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8|回复: 0

[其他] 翻译质检书:林少华译《哥儿》(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9 10: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译质检书:林少华译《哥儿》(3)
7.林译:还有一次把古川家菜地里的井填上了,结果闯了大祸。(P182)

原文:古川の持っている田圃の井戸を埋めて尻を持ち込まれた事もある。

说明:①田圃(たんぼ):是水田,在此处就是水稻田。
        菜地在上文里已经出现过了,就是“菜園”。
      ②尻を持ち込まれる是个俗语,意思是“被追究责任”。

胡董译本作:还有一次,我把古川家地里的水井管子给堵死了,人家
找上门来算账。(虎评:将“田圃”译作“地里”是不到位的,说明译者对原
文的理解没有自信。)

华南虎译:还有一次,我把古川家水稻田里的井给堵上了,结果人家
找上门来算账。

8.林译:按通常做法,本应拿根粗大的孟宗竹,掏空竹节,深深插入井内,把水引出,浇灌附近的菜地。(P182)

原文:太い孟宗の節を抜いて、深く埋めた中から水が湧き出て、そ
こいらの稲にみずがかかる仕掛であった。
说明:这一句译文的错误就不是一点点了,容本虎一一道来。
①        原文就是在说明实际情况,并没有指出有什么反常,哪来的“按通常做法,本应……”呢?既然是“本应拿根粗大的孟宗竹”,那就说事实上没用“孟宗竹”了?那么用的是什么呢?可无论是在本句中,还是在下文里,都没有说明。原文说得明白,用的就是“孟宗”。
可见译者的中文也有问题。
②        “孟宗”就是毛竹。古代是有叫“孟宗竹”的,这里面还有个典故,所以译作“孟宗竹”就要加注了,何必呢?
有些器物的名称从中国传到日本后,中国方面的说法后来改了,而日本一直保留着,所以翻译回来时应该译成现代汉语里的通用说法,不能为了偷懒而照搬日本汉字。
③        竹子本就是空心的,竹节只是薄薄的一层,所以去掉“竹节”的过程,通常用“打通”,不用“掏空”的。这是小学、初中程度的语文常识吧。
④        “深深插入井内”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所谓的井,就是将一根深深埋入(插入)地中的打通了竹节的粗毛竹,并不是将粗毛竹插入井里。可见林教授根本没看懂原文。
⑤        原文中明明写了“稲”了,怎么还“浇灌附近的菜地”
呢?莫非林教授的眼神也出毛病了?
      ⑥“仕掛”怎么不译出来呢?也没看见吗?

胡董译本作:那是用捅穿竹节的粗竹子,深埋在地下,用来引水灌溉
水稻的装置。

华南虎译:那是个将打通了竹节的粗毛竹深埋于地下,引出水来浇灌
稻田的装置。


9.林译:但当时我不晓得个中奥妙,只管将石头、棍棒投入井内……(P182)

原文:その時分はどんな仕掛か知らぬから、石や棒ちぎれをぎゅうぎゅう井戸の中へ挿し込んで ……

说明:由于林教授没明白那是个什么井,所以原文里的“棒ちぎれ”、“ 挿し込んで”也就只当没看见了。
       试想,如果那是普通的井,那么往里头扔东西干嘛要用“挿し込む”呢?
        按说林教授看到了“挿し込む”,也应该有所触动,反思一下自己理解得对不对了吧。

胡董译本作:那个时候,我哪里晓得这是什么装置,只是一个劲地把
石头和小木片往里填塞,……

华南虎译:那会儿,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只管将石块啦、半截子木棒啦一股脑儿地往里塞……


检证用书:
《哥儿》(日汉对照全译本)
译者:林少华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原文用书:
「坊っちゃん」(即林译日汉对照本之日文部分)
作者:夏目漱石

对照用书:
《哥儿》(胡毓文、董学昌译本,以下称“胡懂译本”)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世纪外国名家精品插图本)
出版日期:2006年1月
                                华南虎于胥江一华庭
                                   2016-3-18

书店小广告:
丁香书屋:http://shop.kongfz.com/22127/
正规网店,专售日文原版二手书和店主译作签名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8-25 07: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