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8|回复: 4

[天声人语] 100615纪念桦美智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9 13: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いくらかの熱を帯びて顧みる日が、各世代にある。60代半ばから上には1960(昭和35)年6月15日もその一つだろう。半世紀前のきょう、日米安保条約の改定に反対する学生デモが国会構内に突入、警官隊との衝突で22歳の東大生樺(かんば)美智子さんが死んだ。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几个值得热切回顾的日子。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1960(昭和35年)年6月15日,也可以算是这么个日子吧。半个世纪前的今天,反对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的学生游行队伍冲击了国会,在与警察的冲突中,年仅22岁的东京大学学生桦美智子死于非命。
控えめだが芯のある女性だったという。全学連の活動家として、読書と集会に明け暮れる日々。そろそろ卒論を、と話していたそうだ。死に顔はほほえんでいるようだったと、肉親の手記にある。

据说她是一位内敛而又坚强的女性。作为全国学生联合会的活跃分子,从早到晚都忙于读书和集会,每天如此。亲属在手记中写道:她说过该写毕业论文了。死后,她的脸上还带着微笑。
新条約は成り、岸首相は退いた。続く池田内閣は所得倍増を掲げ、戦後は経済の季節へと移る。『樺美智子 聖少女伝説』(文芸春秋)を著した江刺昭子氏は、日本人の意識や生活は、皇太子妃と樺さんの「二人の美智子」から変わったと見る。一人は命を捨てて重い扉を開いたと。

之后,新条约成立,岸信介首相退位。接着是池田内阁提出收入翻番的口号,战后的日本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季节。撰写《桦美智子 圣少女传说》(文艺春秋出版)的江刺昭子认为,日本人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因皇太妃和桦同学这“两位美智子”而始发生了变化。而其中的一人献出了生命,打开了一扇沉重的大门。
雨上がりの午後、彼女が眠る多磨霊園を訪れた。墓碑に刻まれた高校時代の詩「最後に」は、こう結ばれる。〈でも私は/いつまでも笑わないだろう/いつまでも笑えないだろう/それでいいのだ/ただ許されるものなら/最後に/人知れずほほえみたいものだ〉

在一个雨后的下午,我造访了她长眠于此的多磨陵园。墓碑上镌刻着她在高中时所创作的诗歌《最后》,诗歌的结尾部分是这样:“可我/恐怕不会永远欢笑吧/恐怕不能永远欢笑吧/但这又有何妨/只是,如果可以的话/就让我在最后/不为人知地微笑吧”。
学生運動は全共闘などに受け継がれたが、もはや大衆を熱くすることはなかった。片や、冷戦後も極東には緊張が残り、米軍はそこにいる。沖縄が示す通り、異常も長く続けば日常にすり替わる。

后来尽管“全共斗”等组织继承了学生运动的传统,但已经激发不起民众的热情了。另一方面,冷战之后的远东紧张局势依然如故,美军也留了下来。正如冲绳现象所显示的那样,异常一旦长期存在就成为常态了。

あの頃、幼子までが口ずさんだ〈安保反対〉の声は弱い。日米同盟を「国際的な共有財産」とたたえたのは、ほかならぬ全共闘世代、菅首相である。樺さん、まだほほえんでおられようか。

如今,在当时连幼童也会哼唱的“反对安保”的呼声早已软弱无力。而将日美同盟盛赞为“国际共有财产”的不是别人,正是属于“全共斗”那一代的菅直人首相。桦同学,你尚能笑否?

相关链接:
100615桦美智子.jpg

一 桦美智子和东京大学学生

    日本人民最优秀的女儿、东京大学文学部的学生桦美智子,在日本人民反美反岸的爱国斗争中,英勇牺牲了。她是日本人民的骄傲。在向她静默致敬的时候,不禁使我忆起一九五○年前后,我在东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系任教时间的一些往事。
    东京大学的前身,是东京帝国大学,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培养文官的地方。东京帝大的大门,是漆成红色的。帝大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上层社会的子弟(也没有女生),一毕业就有官做,所以他们认为“一登红门,声价十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改为东京大学,也兼收了女生(但还没有女教师)。我每次到文学部上课,走的是另一个校门。校园里树木很多。因为学校里的暖气管在侵略战争末期被拆下“捐献”做了武器了,课室里很冷。我总记得在滴淅的雨声之中,屋里相当阴暗。穿着黯旧的服装的学生们,仰着冻得通红的脸在听讲,又低下头去,呵着冻僵的手去写笔记。他们中间也有少数的女生。在我班里的同学们,汉文都很好,有的还会说很流利的汉语,这次来访华的竹内实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对于新中国的一切,都感着极大的兴趣,每逢讨论到新中国的文学作品,都有提不完的问题,说不完的话。在这一时间内,大家心头都是热烘烘的。
    在六月二十六日的《文汇报》上,我读到了这次访华的日本文学家代表团两位团员——竹内实和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文章。他们都以同学的身份,来哀悼桦美智子。竹内实先生提到,在一月十六日,岸信介偷偷地溜到美国去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的时候,爱国的学生们冲进了羽田机场去阻止这个卖国勾当,曾受到警察的强迫解散与逮捕,在这个队伍当中,参加斗争的唯一女生是桦智美子。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文章里说:“包括桦美智子在内的所有东京大学学生的教科书,具有着真的革命意义的教科书的作者——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和我们谈话时,也常常提到桦美智子的名字。”他对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人民对于桦美智子所表示的尊敬和哀悼,感到永不能忘的激励,同时也说明了所有的东京大学的学生对于“具有真的革命意义”的毛主席的著作,是当作教科书一般来精读研究的。
早在一九三九年,毛主席就领导我们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员……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在这次的日本如火如荼的反美斗争中,知识分子,尤其是学生,是和工农民众紧紧地拉着手前进的。一个桦美智子倒下去了,千万个桦美智子英勇地站了起来!在全世界主持正义爱好和平人民的互相团结,互相支持下,日本人民、日本学生的反美斗争,一定会得到最后的胜利!桦美智子的血是决不会白流的!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晚报》1960年7月2日。)

二 美智子之死
作者:郑若思

说“美智子”是二十世纪日本女子最有代表性的名字,可能一点也不过分。现任日本皇后美智子(旧姓正田)以平民女子的身份嫁入皇室,改变了日本皇室以血统论婚嫁的传统,是书写历史的第一位“美智子”。我所要说的,是第二位美智子——桦美智子,日本战后死于官民冲突的唯一一名女子,她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四十五年了。

第一位美智子的身世和经历,只要在日本呆上几年,大致能够耳熟能详。而第二位美智子,知道的就不多了。有一年经过日本国会南门,看见铁门下方供奉了几束鲜花,觉得很奇怪。因为日本人这种献花方式,通常只在发生过交通意外或是死亡事件的现场。后来问起我的教授,他沉吟片刻,问:“那是哪一天?”“大约六月中旬。”“啊,那一定是六月十五号,桦美智子的忌日,总有人去献花的。”教授忽然显得情绪有些激动,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桦美智子的同龄人,也是一起参加安保斗争的同志。

桦美智子,一九三七年生,父亲是著名社会学家。战后,美智子以优异成绩考进东京大学文学系。东大是战后日本左翼的大本营之一,美智子也在那里成为积极的左翼学生。提到左翼的积极支持者,很多人会本能地想象那是些出身无产阶级的李铁梅或者柯湘一样的铁姑娘,可是战后日本却有为数不少的冬妮娅如醉如痴地挑灯夜读《资本论》,大家闺秀桦美智子就是这群“冬妮娅”中的一个。

教授告诉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反日美安保是日本大学校园里最热门的话题,学生群集在国会外面举行抗议集会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到了白热化状态,学生就拿起石块跟机动队(防暴警察)对垒,“我个子高,又是业余棒球手,扔石头扔得远、打得准,结果被抓次数最多。当然,抓完他们又把我放了。”白发苍苍的教授斯文得像个标准的英国绅士,他以自嘲的口吻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九六O年六月十五日这天,二十二岁的美智子穿着米黄色的毛衣和藏青色长裤,和同学们手挽着手走上大街。这时的美智子已经是全学联(日本学生运动的核心组织)主流派“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骨干分子,“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为己任,准备在这天冲击国会。早先他们曾暂时占领过首相官邸。

这的确是共盟历史上最“风光”的一天,学生们三次冲击国会,警力严重不足,首相岸信介提出是否应该出动自卫队,甚至考虑过在示威群众上方扔爆弾,但是防卫厅长官赤城宗德没有同意。

美智子没有想到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警民冲突的推搡后,受重伤的美智子被送到医院,当晚七点不治身亡。医生的诊断书暗示她生前受到过警察的殴打,但是日本官方的结论是“因踩踏致死”。

至今,美智子的死因仍然是个谜。

四十年过去了,东京的街头仍会时常看到游行示威的队伍,但是冲击国会的示威早在七十年代初就绝迹了。示威队伍走在大街上,会有警察尾随其后,帮助维持秩序、放上塑胶红色隔离墩免得机动车误驶进游行人群。

美智子的同志告别了激情岁月,即使政治观点依然偏“左”,也不再以向机动队扔石头的过去为傲。大学校园里热衷研究马列的教授招学生越来越难,什么“安保”、“全共斗”,简直比绳纹文化还遥远了。

但是六月十五号那天,美智子殉难处的国会南门,仍会出现一束束鲜花。“桦美智子”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被铭记在各种历史词典和百科年鉴里。

当代的日本,已经不再有人热衷于讨论那场警民冲突的是非成败。

所有的记忆是被“桦美智子”这样一个年轻的名字代替的,虽然美智子当年的信仰和追求,在今天的日本人看来虽然真诚却不失幼稚。纪念这个英年早逝的女子,只是为了提醒所有的人:主义、制度、权力等等在生命的尊严面前,都微不足道。

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摘自《海纳百川》(www.hjclub.com



三   全学共闘会議
全学共闘会議(ぜんがくきょうとうかいぎ)は、1968年(昭和43年)ごろの大学闘争・大学紛争の時期に日本各地の大学に作られた、ゲバ棒や鉄パイプを使い、暴力を信奉する学生運動組織あるいは運動体である。通常は略して全共闘(ぜんきょうとう)と呼ばれ、全共闘による1960年代末の一連の学生運動は全共闘運動と総称される。やがて数多くの暴動、大学の暴力支配を行い、仲間殺しや内ゲバによる100人以上の殺害と無数の暴行、人権侵害行為により消滅していっ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4: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研究历史不要不要涉足政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まいりました、すばらしいです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3 18: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そろそろ卒論を、と話していたそうだ。死に顔はほほえんでいるようだったと、肉親の手記にある。”英文版为“She told those around her that it was time for her to work on her graduation thesis. She looked peaceful in death as if she was smiling, according to notes written by her family. ”。
“她说过该写毕业论文了。”似乎不是“家属手记”中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修改:据说她当时说起该写毕业论文了。亲属在手记中写道:死后,她的脸上还带着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8-24 0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