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称,由于中储粮属国资委直管,其各个直属库基本免于纪检、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外部直接监管,整个中储粮系统来自外界的监管显得十分有限。
据时代周报报道,在中储粮以外的粮库工作者眼中,中储粮才是粮食系统里真正的肥缺,他们是政策补贴的最大受益者,又能凭借垄断优势占领市场资源。
托市并不太赚钱,来自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的研究表明,中储粮2005年到2006年的托市粮的“购与销”环节核算,仅盈利2.7亿元。然而同期中央财政还提供了158亿元的财政补贴,其中粮食保管费用72亿元,贷款利息补贴86亿元。
淮安这起案件的检察官告诉记者,在该案查办过程中,中储粮淮安直属库在惠民政策落实、粮食收购储存、财务监督审计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监管漏洞。
调研发现,其中有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中储粮作为一家央企,本身具有趋利性,赚钱是主要目的,又兼管国家对粮食的政策性调控业务,惠民政策本身则具有公益性,两者共存于一个垄断性的企业,就给夏某等人以可乘之机,把国家投入变成部门甚至个人的牟利工具。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天下粮仓”的安全,针对该案暴露的问题,淮安检察机关已经发出了司法建议。
通讯员 赵学刚 陈兰花 记者于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