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纪念广岛遭原子弹轰炸64周年
8月6日广岛迎来了64周年“原子弹爆炸之日”纪念日。在和平纪念公园,广岛市市长主持了“追悼因原子弹失去生命的死者·和平祷告仪式”(和平纪念仪式)。
广岛原子弹爆炸之日
广岛市在战后重建,新式现代建筑林立。当时,几位公民领袖与学者商议重建计划。1949年,经市长滨井信三(1905年─1968年)倡议,广岛市获日本议会宣告为“和平都市”。
祈祷和平的千纸鹤每年的8月6日,广岛市市长发表和平宣言,以纪念广岛原子弹爆炸。
sky:说实话对于刚刚看完《拉贝日记》的我来说,听到“原子弹爆炸之日”不禁有些幸灾乐祸。因为南京大屠杀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日,充满血腥味的南京还传出日本人得意的、变态的笑声。似乎觉得“美国帮中国出了口气,这算是弥补南京大屠杀的罪过”这么想,但是看到日本痛诉美国不应该用核武器制裁他们的时候,视乎又有点感同身受。
再看看广岛遭到原子弹爆炸之后受伤人民的照片,也不是和南京大屠杀的照片一样尸体横卧。我反复沉思,战争终究是人民受到的伤害最大。无论是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还是被原子弹轰炸的日本人。
我还是一样的痛恨靖国神社里残忍的日本军人,也会可怜被原子弹炸死的日本百姓。人民终究是无辜的,不过从日本政府嘴里说出的:“和平”。终究有那么一点讽刺的味道。日本何时才会承认历史呢?
广岛简介
广岛城建于1589年,地处来沪内海海岸,是明治时代主要的市中心。位于西日本(中国地方)的数个著名的工业城市之一,沿岸一带为工业用地。地方资本比较充裕,制造业的总公司、总部在此设立。
历史回顾: 广岛原子弹事件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1945 年秋,日本败局已定。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政府想尽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苏联,于是杜鲁门决定在日本的首都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因日本首都雾太浓所以选择了广岛。在此之前,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根据计划,美军将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广岛、长崎或小仓。其中,参与南京大屠杀、在侵华战争中首先使用化学武器、制造了多次屠城惨案的日军第五师团的主要兵员就是由广岛人组成的,因此也被称为广岛师团。
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整,3架B-29美机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这时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在此以前,B-29 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训练,但这一次的3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装上了一颗 吨重的原子弹。此时正奉命来轰炸广岛。
9点14分17秒,那架装载着原子弹的美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时,自动装置被打开了。 60 秒种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 20 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 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当时广岛人口为34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8.8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5.1万余人;全市7.6万幢建筑物全被毁坏的有4.8万幢,严重毁坏的有2.2万幢。
但是,广岛的悲剧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象,并认为美军只有一颗原子弹,还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但8月8日,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酿成了广岛以来的又一次悲剧。
当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宣布投降。
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件上签字。签字的时间是9点过4分。接着,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签字。他代表美国、中国、英国和苏联及与日本作战的其他国家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