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9-13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乐总三(也作相良总三),原名小岛四郎左卫门将满,总三是他在成为志士后所用的化名,同样的化名还有村上四郎、内田四郎、二荒二郎。天宝十年(1839)生于江户赤坂桧町的小岛家,小岛家是下总北相马郡 椚木新田村的小豪族。其父小岛兵马依靠掌管村政,向旗本放高利贷而发家,得以举家搬至江户赤坂。总三出生之后,就被指定为小岛家的继承人,自幼学习武艺、国学、兵学、颇有才华,而这些在日后的武装倒幕中逐渐表现出来。
一 草莽志士到浪士队总裁
安政五年(1858)七月,幕府在美、英、法、荷、俄的炮舰威逼之下,签定了“安政五国条约”。一时之间,日本国内对于时局险恶的忧虑,对于幕府不经朝廷批准,就擅自签定辱国条约的激愤,都化成了对于代表民族精神的“国学”的提倡。当时总三虽然不到20岁,但他的国学、兵学都可称之为达人了,他在家开设私塾,不少人慕名而来,门生有百余人之多。但是,同年水纪尾御三家藩主被强迫退隐、六年发生“安政大狱”、万延元年(1860)的“樱田门事变”,这些震动全日本的大变故接踵而来,尤其是水萨浪士的惊天之举,使总三深受刺激。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奋起而动。在文久元年(1861),总三停办家中私塾,从家中拿出5000两黄金,托词去奥羽之间旅行,实际上在信州、野州一带联合当地的草莽志士(就是象他这样的无武士身份的平民志士),组织志士团体;同时还联络长州、久留米的尊攘派,密谋暴动。到了文久二年,他以所带的资金招募人员、购买武器,在武藏建立了平民为主的“慷慨组”,与“真忠组”、“天朝组”密谋,准备在次年11月在赤城山、高崎、横滨等地火烧外国洋馆,由于叛徒告密而失败。在赤城山举兵失败之后,总三回到信浓,在诹访等地,以图再起,又遭失败。元治元年(1864)三月,他参加了水户藩志士的筑波山举兵,后来脱离,回到江户家中。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其父为了总三留在身边,继承家业,为他娶妻;和小岛家关系很好的幕臣酒井锦之助邀他当藩士,年俸300石,总三不为所动。庆应二年(1866)3月,总三再次离家,来到风云聚汇的京都,撰写了《华夷辩》一文,受到了长州藩主毛利敬亲的赏识,敬亲亲自为此文写跋,大加宣传。后来总三又结识了萨藩的代表人物——西乡和大久保。总三此时已经是活跃于倒幕派武力倒幕活动的得力实行者了。
庆应三年(1867)10月,以萨藩西乡、大久保等人为首的激进派,不满足于将军庆喜表面上的“大政奉还”,欲发动彻底的倒幕战争,但是由于准备尚不充分。西乡就派总三和伊 田尚平、益满休之助(这两人都是萨磨藩士,也是向西乡引见总三者)潜入江户,组织志士骚扰幕府。西乡的目的有二:1.转移幕府的注意力,以便加紧准备武力讨幕;2.以图激怒将军,使其贸然攻打官军,为引发战争找借口。总三在江户以萨磨藩邸为据点,招募了大量的关东、东北志士和江户的反幕浪人、平民,组建了500多人的浪士队,自己任该队总裁。
浪士队的活动分为两路:一路约350人袭击甲、野、相的战略要地,分散幕府兵力,结果遭到幕军镇压,先后失败,战死百余人。另一路留在江户,由总三亲自统领,斩杀幕府人员、御用商人;攻击佐幕诸藩藩邸,放火、开枪袭击、抢劫,使得江户人心惶惶。幕府恼怒之下,12月下旬,佐幕的庄内等藩攻击萨藩藩邸,总三和150名浪士队队士死战,大部战死,小部被捕,总三等少数人突围,乘萨磨汽船“翔风丸”回到京都。随后庆喜决定进攻京都,结果就爆发了决定性的鸟羽、伏见之战。此战后的第二天,西乡对归来的总三等浪士队队士大加赞扬:“盖此战提早爆发且揭开德川氏灭亡之序幕,实乃诸兄之力,不胜感激之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