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当中没有任何指标比指数更广泛直接地反映和影响市场整体的了。几乎所有的投资操作者,只要打开行情系统,没有不看各种指数走势的。指数的走势影响着投资者的判断,影响者投资者的心理,进而直接影响着交易决策,同时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又影响和反映到指数当中来。无论机构还是个人,没有谁可以说他根本不看指数走势的。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机构和投资者觉得指数莫名奇妙严重失真?为何绝大部分机构年年预测指数,年年错误?为什么会出现当今市场经常有的指数大跌个股普涨,指数大涨个股普跌的情况?为什么如中国石油601857这样的少数权重个股只要拉升,大盘狂涨,权重下跌大盘狂跌?。为什么说,许许多多的机构和个人将投资收益幅度和大盘涨幅做比较来衡量其投资水平高低,是对市场的无知?我们明白了现在所使用的指数不能真实反映整体市场的交易价格变化,也就知道了为什么无数投资者在市场中受到指数误导。谁能否认目前的市场中,只要控制了少数权重股票,就可以完全左右市场走势,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控制了广大投资者的判断,预期,心理和交易决策?
在中国很快将要推出股指期货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深入去研究股票指数。在我看来,中国这么多年采用的指数,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指数,或者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他们都不是一个真实准确反映市场价格变化的指数,其计算方法有着严重的不科学性。连老牌的香港恒升指数和美国道琼斯指数都有着错误得很低级的不科学性。可以说荒谬的证券指数欺骗了整个世界的投资者。
我们来看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数定为100点。
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至此,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
2、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3、修正方法
当市价总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原除数=修正后采样的市价总值/修正后的除数由此得到修正后的连续性,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当股票分红派息时,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据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如遇下列情况之一,须作修正:
(1)新股上市;
(2)股票摘牌;
(3)股本数量变动(送股、配股、减资等等);
(4)股票撤权(暂时不计入指数)、复权(重新计入指数)
(5)汇率变动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即当天不计入指数,而于当日收盘后修正指数,修正方法为:
当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当日的市价总值+新股的发行股数×当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除权:在股票的除权交易日开盘前修正指数:
前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前日的市价总值+除权股票的发行股数×(除权报价-前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撤权:在含转配的股票除权基准日,在指数的样本股票中将该股票剔除;
复权:在撤权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起,再纳入指数的计算范围。
4、指数的发布
上证指数目前为实时逐笔计算,即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其中采样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1)若当日没有成交,则X=前日收盘价
(2)若当日有成交,则X=最新成交价
上证指数每天以各种传播方式向国内、国际广泛发布。
核心的错误产生在哪里呢?我们可以看到,指数的不科学性,就在于它的计算方法。2、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