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今日更新汇总超市货架上的这么多油,我比较推荐且只推荐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5 08: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见面啦,小碗“非著专业吃货”「郑郑」又准时来跟大家见面啦!从鹿王酒价格表(鹿王酒42度价格)的发展前景来看,未来会一直带来积极的影响。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油』。



前阵子疫情紧张期间,人人在家里进行厨艺大赛,我们家也不例外,整天折各种甜品,食材原料都不知道补货补了多少回。



其中购买原料时发现油的价格极不统一,同样的量,有些50+元,有些只需10+元,这中间的差别会是什么







因此特地研究了一番,比较后得出了2个结论:



1:这2种的再便宜都不能买!

2:选到健康又好吃的油,认准这2个字买就行!







我特地去了一趟超市和找了某宝上的油来给大家做对比分析。



价格差别可以说是很大了,中间的营养价值差别当然也很大。



01

植物油,披着皮的反式脂肪酸



油:号称“奶制品营养之首”,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用牛奶加工出来的一种固态油脂。



但这营养价值不是所有油都有的,仅限于动物油。



动物油又是什么呢



油的大类别主要分2种:动物油和植物油。



?动物油:一般是由牛奶提炼,制作步骤相对繁琐,一般是从鲜奶、奶皮子、白油或是鲜奶凝结的油皮中提取而成。



?植物油:不是纯正的牛奶提炼,而是将植物油进行部分氢化之后,加入油味的人工香料所做成的油替代品。也被称为“人造油”(M)。







很多人看到“植物”,认为应该是更健康的,毕竟植物这2个字跟纯天然的关系好像是亲戚的样子。



其不然。



植物油是披着皮的“反式脂肪酸”啊!



前面也说到,植物油是将植物油进行部分氢化以后,再添加其他人工香料得出来的。



问题出就出在『氢化』这一步骤上。



植物油经过氢化后,避免不了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而反式脂肪酸的危害,郑郑在做冰淇淋食辩那篇中就跟大家大家分享过。



反式脂肪酸:



?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心脏健康。

?儿童摄入过多,还会影响发育。

?越吃越月半,肥胖的幕后黑手之一。







植物油可以说是动物油的“人造高仿平替但不建议版本”,所以千万不能被“植物”2字给了。



为了避免有良商家造假,将人造油和动物油混淆售卖,误导消费者,早在1924年,法国还特地颁布了一项法令,要求严格规定油的品和成分。



02

2个字辨出劣油

看到这种的绝对不买!



有些油都会直接在包装上标明自己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



当能一眼看到“植物油”时,和有“植物”2字时,尽量就不要买啦。







但大多数都不会直接标着,我们需要从配料表来判断它到底是属于动物油还是植物油。



动物油:首位成分是稀奶油或乳脂。







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的首位成分是:



?植物油,后面还有一连串的香精和添加剂。







小心有些商家还会死鸭子嘴硬说自己的不氢化,不含反式脂肪酸,别跟他杠,直接看它的配料表,看到植物油,就果断潇洒走开。







?

这里还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并不是说只要是动物油,就一点反式脂肪酸都没有。



反式脂肪酸会存在于动物乳脂里,母乳里也会有,油也避免不了,大家在选择过程中,尽量选含量更低的。







经常买油的朋友可能还会发现,不管哪种油,还会有发酵、有盐和盐等之分,这些主要是食用场景和口感的区别:



▎有盐盐:



有盐:可直接涂抹在吐司上面吃;含有约15%左右的盐分,相应的乳脂含量会少一些。

盐:更适合烘焙、烹饪。



▎发酵普通:



品质上劣之分,口感有差别。



发酵油:奶腥味少了,保留奶香的同时,多了一股乳酸味,保质期也更长。

普通油:奶腥味很重,颜色比发酵油要深一点。







惯例的言简意赅版看这里~



跟健康比较密切的:



?标有植物油、M,人造油的坚决不能买。



?配料中植物油、氢化植物油标在成分表前面的也不要选。



?油只且比较推荐买一种:动物油。



写在比较后:



油跟其他奶制品还有比较根本的一点不同:油含钙量很低,吃油不补钙哦。



而且油中的热量和脂肪很高,每次吃一小块就够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2-8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