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积极影响
吴先生是北京某外语院校日语系的讲师。他那个学校,以前有一个好传统:不论是讲师,还是教授,每个学期开始之前,都必须把自己所要教的课程,写出完整的教案,比如这个问题,我应当怎样讲解,万一有学生刨根问底,我应当怎样回答,等等,非常详细。
后来,社会上的功利主义风气,吹到了大学,老师们也变得浮躁起来。刚开始,大家马马乎乎还写一点教案,以后越写越少,到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写了,上了讲台,要么即兴发挥,要么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工作几年后,学校送吴先生去日本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进修一年,主要学习日本外语院校的教学方法。吴先生的导师叫河上(Kawakami),50多岁了。河上每次来教室,都夹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但讲课过程中,从不翻开,下课再把这个笔记本夹走。有一次,吴先生好奇,就问河上,您那个笔记本是什么呀?河上回答:是我教书30年所积累的教案,你可以看看啊。
吴先生看了看,大吃一惊,只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非常工整的小字,时间从昭和某年某月某日,一直延续到平成某年某月某日,凡是外国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比较复杂的问题,河上都写出了相应的教案。毛主席曾经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写教案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教案,而且自始至终那样认真。看到这些,吴先生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为人师表。两人都是教师,自己与河上相比,实在太惭愧了。
回国之后,吴先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系里的同事们,大家也很感慨。但感慨归感慨,不写仍然不写。因为懒惰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回去了。况且在一个大环境里,大家都不做,你偏要做,反而显得你很特别。所以吴先生到现在为止,仍然不写教案。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看来留日经历,确实没有积极影响呀!非也!。吴先生说:我虽然现在随大流,但我心里明白,这是不对的,对学生是不负责的,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这样不负责,这个国家就要完蛋了。我可以这样,但我儿子将来不能这样。他虽然才上小学,但我已经开始教育他,要学那个日本河上爷爷,做事要认真,要持久,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才能干大事。
在吴先生的教育下,他的儿子确实改正了不少坏习惯,现在已经能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一件事了。儿童时代的行为,对他将来长大成人,有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故事中,日本人民一些特有的优秀品格,教育了吴先生,反过来,吴先生又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的子女。所以我认为,从小的方面说,留日经历对吴先生的未来生活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从大的方面说,这正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