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阳的恪守和但斌的坚持
A股市场两年多时间里从1000点涨到6100点,现如今又跌破4000点,其间上演的一幕幕个股行情更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投资大众的心态也是大起大落,从期盼到狂热,再到担忧,再到现如今的恐慌。两年多的时间里出现如此巨大的一个轮回,不知此生还能够经历几回。然而在这期间,有两位知名很高的基金经理人,却因为他们的恪守和坚持,引来无数的争议和不理解,他们是****基金的赵丹阳和东方港湾的但斌。
赵丹阳是最早明确指出,A股市场将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的,他的话当时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很多人因而要感激他。然而他又是在大盘涨到3000多点后就可始认为,估值太高,整个A股市场找不到几个可以有价值投资的股票了,并且终于在去年上半年,也就是A股开始下跌之前的半年,解散了他的基金。他完全地实践并严格地格守自己定下的准则,丝毫不为市场的疯狂所引诱。其定力、其人品,值得世人肃然起敬。
但斌也是在A股市场这轮波澜壮阔大牛市兴起之初,就开始大力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他的思想也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投资行为,许多人更是大受其益。把万科和烟台万华等股票捂到牛市顶峰的人中,许多要感谢但斌他们的倡导(从人心的角度判断,我相信很多人实际上肯定认为,他们赢钱是缘于自己的智慧判断和机会把握能力超群所致)。然而,但斌的“买入并持有伟大公司股票”的理念,使他必然要去承受从6100多点大跌下来的磨练。其定力、其人品,同样值得世人肃然起敬。 尊敬管尊敬,更多的人是不会认同他们的做法,不少人不但不会照着去做而且还在嘲讽和指责他们的做法。在那些人眼里,3000多点涨到6100点,那是牛市最疯的时候,遍地机会,你不去抓,你说傻不傻;反过来也是,从6100点跌到3000多点,许多股票价格都出现腰斩了,你还是捂着股票不动,你说傻不傻。我们可以想见,一般人为什么既做不了赵丹阳,也做不了但斌,因为一般人都有足够的“智慧”使他们失去起码的“定力”来对付二三千点大涨大落的诱惑和惊吓。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来看的话,不说二三百年(因为许多人可能要认为这跟他们已经没丝毫关系了),就说二三十年吧,如果我们经历过几轮这样的股市轮回的话,你想想,真正能在股市中坚持下来并且享受到股市发展带来的丰厚收益的,会是谁呢?又要说到巴菲特了,这个话题有点说腻了。
赵丹阳和但斌的共同点是,同样都信奉价值投资的理念,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股市的涨跌,追求的都是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给我们带来的合理收益,如果选择到的公司越伟大,取得的收益自然就越可观了,最好是像可口可乐或沃尔玛之类的。但他们两个在实际做法上又好像是两个极端;一个是早早离场而去,另一个却有着誓把中国股市的底坐穿的决心(借用牢底坐穿之说)。他们两个其实都值得我们尊敬。但从我个人情感来说,我更赞同但斌的做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不能离开中国的股市。我在想,如果A股市场能按赵丹阳的价值投资理念平稳运行在一种理想状态的话,他是不会解散他的基金的,不会离开这个市场的。但后来A股市场没有按他所想的运行,而是很长时间在他所认定的标准线之上运行,所以他离开了,离开之后可能不知道还会不会回来。这就像巴菲特在10多元之上抛出中石油的行为一样。而巴菲特作为一个外国人这样做,我觉得很正常,很好理解。如果我选择一家外国公司的股票的话,我也会这样选的,也会选择低买高卖,也会有一个明确的买进卖出的标准线。但中国股市,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不二的选择,即便她有时不讲理或时常不讲理,但我们一样离不开她。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股市能实现平稳健康运行,能把赵丹阳他们再重新吸引回来。
但斌评论:和丹阳是很熟悉的朋友,丹阳很喜欢风帆运动,很羡慕他股海搏击之余,到海上再与风浪搏击的精神。至于投资的差异,全世界都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所以,投资风格的多样性,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这之中没有对错,只有具体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时刻反省的是:我们极力坚持的投资方法中,其哲学体系是否完整?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