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umh0916 于 2015-8-28 07:41 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和例证法 B.例证法和对比法 C.对比法和类比法 D.类比法和演绎法
参考答案:C分析:这道题的回答有一定的难度。一看到问“论证方法”,脑子里先要把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调出来,思路不要乱。论证方法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类比)。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所给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归纳法,也显然不是演绎法。我们知道:凡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都是类比。这句话中的“如”,表明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那末。可以肯定所用的论证手法是“类比”。“小石,小木”与“大山”相比,显然是“对比”。
2.《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参考答案:A分析: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教材上面明确写明的。
3.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 )
A.年轻气盛 B.狂妄自大 C.喜同恶异 D.愚昧无知
参考答案:C分析:这道题有一定难度。首先要特别熟悉课文。在教材22页,写到不能容忍的根源,在课文提示中,明确写明“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是。喜同恶异”。
4.《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 )
A.张巡 B.南霁云 C.许远 D.于嵩
参考答案:B分析: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
5.《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 )
A.感情的变化 B.逻辑的演绎 C.时间的推移 D.想象的展开
参考答案:A分析:行文线索是考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感情变化,在教材有明确交代。
6.下列记叙文,作者在全文最后进行评议的是( )
A.《张中丞传后叙》 B.《先妣事略》 C.《马伶传》 D.《都江堰》
参考答案:C分析:回答这道题,必须对课文相当熟悉。《张中丞传后叙》、《先妣事略》、《都江堰》三篇课文在课文后面都没有加以议论,只有《马伶传》后面有侯方域一段议论。
7.下列散文中,运用多方面材料交叉垒积叙事方法的是( )
A.《香市》 B.《纪念傅雷》 C.《我与地坛》 D.《哭小弟》
参考答案:D分析:回答这道题,必须对课文相当熟悉。只有“哭小弟”行文是“把小弟的一生分为四块,交错展现”。
8.《秋夜》所写的景物中,作者寄予深切同情的是( )
A.蝴蝶 B.蜜蜂 C.小粉红花 D.红栀子花
参考答案:C分析:只要对课文熟悉,这道题回答没有丝毫难度。
9.小说《林家铺子》的作者是( )
A.鲁迅 B.巴金 C.老舍 D.茅盾
参考答案:D分析:作家作品不是考核的重点,但是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需要记忆。
10.余秋雨在《都江堰》中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根本原因是( )
A.它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B.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C.它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D.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参考答案:B分析:只要对课文熟悉,这道题回答没有丝毫难度。
11.《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
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参考答案:B分析:《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在教材中有明确交代,只要对课文熟悉,这道题回答没有丝毫难度。
1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
A.心远地自偏 B.悠然见南山 C.山气日夕佳 D.飞鸟相与还
参考答案:A分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诗眼”,就是“。心远地自偏”。在课文中有明确交代。
13.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的抒情方法是( )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比喻抒情
参考答案:B分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的抒情方法是借景抒情,下片抒情手法是借事抒情。这在教材中有明确交代。
14.杜牧《早雁》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
A.对入侵者的谴责 B.对皇帝的讽谏 C.对边民的宽慰 D.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答案:C分析:杜牧《早雁》是通篇象征,要理解每一句诗的象征义。很明确,“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的主要情感内容是对边民的宽慰。
1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暗示江山易主的是( )
A.雕栏玉砌 B.小楼东风 C.春花秋月 D.一江春水
参考答案:A分析:在教材187页提示中明确交代“春花秋月” 暗示“物是人非”。。“雕栏玉砌”暗示“江山易主”。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回答此题,没有丝毫难度。
16.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抒写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感的词句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参考答案:C分析:“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教材中有明确交代使作者自喻,是在抒写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感。
17.闻一多《一句话》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对比 B.烘托 C.类比 D.隐喻
参考答案:D分析:闻一多《一句话》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在教材有明确交代,就是隐喻象征。
18.下列“居士”中的女作家是( )
A.六一居士 B.东坡居士 C.易安居士 D.香山居士
参考答案:C分析:这道题有些偏。一般来说,作家有谁是什么“居士”,一般不会引起人的注意。
19.林海音《金鲤鱼的百裥裙》所叙说的故事发生在( )
A.明末清初 B.清末民初 C.抗战时期 D.建国初期
参考答案:B分析:这道题只要阅读教材课文,就会没有丝毫难度地回答出来。
20.铁凝《哦,香雪》中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最重要情节是( )
A.每晚七点都要去看火车 B.每晚七点都要去看“北京话” C.为了铅笔盒冲上火车 D.为了不误课夜行30里
参考答案:C分析:《哦,香雪》中的中心情节就是为了得到铅笔盒,香雪不顾一切地冲上火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有(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参考答案:ABD分析:对课文十分熟悉就很容易回答出这道题。《寡人之于国也》有两处比喻,《秋水》处处是比喻;《论毅力》有两处比喻。
2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有( )
A.战争形式由车战变为“骑射” B.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C.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改革
D.开拓疆土观念的重要性 E.君臣协商一致才能成功
参考答案:ABC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教材提示中有明确交代,回答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
23.《先妣事略》中母亲形象的特征有( )
A.勤劳俭朴 B.健康长寿 C.待人宽厚 D.教子严格 E.爽朗豁达
参考答案:ACD分析:这道题只要是对课文熟悉,回答就没有难度;
24.《湘夫人》中因情造景的诗句有( )
A.桂栋兮兰橑 B.嫋嫋兮秋风 C.白玉兮为镇 D.搴汀洲兮杜若 E.蛟何为兮水裔
参考答案:ACE分析:诗词部分六种抒情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尤其是借景抒情又有四种情况,更是很难掌握的知识点。考生要认真阅读教材218页到220页的内容。要能区分借景抒情的四种情况。其中“因情造景”在教材中交代,在“湘夫人”中,第二段有两处,第三段全部是“因情造景”。我们掌握了教材中“诗歌的抒情法方法”一节的内容,就可以答出这道题。
25.《陌上桑》中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美貌的有( )
A.鬑鬑颇有须 B.下担捋髭须 C.青丝为笼系 D.青丝系马尾 E.盈盈公府步
参考答案:BC分析:只要对课文熟悉,是很容易回答这道题的。A,D,E是描写罗敷女丈夫的。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