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45|回复: 2

帮我翻译一下伊豆舞女的读后感吧,或者帮我找现成日语的,谢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1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篇是
是的,她叫熏子,一个十四岁的巡游艺妓,有着丰富漆黑的秀发,像鲜花般娇美的面容,眼角处总涂抹着淡淡地古色胭脂红。这是川端康成笔下的伊豆舞女,也是他许多作品中无数次出现的女性形象,更是他心中唯美、忧伤的代表。
"J7M`
~ s%[E)^www.xiaoxiaobbs.com?? 一直对日本文学中感伤、唯美的作品很钟情,因此近日重又拜读了一番《伊豆舞女》。已不记得是第几次看了,但川端康成先生那淡淡的伤逝却常涌心田。
n `+uVN.V0]){:GZ?? 还记得第一次读《伊豆舞女》时,我还是个像“熏子”般十四、五岁的孩子,青春期的躁动让我充满了众多的疑惑——为什么男女主人公有爱却不直接表露?为什么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结局?之后,再看时,我逐渐领悟到了川端先生那“残缺的唯美”——也许不能完整拥有的美就是唯美吧。
mZ'C2Xf%KqGwww.xiaoxiaobbs.com?? 《伊豆舞女》故事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青年学生“我”的主观意识表现出来的。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与流浪艺人结伴而行,其间,对一位十四岁的舞女产生了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在“我”的主观感觉、体验中:中风老人的病痛;失去儿子、儿媳的孤苦老奶奶及三个孤儿的可怜;落魄潦倒的荣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的千代子;哥哥不让但又无奈还是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会风习自己也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这些苦难、悲哀的印象,同“不堪令人窒息的忧郁而来伊豆旅行”的“我”孤寂、忧郁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在“我”心灵的湖面上泛起了涟漪,使“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与升华,并为结尾处的不唯美作足了渲染。
A:zs7B.oQ6e5X?@*_小晓日语论坛www.xiaoxiaobbs.com?? 《伊豆舞女》的结尾浓墨重彩的描述到:“这时我的心情是美好的、空虚的。明天我将带着老奶奶到上野站去买前往水户的车票,这也是完全应该做的事。我感到这一切全融为一体了。我的头脑变成了一泓清澈的水,它一滴一滴溢了出来,最后什么也没留下——我心里快活得甜滋滋的。”引文中出现的“空虚”、“头脑变成了一泓清澈的水”、“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实际上这正是人们在悲哀中由于心灵的相互交流、相互抚慰而产生的和谐、幸福的一种理想境界。这也许就是因爱情的不唯美,而引申到人格的趋向唯美吧。
7p~3HkMQy1h?? 其实,就故事内容来看,《伊豆舞女》是一次凄美的邂逅,一段重山复水的心路旅程。男女主人公因邂逅而告别,更因告别而永别,在整个过程中,什么都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在回忆里的依稀只是清纯含蓄的舞女的身影。独倚危栏,“我任凭泪水簌簌地流淌,头脑恍然变成一汪清水,一滴一滴地溢了出来,后来便什么都没留下。顿时我觉得无比舒畅。”就跟日本人心爱的樱花一样,短暂的美丽,长久的忧伤,也许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唯美”才可历经久远,在人们心中永驻。www.xiaoxiaobbs.com.R.?EK#]8}5X
?? 川端先生的最大成就在于他溶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于一体。他早期的创作,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带有很强的纪实成份。《伊豆的舞女》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创作动力是来自对人生悲痛和寂寞的感观,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感伤与悲哀,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c(AdHV{,~
?? 川端先生又是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大自然的赞美者;他喜欢孤独,既渴望与人交往,又避之唯恐不及,忧伤划过心灵时是痛苦,凝聚成文字是唯美。  
wTB1Sh}~
TX小晓日语论坛www.xiaoxiaobbs.com?? 《伊豆的舞女》与他成熟时期的作品还有很多共同点,“熏子”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川端先生后期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而对唯美的追求更是始终不余。
~e_kl250G日语资料免费下载|日语资料寻求|日语1级|日语2级|日语3级|日语4级|日语自考|日语翻译|日语考研|商务日语|日本留学|签证|日本文化|日本工作|すべて日本に関わる情報ここにあります!|日语论文|小晓日语(日本长大北京女孩)?? 伊豆的天然温泉,是如絮般的轻柔,冒着袅袅雾气,就像那段缠绕多年的浓情,但内心难以摆脱的痛楚却似氤氲。而洁白的千只鹤,展翅欲飞,眼前却没有方向和出路。孤独而绝望的迷茫。内心是不欢愉的,因为融合了暧昧的灰暗、彷徨的无措。就像行将就木的人看不到希望。古都的羊肠小道,简朴的寺庙,青葱的树枝,随着季节在细碎的阳光下交替。古都的姐妹俩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执着地善良着,那些甜美纯真得如白雪的灵魂,相依偎于寂静的岁月里。负累与忧伤,弥漫在净土的一草一木中,随着时光平缓地走去。 忧伤,绵延不绝。 这些都成了笼罩在川端先生作品上挥之不去的雾霭,也成了他笔墨下锐利的刀锋。他以优美的文字,建构出一个凄美、神秘而又诡异的文学世界。 J:D1{`
BL|Ix
?? 川端先生的作品犹如潺潺春雨夜,悄悄开放的一株樱花,在没有月色的冷风里,独自忧戚。而那个他心中贞洁的十四岁舞女,成为了川端先生一生作品中洁白无瑕的象征和化身。 fqgE2U+n&WtD5?7}
??也许,我下次再看时,会发掘到他的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6: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篇是
今天我读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作者通过写“我”对一位舞女的注意,来写这位舞女她羞涩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展现出一位腼腆的舞女形象,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动作言语来感受到舞女的内心世界。
     本文是以“我”和舞女这些艺人行踪和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来写的,“我”被一位舞女吸引了,一直和这些循环演出的艺人同路而行。这是“我”也逐渐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
     艺人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非常低贱的职业,但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满足的生活。他们易满足生活即使会受到别人的鄙视。当“我”主动接近他们时,他们回敞开心扉地和我交谈,对待“我”像朋友一样,他们认为“我”是好人,因为“我”对他们友善,没有歧视。这同时也使孤僻的我感受到幸福与快乐。他们对“我”也十分友好和关心,当他们有柿子吃时会想着给“我”一个;在“我”将要和他们分别时他们想着给“我”准备些烟和柿子给我,好让“我”能在回来途中舒服些,并十分真诚的希望“我”能去他们老家游玩。
     作者之所以希望和艺人们同路,是因为想和那为美丽的舞女相处的时间长些。在描写舞女的外貌时作者着重描写舞女那厚密的头发和她那充满着朦胧爱恋、羞涩的双眼。她不但喜爱唱歌跳舞而且棋下的也很好,也十分热忠诗歌文章。她下棋和听文章时的专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位舞女的身上能让人们摆脱对舞女的顽固印象,而是看到了纯真淡雅、羞涩还带有着些悲伤忧愁的舞女形象。 文章出处:5ifw.Net
      川端康成因为着篇文章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极其细致的用细节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人物的思想也是值得每一位读者揣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6: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只要1500字左右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8-24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