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5-28 2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这方面的感想.
以前在上学时曾经带过一学期的课,学生是高职大一的学生.我只是周五下午上课,头两节是一班,后两节二班,雷打不动.
后来我发现,即使我是讲相同的内容,用相同的方法去讲,两个班的学习气氛还是有差别.
一班明显死气沉沉,而二班则很活跃.
我分析下来有两个原因:
1.下午的上半部分人比较困...这个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学生们应该有午睡的啊...或许是我自己比较困的,但因为我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所以想犯困也难.
2.一班和二班的语法课老师不一样.
两个老师我都认的,一班的老师也是我自己的老师...我上他的课也曾经是昏昏欲睡,二班的老师虽然水平差一些,但因为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样子又憨憨的,有时候讲话挺让人开心的.
所以我想这也许是原因之一吧.
3.班干的影响
二班的班长是个超级油嘴滑舌的家伙,但是学习还是很认真的,曾经因为有事要请假,结果竟然跑到一班来上课,说是不想漏课,让我有些感动.而一班的班干虽然也是爱好学习的人,但给人的感觉不够活跃,似乎有点倾向于闷头学的感觉了.
4.教课质量的不同
同样的话,第一遍讲可能和第二遍讲不一样,经过一遍的演练,可能产生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所以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二班的气氛好过一班,而不是一班的气氛好过二班的原因吧.
上面四个原因,其中前三个都属于客观的,想要调整也不大可能 ,我觉得唯一能下功夫的就是第四点了.
想要气氛活跃,就得设想一下,怎样的话才能调动大家的情绪,怎样讲才有趣,怎样讲才有深度.
楼主的教学过程,请允许我来分析一下:
1.新单词带领大家一起读
2.一个个解释 有必要扩展的 同时在黑板上注明
3. 补充新单词 或者利用新单词举例子
4. 进入语法句型 ,把助词含义 或者句型接续规则和含义,通过书上例子先让同学熟悉一下
5.补充例句,翻译,句型造句
6. 进入课文
7. 会话
8.放磁带让大家跟读
9.逐一解释关键点
10.做书后习题
或许楼主在实际操作中的先后顺序也不尽相同,但是其中1,8,9两项我觉得完全可以省略或简化.
一节课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感觉有点兴奋,如果这时来讲单词的话,无异于当头泼一盆冷水,要是生词又多又难的话,更是让人吃不消了.
所以我建议,不如先点一下主题,对课文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有趣的概括,引发学生们的联想.
然后再对其中的单词进行一下点拨,不必全部讲到,难点即可.课文如分为两部分,则是讲到哪部分就先说哪部分的单词,不必提前全部讲完,一次性讲单词的量越少越好.
而后直接进入课文,先讲,遇到语法句型的就讲解,提问,造句,翻译啊什么都行(不建议搞太多翻译,做的话也建议是中译日了).
大概说了一段之后,可以开始会话练习,因为这些句型刚讲,直接参照课文练习即可.原则是越简单越好,争取人人会讲.
针对大家在会话中的错误和不足,再有意识地讲解或补充例句.补充时也可以再适当进行造句练习.
这时候课文讲得差不多了,学生们也刚刚记下了几个句型,可能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了,这时再开始做做习题.
习题也不要弄太多了,答案大家可能都有了.不妨提问几个学生,如果做对了,让他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就培养了大家知其所以然的习惯.
以上是简单的想法,还需要在实际中完善了.当然教学方法完全属于个人风格问题.有些老师是风趣型的,有些是博学型的,各不相同,做到有特色,便是境界了.
希望能多多交流
[ 本帖最后由 sohoken 于 2007-5-28 20:43 编辑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