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5|回复: 1

求教,帮小妹翻译一下好么,谢谢了急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9 1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气候特征
 由于日本列岛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交界处,气象变化十分复杂。日本海一侧和太平洋一侧、山地和平地、内陆地带和沿海地带等,随着地区的不同,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主要特征可以列出几下几点:
  (1)季节风的影响。由于受到起因于西伯利亚产生的冬季高气压和小笠原、南洋产生的夏季高气压的季节风的影响,与同纬度的国家相比,冬寒夏热。
  (2)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东端,同欧亚大陆相隔狭窄的日本海,气候反映出大陆的影响。
  (3)气温的地区差异。由于地形南北狭长,气候可分为亚寒带多雨气候地区(北海道、东北)、亚热带气候地区(奄美大岛、冲绳)与温暖潮湿气候地区(其他地区)。气温的地区差别和同一地点一年之内的气温差别都很大。
  (4)多雨多雪。年平均降水量约1800毫米。降水量多的地方达4000毫米,少的地方也达1000毫米。国土面积的平均降水量大大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以北海道、东北及北陆地区为中心,冬季降雪量多。北海道和日本海一侧的主要城市,积雪期有150-200天。
  (5)急剧的气候变化和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小笠原、长江等主要气团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一天之内的天气变化也很大。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一。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  
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的战略。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而破产。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即美国打逄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建设“远东工厂”就是最好例证。  
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1月美国提出了一个占领日本的新方针——“建设自主国家”,这个所谓的“自主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在亚洲的“远东工厂”的代名词。  
为了建设“远东工厂”,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张解除对多数军需工厂的指定赔偿,为了实现日本的复兴,美国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  
建设“远东工厂”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  
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时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无怪乎日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日本经济的“及时雨”,就连日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日本经济之神”。“以战争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日本资本主义体制又重新复活了”。  

很长很长,拜托各位高手帮小妹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2 16: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妹,你也太不客气了,这么大篇稿子就拿上来让人翻译,哥哥我很想帮你,但是一看也未免
太长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2-13 04: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