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9|回复: 0

[其他] 翻译质检书:林少华译《哥儿》(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1 10: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译质检书:林少华译《哥儿》(14)

40.林译:这浅井家是农民,我便以为所有农民都是这副面孔。问阿清婆,阿婆说不是这样,而是光吃没成熟的青南瓜之故,所以才又青又肿。(P193)

原文:浅井は百姓だから、百姓になるとあんな顔になるかと清に聞いてみたら、そうじゃありません、あの人はうらなりの唐茄子(とうなす)ばかり食べるから、蒼くふくれるんですと教えてくれた。

说明:うらなり【末生り・末成り】:①ウリなどで,蔓(つる)の先の方になった実。時期おくれで味が悪い。 ↔ 本(もと)生り 「 -の西瓜(すいか)」
②顔色が悪く元気のない人。 「 -野郎」
③末の方の子。 「 -の子をばころがし育てなり/柳多留 55」——大辞林 第三版の解説
此处应该取第一义项。
《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的注释是:拉秧瓜。蔓稍上晚结的瓜,因过了时节而味道不佳。
可见不是“没成熟的”的瓜。
      
刘振赢译本作:浅井的爹是个庄稼人,俺问过清婆:“是不是庄稼人都是这种面色?”清婆告诉俺说:“不是的,他是因为光吃老秧南瓜,所以才又苍白又虚胖的。

陈德文译本:浅井是庄户人家,我问阿清,庄户人家是否都是这副长相。阿清说不是。她告诉我,那个人净吃老秧子南瓜,所以长得苍白而虚胖。

华南虎译:由于浅井家是农民,我就问阿清婆,是不是农民都长那么副脸。“不是的。”阿清婆告诉我说:“那是因为那人老吃老秧子南瓜,所以脸蛋子才又白又肿的。”

41.林译:短平头,牛高马大,相貌酷似歙山恶僧。(P193)

原文:これは逞しい毬栗坊主(いがぐりぼうず)で、叡山の悪僧(あくそう)と云うべき面構(つらがまえ)である。

说明:哪来的歙山呢?
原文是“叡山”,指京都的比叡山。山上有个延历寺,是天台宗的总本山。平安时代,延历寺蓄养僧兵,凶悍异常,给后代留下了恶僧的印象。
这种地方应该加注。
     

刘振赢译本作:这人生得壮实、刺光头,那长相就和比叡山的恶僧(原注:日本古时京都比叡山的寺院养有僧兵,性暴烈,相貌狞恶,以“恶僧”知名。)差不多。

陈德文译本作:这人身材魁梧,剃了和尚头,那模样活像睿山的恶僧。

华南虎译:这家伙生得壮实,短平头,一脸的凶相,活像个叡山恶僧(译注:叡山即京都市东北处的比叡山。山上有天台宗总本山延历寺。平安时代,该寺蓄养僧兵,凶悍异常,无法无天。白河天皇有句名言,称“贺茂川之水、双六的赌局与山法师,天下间唯有这三件事不如我意!”其中的“山法师”指的就是比叡山的僧兵。)。


42.林译:图画老师一副不折不扣的艺人风度,身穿薄得不能再薄的绢褂,手摇扇子,说道:“老家哪里?东京?嗯?好,好好,我有伴了,我也是东京人哩!”(P193)

原文:画学の教師は全く芸人風だ。べらべらした透綾(すきや)の羽織を着て、扇子をぱちつかせて、お国はどちらでげす、え? 東京? そりゃ嬉しい、お仲間が出来て……私もこれで江戸っ子ですと云った。

说明:①“江戸っ子”在日语中是个特定的文化概念,是从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东京人”,这种地方要加注。
      ②ぱちつかせる:目を小刻みに開いたり閉じたりする。
                 ——新明解国語辞典
       可见“扇子をぱちつかせて”不是“手摇扇子”这么单调乏味。而是将折扇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够传神吧。

华南虎译:图画老师完全是一副艺人腔,穿一件轻飘飘的薄纱外褂,手里的折扇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的,啪啪作响,口中敷衍道:“贵乡何处?哎?东京?好开心!我有伴了……。哦,您别瞧咱这模样儿,咱也是‘江户哥儿(译注:指土生土长的江户(东京)人。从江户时代起,江户人就给人以既风流潇洒,重义轻财,又油嘴滑舌,办事不牢的印象。)’哩。”
                                华南虎于胥江一华庭
                                   2016-3-30

书店小广告:
丁香书屋:http://shop.kongfz.com/22127/
正规网店,专售日文原版二手书和店主译作签名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6-10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