背景工作室:什么是政治献金
屠丽美
编辑同志:最近安龙公司的倒闭在美国政坛掀起轩然大波,而各种传媒也说,安龙公司之所以能在短短的16年中崛起,又会在倒闭之后牵涉进去无数要人,都是背后巨大的“政治献金”在作怪,那究竟什么是“政治献金”呢?
北京读者
其实,美国的金钱政治由来已久,至少已经延续了漫长的一个世纪。曾经帮助威廉·麦金莱赢得1896年大选的马克·汉纳就说过:“要赢得选举,需要两个东西:第一是金钱,第二我就记不得了。”
正因为金钱对美国的所谓民主选举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水门事件后,美国政府开始改革竞选活动的筹资规则,法律对个人和团体向候选人、政党和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捐助都做了限制。依照1974年《联邦竞选法》,个人在一次选举中对每位总统候选人和国会议员候选人捐款额的上限是1000美元,个人在一次选举中可为政党捐献的钱不得超过2万美元,其中用于捐给政治行动委员会的上限为5000美元。个人每年所允许捐献的资金总额在2.5万美元以下,捐款超过200美元的都要有详细记录,这些被称为“硬捐款”。而企业或工会是被禁止直接出资帮助国会议员候选人和总统候选人进行竞选的,但它们可以组成政治行动委员会和个体资助集团资助选举,这类捐献被称为“软捐款”或“软钱”,其数额不受限制。“软钱”不能用于候选人个人,只能用于为政党及其各级组织动员选票。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软钱”的上限,这实际上给政治捐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美国历次总统和国会选举的花费都高得惊人。据统计,2000年总统竞选所花的费用高达30亿美元,创了历史最高纪录。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联邦政府有数千万美元津贴,也不足以展开“金钱之战”,政治献金由此成为美国选举制度中的一个重量级砝码。对于企业界来说,政治献金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院外活动战略的组成部分。利用手中雄厚的资金,他们开辟了一条条通往国会山和白宫的特殊通道。1996年,当美国电信行业新的管理法规出台时,美国电信业就向民主和共和两党分别捐助了120万美元。
本届美国政府已经不是第一次受到政治献金传闻的骚扰了。2001年3月,当刚刚上任不久的布什总统决定放弃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施法律限制,美国政府拒不执行关于防止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时,就有人指责这是政治献金在作怪,因为从美国的这一决定中受益的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多个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大公司,都是布什竞选时的主要赞助者。
从这次闹出事来的安龙公司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献金制度对美国政治介入之深。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安龙及其员工共为各类政治选举提供过577万美元的捐款,其中3/4都用在了共和党候选人身上。而且国会里有188名议员都接受过安龙公司的好处。所以有人指出,“如果每个议员都要因为接受过捐赠而回避安龙案,那国会就将不复存在了。”
政治献金问题已成为美国政治制度中根深蒂固的顽疾,引起美国人的强烈不满,有2/3的美国人要求改革竞选筹资制度。两党的一些头头脑脑也一直在为此事叫嚷。然而,就像美国一位竞选工作人员说过的:“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谁愿改革呢?只要有这种需要,政治献金制度就会继续存在下去。”
《环球时报》 (2002年01月21日第四版)
(责任编辑:赵燕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