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九”事件片断
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随着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改革,苏联社会越来越动荡。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根·伊·亚纳耶夫和国防部长德·季·亚佐夫元帅等人趁戈尔巴乔夫度假之际,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停止戈尔巴乔夫的职务由亚纳耶夫为代总统。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莫斯科戒严。这就是轰动世界,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有着不同寻常意义的“八一九”政变,最终以失败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1994年合影前排军工集团首脑巴克拉诺夫,当了三天代总统的亚纳耶夫, 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克扬诺夫,坚持原则的国防部长亚佐夫,后排原克格勃局长格涅拉洛夫,帕夫洛夫,陆军统帅瓦连尼科夫,作家普罗哈诺夫,中央书记舍宁,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原克格勃警卫局局长普列哈诺夫。
红场上的苏联装甲部队
在8.19事件中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军队,后来倒戈。
几千名示威者无视政府发布的戒严令,向亚纳耶夫的部队公开表示他们反对政变。
苏联工人举着“为了联盟”“为了列宁格勒”游行示威。(8.19)
老共产党员举着列宁像举行示威(立陶宛)
元帅以身殉国:
1991年8月24日,也就是8。19事件的第6天,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和戈尔巴乔夫军事顾问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他的办公室开枪自杀,他在绝命书中写到“我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已经被毁掉!!”。
他是一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元帅。1940年,当时年仅17岁的阿赫罗梅耶夫虚报年龄参军在伏龙芝高级海军学校服役,1941年阿赫罗梅耶夫来到喀尔巴阡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利沃夫实习。没有想到,6月22日,希特勒的纳粹军队发动了侵苏战争,年轻的阿赫罗梅耶夫随部队开到列宁格勒,编入列宁格勒方面军参加战斗。1942年,时任列宁格勒方面军步兵连连长的阿赫罗梅耶夫中尉光荣地加入了联共(布)。战争结束的时候,阿赫罗梅耶夫是大尉营长,在奥地利驻军。1979年,阿赫罗梅耶夫上将担任苏联武装力量第一副总参谋长,并且制定了详细的侵略阿富汗的计划。在1979年,阿赫罗梅耶夫还给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段奎上将支招,遏制中国并阻碍我人民解放军的自卫反击战。1982年5月7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83年3月25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同年担任总参谋长。
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的墓碑(上刻---共产党人爱国者战士)
附:叙利亚女孩的标语让中国人脸红吗?
在叙利亚战火弥漫血肉横飞的时候,该国一名女子打出来的一幅标语让中国人震惊:“中国:你们的道德比你们的产品还垃圾。”
这个标语让国人感到震惊,这幅照片成了很多网站的热点,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网友奋起反击:“叙利亚,你们的道德才比你们的产品更垃圾呢!”有的网友说:“叙利亚女孩,你的标语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脸红。”有的网友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真愤怒了,一小丫头你就敢评论中国道德,你见过吗,我在中国活了半辈子都没见过!”
在叙利亚巴沙尔专制政权屠杀抗议群众的时候,在叙利亚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发生冲突的时候,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再三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巴萨尔政权甚至让其下台的提案。
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分歧在于“主权和人权”之争。在欧美国家看来,人权高于主权,当一个国家的人权遭到践踏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权不应该再受到尊重。在中国以及另外几个少数国家看来,主权高于人权,即使一个国家人民的权利受到侵害,那也是这个国家内部的问题,其他任何国家无权进行干涉。”
为了便于说明“人权”和“主权” 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中国人熟悉的“家务事”来比较。按照一个村庄的公共观念,一个家庭的“家务事”,自然是这个家庭自己的问题,其他家庭不能随意干涉。然而,当一个家庭仅仅发生简单纠纷或者是一般争吵的时候,其他人员不应强行干涉。如果一个家庭内部发生了重大冲突,比如说,这个家庭的丈夫不仅仅是一般性地虐待妻子,而是要拿起刀来杀妻子的时候,外人该不该夺门而入夺下刀子?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村子里仍然有人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就是主权高于人员的观念;而那个夺门而入,保护弱小的生命的行为,所拥有的乃是人权高于主权的观念。
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的国家,人们坚信《圣经》的说法,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上帝的影子。所以,每个人的生命和权利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都应该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决不能对人民的生命和权利置若罔闻而为所欲为。
在一个国家里,当民众的生命和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障的时候,当这个国家的民众无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生命的时候,其他有能力的国家如果对这种情况听之任之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就会被认为是缺乏道义的不负责的行为。
当一个叙利亚女子打出来的这幅标语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确应该深深地反思。当国人连牛奶都不敢放心去喝的时候,连假鸡蛋假救心丸都能造出来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是不是成了垃圾?当一个女孩遭到连续碾轧众多路人冷漠不管的时候,当看到老人倒在地上而没人敢上前搀扶的时候,我们的道德是不是比我们的产品还有垃圾?
前些年,“缺德”在中国还是一句骂人的话。而现在,“缺德”已经成了社会中的正常状态,很少再有人因为“缺德”而脸红。那么,中国人的“德”哪里去了?答案很明确,因为我们的“道”早已缺失。“道”和“德”是紧密相连的,“道”是“德”的前提,没有“道”,哪有“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