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5|回复: 1

PE、VC动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8 12: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E:谁的机会?
《财经》记者 于宁《财经》杂志   [2008-02-04]

外资基金寻求变通,本土基金寻求成长

私募股权投资(PE)正在寻找避风港。
  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饱受次贷危机冲击。欧美市场上,债权人对于杠杆融资的比例、还款要求、利息支付等条件都一再收紧,但亚太地区几乎未受到冲击。
  《亚洲创业投资期刊》的报告显示,去年亚太地区私募股权投资总额增长了33%,中国和印度两国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热点,印度市场投资总额超过了中国市场,达170亿美元,远远高于上年的74亿美元。而中国市场投资总额增长相对平稳,仅较2006年的103亿美元增长3%,达到106亿美元。
  在融资方面,去年亚太地区PE融资规模达到5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中国的PE基金融资规模高居首位,总计融资105亿美元,几乎是2006年融资规模55亿美元的两倍。
本土PE成长
  根植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突进,是2007年以来业界最大的变化。
  券商直接投资在2007年终于取得突破,中信证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30)、中金公司已经获准进行直接投资,包括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在内的一众券商,也都在争取担当基金管理人。
  由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主持的厚朴基金在2007年底前获得20亿美元投资,其中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主权财富基金)投资10亿美元,是其近年来在中国最大的单笔投资之一,也是目前对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最大的投资案例。厚朴基金侧重于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既包括对国内大型企业的股权投资,也包括“中国相关投资”,即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寻找投资机会。
  厚朴基金这类市场化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寻求与政府主持下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共生,而后者正在成建制地兴起。继2006年底渤海产业基金成立之后,2007年,又有五家产业基金获得国务院批准,其中包括上海金融基金(200亿元)、广东核电基金和山西能源基金(各100亿元)、四川绵阳高科技产业基金(60亿元)、苏州工业园区上报的100亿元的中新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方风雷主持的厚朴投资管理公司参与组建中新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迄今为止,由官方控制额度和牌照的产业基金领域已经达到760亿元。
  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商务部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七部门已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指导小组(下称试点指导小组),正在拟订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总体方案。若该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产业投资基金的核准将由该小组负责核准,而不必再上报国务院审批。
  然而,这类政府色彩浓厚的基金,不可避免地出现地方政府、中央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投资人、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多重博弈。
  近年来,银行、保险的资产规模增长很快,在混业经营的趋势下希望拓展直接投资业务。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寿和邮储银行经特批,已成为渤海产业基金的出资人;建设银行等机构,也希望能成为第二批试点的产业基金的出资人。
  但相应监管部门态度谨慎。“产业基金更应该完善制度设计,引入市场中的投资人,而不是紧盯银行资金。”银监会官员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商业银行法》限制银行进行投资,如突破,必须报国务院特批,而商业银行突破的顺序和理由应该充足。
  首先,银行要保证客户存款安全,不能用贷款来投资;其次,出资的前提是资本充足率必须达标;再次,要判断投资的风险,考虑产业基金的规范化程度、流动性、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据《财经》记者了解,银监会可能考虑银行第一步先提供中介服务,即把产业基金作为理财产品的一部分卖给客户,银行只将其作为表外业务。
  与监管层的谨慎相比,大型银行、保险公司的投资冲动却非常强烈。中资机构尤其是保险公司不仅希望成为出资人(LP,有限合伙人),还想担当基金管理人(GP,普通合伙人),即不仅管理自有资金,还同时管理社会上的资金。
  对此,发改委则持不同态度,认为第一步应优先培育专业性的、被市场认可的管理机构,第二步再考虑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来担当管理人。
  产业基金目前仍由地方政府为主导进行申报,这使得大部分基金的投资方向,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最后往往是地方政府与专业管理机构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外资变通术
  PE一热再热之时,外资PE在中国的投资屡屡碰壁。前有凯雷投资徐工没有得到商务部批准,近有高盛增资入股美的电器(深圳交易所代码:000527)和福耀玻璃(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60)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
  对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因素的变化,外资PE在中国市场的操作手法已有所调整。比如由控股转为参股,先做少数股东再逐步增持,以求规避商务部的审批;或者转向民营企业,绝少涉足国有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PE在中国不得不寻求变通做法。国际巨型PE一般都是以全面收购为目的,但在中国不得不变得更为灵活,甚至要接受比较长时间的禁售期限制;在中国也做一些对冲基金才做的事情,比如参与公司上市前融资,或者上市时参与公开发售的融资和可转换债券发行融资。
  外资PE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也有新的尝试。2007年3月,贝尔斯登公司和鹏润投资集团各出资2.5亿美元建立战略投资联盟,目标是整合家电零售业以外的其他零售行业。外资与境内产业龙头联手、五五分成的模式在中国设立PE的路径,显然是一个全新的实验。
  贝尔斯登公司和鹏润的合作也显示出,外资PE与中国企业不再是简单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在企业战略发展层面的作用将凸显出来。一个明显的动向,是外资PE愿意与中国的重量级企业一起寻求海外发展机会。如贝恩资本与华为组建合资公司(通讯)(贝恩资本持股83.5%,华为持股16.5%),斥资22亿美元全面收购3Com公司。百仕通以6亿美元收购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20%股份后,又与中国化工集团以及美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FoxPaine组成收购财团,试图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药生产商新农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从2007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再局限于资源行业,还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的少数股权投资,比如中投入股百世通等。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的经验与能力还非常薄弱,而外资PE的经验正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有助于中国企业分散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最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是,外资PE对中国的关注不仅是收购中国资产。他们看到中国也在成为他们退出的通道,目前可观察到的路径,是将在海外已经收购的企业卖给中国公司——中国买家有资金,也有整合产业链的需要。■



[ 本帖最后由 KAIDO 于 2008-2-8 12:5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VC界要提前准备过冬的“棉袄”

www.cnfol.com 2008年02月07日 12:12 中国金融网 朱立南
  外界对朱立南的定位是:投资人,教育者和领导者。
  对此,朱立南笑道,“假如让我自己选择,我自然愿意当投资人。如果运气够好,投到几个市场热捧的项目,不仅能赚到钱,也会有不错的名声。”但既然是假设,就意味着这并非事实。作为联想投资的创始合伙人以及总裁,“必须花更多精神在组织建设上。”
  2000年联想和神州数码分拆,联想控股需要重新考虑一个新的业务方向。“柳总希望把自己创业、管理的经验与更多创业者分享”,由此VC(Venture Capital,创业投资,以下简称VC)投资就进入了视线。而当时负责分拆的朱立南就被推到了主持联想投资的“第三少帅”的位置上。
  而工科出身的朱立南,创过业,“知道小企业主的心态,对成长的看法、对外部资源的看法、对控制的看法等”;在联想做运营的经验,也使得其会看企业;“后期负责战略投资部,财务、法律、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以及IR(Investor Relations,投资人关系)等与投资相关的领域也都有所接触”,知道资本市场怎么个情况,怎么样给企业定价,怎么做路演。“因此回头做VC,我个人感觉并非一片空白”,唯一的问题是,要调整定位,“不要想着企业不行就想自己动手来”。
  而作为中国最早从事风险投资的本土投资人,朱立南对行业发展的变化趋势也深有体悟,经历了互联网的夏天和冬天,再到今天VC、PE遍地开花的“旺春”,朱立南表示,由热渐凉是个趋势,投资界要提前准备好棉袄,迎接风险投资业冬天的到来。
  要“棉袄”但不能“刻舟求剑”
  《21世纪》:目前市场上有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极可能会在今年或明年,出现由牛而熊的转折,这势必将反向抑制前端的VC投资。有人认为,中国VC的冬天要来了,您怎么看?
  朱立南:我认为短期内不会有根本变化。在投资领域,现在市场还是很热,一方面进的钱很多,机构的融资也不困难;第二,资本市场方面总体也还是不错的,国内资本市场虽然在剧烈震荡,但比起前几年已经是一个高位,香港股市也算是泡沫期后出现的新高,美国股市也不能算是很差。所以从这两个维度看来,今年都不会太差。
  与2008年相比,我更担心之后三年,我认为从2009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出现大的盘整的可能性比较大。到时候,人民币升值问题、通胀压力以及银根紧缩等问题都会冲击市场,而到时候就是今年募集的基金退出的时候。那时一旦市场不好,很可能就会使基金投资变成“高点入、低点出”。因此,今年募集以及还没投完的钱,可能就会比较有压力。
  我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会提醒大家,看来天气转凉是个趋势,必须做好一个应变反应。我们不可能去赌经济周期一定不会下来,还一味很激进地去做投资,也正在考虑调整投资节奏,比如是否有可能延长投资期限。因为在经济低点时比较容易买到比较便宜的东西,如果把投资时间放长,今年募集的基金在明年、后年甚至大后年都还有投资,这样就可以等待经济的下个回升周期,把投资变成“低点入、高点出”。但具体情况还要综合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微观项目情况再做判断,我们也不愿意“刻舟求剑”。
  《21世纪》:您刚才也提到天气可能会转凉,那么在联想投资募集第四期基金时,是否会考虑加大基金规模?
  朱立南:我更多考虑不仅仅是穿棉袄的问题,而在于联想投资自身的发展:它应该按什么节奏来走?它还有多少能力、资源去满足投资的宏观要求?
  今年4月份我们的第四期基金会募集完成,这也是我们正常节奏的一部分,我们的前三期基金基本都已经投完了。正好有一个季度的时间来审视一下、回顾一下,再调整一下战略。
  天气要转凉了,确实就需要穿“棉袄”。要不一旦等到经济下行,可能就募集不到钱,而投资管理人手上还是需要足够的“弹药”才有可能安全过冬。但这并不意味着“棉袄”越厚越好,我认为要穿一件合适的衣服。所以基金的规模我会有所控制。
  基金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为投资人创造合理回报。倘若基金规模上去了,投资收益率却下来了;或者因为能力不够造成投资压力过大,或者工作变形而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这样就会影响企业发展的正常节奏和基金的回报水平,这是我不愿意的。
  现在钱很多,如果不以回报为导向,无论有多少钱,即使不是专业人员也能投出去。所以有些机构觉得“棉袄”越厚越好,反正他们每年都有管理费。但是这样就不要想在业内建立一个一流的品牌、持续地位于顶尖品牌水平的回报。所以说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做事导向,我们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节奏来走。
  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并不难,但具体到策略上,比如到底融多少钱,怎么个融法,以及未来要怎么发展,就会有很大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局部过热的时候,在竞争比较厉害的时候,所谓的坚持,就是对价值判断的坚持。也就是说,要保证基金的回报值,随意降低期望值是不可以的。
  《21世纪》:我们知道,联想控股为联想投资提供了第一只基金全部3500万美元的资金,但此后在两只基金中,联想控股的比例一直都在下滑。四期基金中联想控股所占比重是否比三期的50%还要低?
  朱立南:从联想控股、从柳总(柳传志先生)的角度说,他是恨不得放更多的钱进来。但当时我们有说服他:联想控股可以是主要股东,但若你的投资低于50%,其他的LP会感觉更舒服。你可以成为最大的LP,但比例最好不要超过50%,现在联想控股在基金中的比例我们会控制在40%到50%之间,柳总也同意了。他一贯的意见都是这样的:我是想放更多钱进来,但我也尊重你独立发展的意愿。
  第一期基金是因为有探路的性质,柳总不愿意用别人的钱来练手。二期基金我们就吸引了一些外面的LP,三期联想控股所占的比例就已经只有一半了。
  但这个比例要再往下,柳总可能也不会答应了,我们也会控制这个。实际上联想控股占基金50%的比例,所有人都不会再去触碰这个问题。因为联想控股毕竟是Sponsor LP,不仅有真金白银投进来,而且与其他LP享受的权益完全是对等的,甚至在基金的顾问委员会里面,如果联想投资要投联想的关联企业,联想控股都不参与表决。我会让所有的投资人都觉得很公平。


[ 本帖最后由 KAIDO 于 2008-2-8 13: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7-21 1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