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制造的大潮在全球不断推高新的贸易逆差纪录时,有一个领域现在还是个例外,这就是动漫产业。
与IT、电信设备制造、家电和皮具内衣等相比,中国在这个新兴创意产业里还缺乏重量级玩家。中国为扶持国内动漫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规定每天17点到20点的电视时段禁播境外动画节目,并对外资在这一领域投资设置众多限制,但即使如此,米老鼠、机器猫和樱桃小丸子们还是打败了黑猫警长和葫芦兄弟。截至去年底,全国动漫企业达5473家,但生产的国产动画片仅2万分钟,只能满足实际需求量的1/13。
不过,一些有实力的动漫公司已经崭露头角,并开始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中国的动漫产业是个谜,我愿意去把这个谜底打开。”北京中卡世纪动漫文化传媒公司总裁魏来对《环球企业家》说。中国的动漫企业长期受困于内容制作的乏力,但中卡世纪希望另辟蹊径,魏来给这家公司的定义是:集成,“第一是扮演内容集成商,第二是品牌代理商,第三是渠道运营商”。
11月21日,中卡世纪推出180集大型系列动画片《霹霹乐翻天》,并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达成策略联盟实现播出覆盖,此举突破了以往媒体单纯购买电视节目或仅以投资的方式介入节目制作的传统运作模式。在魏来看来,这是一个里程碑式成果:中卡世纪的模式就是用少量资金收购动漫影片,利用集成优势与数百家电视台进行合作,获得更多的广告时间段,并同时进行动漫衍生商品的招商和开发。“中卡是一个动漫运营公司,不是内容运营公司。”魏来说。
前传
学美术出身的魏来真正意义上进入动漫产业,是从三辰卡通集团开始的。1997年,魏来全程参与和策划了“三辰影库全国连锁专卖体系”的构建,开设了3000多家三辰影库全国连锁专卖店。2000年,魏离开三辰,在担任香港21世纪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时,他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负责收购广东的一家电路集成商。对于对集成和相关技术一无所知的魏来来说,这就像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玩笑,不过最终这个项目做成了,“集成”的概念也由此成为魏来在其中汲取到的最大学问。
2004年,魏来重回三辰集团,负责公司的动画主角蓝猫的图书出版业务。上司告诉魏,公司给他的最大支持就是100万的启动资金,以及蓝猫的品牌。魏来点点头,拿着100万找到5家印刷厂。他把自己的家底和盘托出:我要做蓝猫的出版物,不过资金有限。如果你们愿意合作,每人先给我50万的欠款额度,半年之内我定会还清。
凭借蓝猫的品牌影响力,魏来征得了对方同意,转眼间手中的100万变成了250万的使用额度。接下来,他开始梳理销售渠道,在传统的新华书店渠道外,还招揽其他民营图书代理商。同时,他选择了10位国内最有名的漫画家、10家工作室、10 家出版社以及100个代理商,用蓝猫的品牌和商业运作的手法把这些资源有机地整合和嫁接起来。就这样,借助于印刷厂的赊款和销售终端的快速现金回流,当年蓝猫的相关图书出版达500余种,魏来最初拥有的100万启动资金,这时变成了3200万的销售收入和500多万的销售利润。
不过魏很快意识到,对于整个动漫产业而言,出版只是其中一个环节。2005年8月,他决心独自上路,成立了北京三辰动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当时的想法是,先拓展渠道,然后通过渠道的力量对上游资源做整合。然而,事实证明,这个市场上并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品牌交给一个新生的公司去运营。魏不得不左冲右突,先后尝试做少儿门户网站和打造手机动漫产品,都失败了。
一年多的挫败经历让魏来痛定思痛,重新回到最初做渠道的思路上。2006年底,魏来与三辰正式脱离,公司更名中卡世纪。此时,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向魏来伸出了橄榄枝,发出收购邀约,并承诺收购完成之后由魏来担任江通动画的CEO,不过中卡世纪将成为后者专属的市场运营部门。
困顿中的他收到的第二个邀请,来自宏电脑创始人施振荣,宏全资拥有的智基创投(原宏创投)有意对其投资。
如何抉择?这两家的交易提议都相当诱人,不过对魏来来说,他一直想做的是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渠道运营“高速公路”,为大大小小的动画制作公司提供衍生品开发的公共平台。因此魏来最终接受了施振荣的邀请。在今年1月访问台湾时,施振荣告诉魏来:“我们作出了投资决定,就会一路陪你,直到把你送到纳斯达克的敲钟时刻。”
冷遇
不过,很少有风险投资商给予魏来这样的信心。魏来坦陈,中卡世纪真正接触的第一个风投是汉能投资,正是后者把中卡带向资本市场。不过,其间不乏戏剧性的时刻,充分暴露出投资界对于动漫产业摇摆不定的态度。比如,一家国内颇有名气的风险投资内部的投资委员会已经通过了投资中卡的决定。当晚,双方摆庆功宴,喝了交杯酒,约好次日携同魏来一道前往香港拜见公司大老板。不料,半夜魏来收拾行装时忽然接到对方电话,通知他明日的拜访取消。这也意味着该公司放弃了对中卡世纪的投资。
为何短短两三个小时间风云突变呢?原来这家风险投资坚持在去香港之前要会见中央电视台的人,希望从播出平台的角度确认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而从电视台那里得到的说法是,这个产业在两三年之内都是没有希望的。正是这句话,使得这家投资商决定放弃对中卡世纪的注资。
类似的情形魏来已不是第一次碰到。魏回忆说,后来有另一家投资方已经和其约定上午到公司签订投资协议,不巧投资人带来的协议里打错了几个字,于是双方说好午饭后回公司重新打印再行签署。当时投资者看中的,是魏来正在经营的手机动漫业务。席间,魏来接到中移动合作伙伴的电话,投资人顺势要求和魏当日下午一同去拜会中移动的相关人士。魏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见面时,投资人首先询问的当然是手机动漫的商业前景,对方回答得很实在:手机动漫现在还不能赚钱呢!一句话又吓跑了投资者。
“这样的情形在投资界并不罕见。”汉能的投资经理李华兵说,“不过,这也折射出投资者对于动漫行业的认识不足、以及对于行业前景判断的摇摆不定。”
而对智基创投来说,其看中的是中卡世纪在动漫衍生产品上的运作能力。“这一块是动漫产业价值链的一个链条,迟早会起来。同时,投资中卡世纪是配合国内从SP到CP的投资机会的转移。”智基创投总裁兼管理合伙人陈友忠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在获得智基创投、台湾远邦投资公司和美国Miven投资基金三家投资机构1000万美元战略投资的同时,中卡世纪也在2007年4月完成了与台湾电视豆动画公司的战略重组。魏看中电视豆的逻辑很简单,希望整合大中华地区的资源,把台湾好的动漫创意策划实现在大陆的本土化运营。
魏来和电视豆的结缘,还得从2006年4月汉能投资的一次内部会议说起。当时,有人提出台湾电视豆公司希望通过汉能找到一家合作伙伴,帮助其卡通形象进入中国市场。汉能董事总经理赵小兵是魏来在21世纪通的同事。赵马上提出是否有可能把电视豆和中卡世纪整合在一起。
会议结束后,魏来接到了当时汉能的董事总经理黄心懋的电话。他立即赶往了汉能的办公室,一个小时的沟通后,两人来到楼下各点了一碗面,当场魏来签下了聘用汉能作为中卡世纪的投资顾问的一纸合约,由此开始了整合之路。
不过,新的挫折又出现了。由于国家广电总局规定从2006年9月1日起,每天17时至20时之间禁播境外动画片,包括港台制作的动画片,这使得魏来的计划还是落了空。由于电视豆出品的动画片不能在电视台的黄金档播出,极大地影响了其商业价值的实现,同时,电视豆在台北的制作成本相较大陆足足高了一倍,电视豆的精良制作+中卡渠道的模式因此接近破产。不过,中卡世纪还在尝试把电视豆出品的《魔豆传奇》放到北京地区的公交车、城铁和出租车中进行播放,增加它的曝光率,以支持魔豆系列衍生品的销售。
相比作为有限的《魔豆传奇》,中卡世纪更多地寄希望于《霹霹乐翻天》可以打破僵局。为了克服国产动画的三大难题——整体制作成本太高、商业运营乏力以及播出平台得不到保障,魏来对于运营模式进行了创新。
首先降低制作成本。魏来认为,国内做动漫往往预期较高,希望能达到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水准,实际上现阶段这不可能实现。一般的动漫企业花七八千元月薪聘请的专业人才需要10天左右时间完成的片子,魏来只雇佣两三千元月薪的员工做上2天时间即可完成。其的差别,被魏来定义为动漫的“精品”和“小品”。《霹霹乐翻天》最关注的并不是精美的制作,而是影片的创意。
其次,在《霹霹乐翻天》制作之初,魏来就广泛接触各类企业,希望让整个产业链能发挥魔力。比如由企业买断《霹霹乐翻天》里四只熊猫主角的形象使用权,或者应和汇源打造儿童健康社区的理念,在片中为汇源做植入式广告。“《霹霹乐翻天》的商业模式已经成形,我们从策划阶段就开始赚钱,从制作阶段开始接单,保证它能旱涝保收。”魏来说。
河北怡达食品集团饮品公司总经理胡君伟向本刊透露,他们也在和中卡世纪就《霹霹乐翻天》展开合作探讨。之前,这家公司已经借助《魔豆传奇》的播出,推出了“魔豆开心果醋”这一衍生商品,试图打造中国卡通饮品第一品牌。
多次试错之后,魏来现在坚定地回到了打造专业动漫渠道运营的起点上。即便是原创的《霹霹乐翻天》,在他看来也并非是在做内容,而是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魏来希望通过这部动漫作品的品牌运作,把他一直梦想的中国动漫产业运营平台和网络真正搭建起来。中卡世纪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1000万美元,明年的数字是3000万美元,“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希望成为中国最专业、最有投资价值的动漫渠道旗舰运营商。”魏来说。
(来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