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4|回复: 12

寂寞的红尘[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0 15: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不由
朱天文有一篇散文是写三毛的,里面说起有一次荷西不知在哪里吃到了汤圆,觉得好吃,回来便要三毛做给他,却又不知叫什么,只说白白的小皮球,里面包着甜甜的馅。三毛本不会做,却也亲自下厨,最后弄出一锅不知粘粘的汤来。
  当初读到这里,先是哈哈一笑,然后却生出了许多的感慨。
  三毛遇到荷西,正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遇到了恰当的人。朱天文写三毛和荷西是婚后才开始恋爱的,但是感情却越来越深,及至荷西去世之前,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甜的不能再甜。这段人间的传奇如今却只能当作神话一般来看,茫茫人海,却有哪里还能生出这样一段情缘?
  然而荷西竟就匆匆去了,三毛似也没能在最后的时刻见他最后一面。
  然而之后的三毛却没有因而忧郁或是沉默起来,却一如从前的豁达与明快。谈笑中也不曾见眉宇间露出一丝阴霾。可是这样的笑容背后,隐藏的那些伤痛和绝望,又岂是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可以用文字形容的?
  
  每念及此,我就不由得感慨造化实在弄人:为了成全世人看一场风化雪月的故事,却往往要让红尘中的才子才女们苦守一生的孤单和企盼。才子才女因为聪明过人,想在感情方面找到一个等量齐观的对手,本就困难。找不到固然是一世的怅惘,找到了竟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君不见古有卓文君之于司马相如,李清照之于赵明诚,陆游之余唐婉,近除三毛之外,还有张爱玲之于胡兰成,徐志摩之于林徽因等等?
  
  我于是才想起写一点东西,略略记述一下那些辗转于寂寞红尘中的名士们。
  
  司马相如初见卓文君,卓只有二十岁,但却已是守寡三年的未亡人。相如为文君做《凤求凰》,文君为之倾心,于是不顾父亲的阻挠,当夜出逃,与相如私奔。寡妇出逃,与人私奔,放到现在也不见得会被人认为是多好的事情,何况数千年前的汉代?由此可见文君实在是个真性情的女人。
  相如初纳文君,两人自是相敬如宾。然好景不长,武帝听到了相如的名头,便召他入京(西安,非北京)做官。那相如入京久了,便起了二心,想要抛弃在千里之外苦守多年的文君,于是便去信一封,也没有多言,只写了十三个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凡人比之才子才女们,虽少了许多的聪慧,却也少了许多的烦恼。若是普通女子收到此信,自是不会看出丈夫已然变心。然而文君却是何等的聪明,一眼看得信中少了一个“亿”字,便知丈夫说的是“无意”,就是说,对她已经没有心意了。试想一个女人,二十岁时为了丈夫背弃家庭,那时相如贫寒,文君不惜以自己千金之躯,当炉卖酒,维持两人的生计,又在丈夫赴京之后独守家门,这数年的辛苦,竟换来这样一个结局,她的心中,该是何等的悲愤。
  但卓文君毕竟是卓文君,她没哭也没闹,没准备自尽,也没准备向谁控诉丈夫的失德。我想世间的女子们,遇到这样的事能如此冷静的,也唯有卓文君。如果她当年不敢弃父而逃,不敢当炉卖酒,我想她也不会有心情给丈夫回出那首著名的《怨郎诗》来: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般无聊,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焚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色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然后据说司马相如见此诗后,惭愧间惊叹于卓文君的才华。于是亲自将文君迎至京城,再不问风月之事,终成一代词赋名家。
  文君虽然最后看上去是挽回了丈夫的心,但且不说那首《怨郎诗》究竟是不是她写的(该诗也不只一个版本),文君究竟才华如何,相如与她相处很久,怎会从前不知,见到这首诗才恍然如发现了新天地一般?另外相如虽说是把文君接到了长安,但人还是那个人,心还是那颗心吗?而这件事,又会给文君带来怎样的打击呢?
  如果说没离婚,夫妻俩就能幸福携手到老了,我想普通人尚不会相信,况聪明若斯的文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5: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人元好问辞曰: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前半阙词,因了《神雕侠侣》而红遍大江南北,而后半阙,却鲜见人提起过。我想南宋时的李清照,若能看到此辞,见了前半阙,自是不会有什么感想,可若看了后半阙,却要痛彻心扉,尤其是“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一句,怎不教人肝肠寸断,沽酒痛饮,欲醉不能呢?
  这里扯开来说一句,李清照是喜欢喝酒的,而且我想她喝酒的风格应该是近于萧峰的——尽管她的酒量肯定不及。李清照给人的感觉是大气而且率性,若惆怅起来,想要喝酒,自不会像李寻欢那样一小杯一小杯的啜饮,还要苦笑咳嗽,恨不得天下人都见得他的痛处。想喝就喝,想醉就醉,方是至情至性之人。看不破放不开还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多么好的人,伪君子尔。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李清照,宋散文家兼礼部侍郎李格非之女,出身世家,年少时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据说一年重九,她填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明诚看后惊诧不已。但那明诚又怎肯轻易甘居人后?于是穷三日三夜,填词五十阙,将妻子的那首也写于其中,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玩赏再三,道,这里面说的上佳句的,也只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幸得那明诚也是胸怀坦荡之人,自此对妻子甘拜下风。若换了当世的男子,又有几个有明诚这等胸襟的?这件小事历来被人看作是显示李清照才华的,但依我之见,它却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李赵二人真的是一对天造地设的夫妻。
  但那赵明诚却也非等闲之辈。赵父乃是两度任宰相之职的赵挺,明诚本人也是个金石名家——就是古玩鉴赏家。据说他二十岁时就收集了一堆的金石书画,而清照本是才女,对这些东西怎能不爱?又兼明诚心胸坦荡,所以婚后生活,应是幸福美满的。当然在那一阶段,清照也写过一些表现闺怨的词,后世好事者自可将此和明诚狎妓以及因清照不能生育而和丫头有染的传说联系,但人若生活得太得意,也会生出许多的寂寞,所以,可以这样说,李赵二人在青洲的生活,应该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然而毕竟天妒。金人南下,李赵二人南迁之时,不但从前收集的金石书画遗落殆尽,赵明诚也不幸身死。国破家亡,清照虽有凌云之志,能做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豪迈的词句,然毕竟是一文弱女子,面对国事家事,也只能感慨唏嘘而已。后李清照曾嫁与一个叫张汝舟的男子,然张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娶清照,更多的是为了占据李留在身边的那些古玩而已。
  清照看出张的真相之后,决心与之“离婚”。于是将张科举作弊之事告发了出去。然而须知宋代法律,妻子告丈夫,不管丈夫犯法没有,都要坐牢两年。另外宋时风气,女人再嫁视为无德,再嫁却又将丈夫上告,自也是会引起舆论的哗然。君不见史书之中,多有说清照“不终晚节”的?然清照却为了自己身心的独立,毅然为之。最后是张发配柳州,清照也入狱。而她出狱之后,身背骂名,又孤苦无依,可怜一代才女,晚年竟是如此凄凉。
  后世有人评说清照所以如此,是因为她太聪明了不肯麻木的缘故。当然清照晚景不会好过李煜,但她却没有李煜那么多的感伤。为什么呢?辛弃疾辞云:“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清照豁达不让须眉,又怎肯将自己轻易陷于自怜自恋之中呢?
  所以清照肯定是看不上李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5: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是个悲剧人物。
  陆游为人所知,我想多半是因了他的那首《示儿》。陆游一生最大的夙愿就是收复失地。然而他的这个梦想却屡遭打击,最后不得以愤懑而终。
  然而我却怀疑,陆游是否真的有刘琨祖狄一般的军事才能?他一生没带过什么军兵,所以我以为,后人所以怀念他,是为了他的气节的缘故。在“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政治环境中,他能不以自己的仕途起落为意,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一点足以让后人敬佩!
  陆游的一生充满着忧患,不但是事业不顺,而且他的婚姻也充满了不幸。唐婉短暂的生命成了陆游背负一世的遗憾和负疚,以致在他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他还曾写诗纪念她。只是红颜早逝,每及追忆,只能徒增泪尔。
  唐婉是陆游的舅舅唐诚的女儿,和陆游年龄相仿,两人青梅竹马,又都擅长诗词,感情甚笃。唐婉成人后,据说陆家是以一支家传的凤钗为信物,定下这门亲事的,不知道这是不是词牌名《钗头凤》的由来。陆游二十岁那年——也就是写下“上马击胡狂,下马草军书”的那年,两人成亲。
  婚后二人感情很好,生活也很美满。然而陆游的妈妈却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越来看唐婉越不顺眼。后世有人说这是因为老人家觉得婚后陆游一直沉迷于二人世界,忘却了前程功名,所以陆母才讨厌她的。但我以为不然。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自是无德了。想来陆母是那种从小虽然读过些书,却接受了更多传统教育的女性。嫁入陆家,就得下照顾丈夫孩子,上伺候公公婆婆。你想,一个女人的时间如果都放在了这两件事上,怎么会有闲情逸致吟诗作对?而那唐婉,自小却是个才女,虽说她不想李清照那样豪放,耽于玩耍畅饮,想来也是常常把功夫放在读书填词,鉴赏书画上的。成亲之后,陆游甚爱妻子,自是会由着她继续如此——他也是乐于见她这样的,但在陆母看来,这却肯定是天大的罪过了:要读书要游玩要填词要画画,自由也太多了罢,你有了自由,我自是没了威严。于是她这才提议陆游休了唐婉。陆游开始自然不依,陆母便软硬兼施,又拖出族人长辈给他施加压力,可恨那陆游竟就此屈服,将唐婉送回了娘家。由此可见,非“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真乃“女子无才便是福”也,难道女子成了才女,就注定了一生不幸?
  唐婉后来嫁给了同郡人赵士程。士程乃是皇家后裔,却不弃唐婉是被人休弃的——须知古时一个女子若被丈夫休弃,那则是天大的耻辱了,——与之成婚,才情士程自是大大的不如陆游,可这见识方面,却是陆游大大的不及了。
  然而唐婉却心属陆游(不由不仅评曰:何苦),终日郁郁寡欢,后在士程的安抚之下,心境才慢慢好转过来。
  陆游休掉唐婉,在母亲的安排下另娶王氏,后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成绩出众。但却在第二年的礼部会试中被秦桧暗算。
  仕途不顺,陆游只好回到故乡,睹物思人,却又是另一番感慨了。
  这一日春暖花开,陆游为消心中烦闷,独自去沈园(现在绍兴)散步,却不意正遇到唐婉和赵士程夫妻二人。那陆游见到唐婉,心中压抑多年的思念与苦楚不禁全然迸发,而唐婉本来已趋平静的生活也因为和陆游的重逢打破了。
  陆游见得唐婉与士程二人并肩而作,不觉心如刀割,遂于墙上留下一曲《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提罢,他潸然离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5: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后不久,秦桧病死,陆游被召外出做官。我想,离乡之际,陆游心中应该依然期待着将来有一天能够再次见到唐婉。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次在沈园的重逢,竟是他和唐婉的永诀,而恰恰是他自己题下的那首《钗头凤》,吹熄了唐婉最后的生命之火。
  唐婉的情绪本来在赵士程的精心抚慰下慢慢好了许多,但毕竟曾经沧海,陆游是她始终不能忘却的人。沈园的意外重逢,使得她之前用尽全力才扑灭的心中的热情之火又死灰复燃,但这次她再也没有精神力量与之对抗了。
  第二年的春天,她再次来到沈园,看到了陆游于一年前题下的辞句。唐婉一时间百感交集,从此对逝水年华的追忆,对无情世事的叹息再也没有放过她,她抑郁成疾,终于在那年秋天飘然辞世。
  而此时的陆游,却正是春风得意。他正准备放开手脚大展鸿图,根本没有意识到那只是他多舛命运的开始。唐婉的死讯,更是不知何时才为他得知。
  几十年后,饱经沧桑的陆游重回故乡,再游沈园。桃花依旧笑春风,但佳人早已长埋地下数十年。不知面对此情此景,陆放翁可能想起唐婉辞世前答他的那首《钗头凤》未?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5: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一个闺怨了得?
哈哈
开玩笑了。
很不错的。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5: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931年11月某天,一架飞机在济南附近坠毁。数小时后,北京,那个被胡适称为“中国第一女才子”的林徽因,正因为没得到好友的音讯而焦急万分——乘飞机,他早该到了。而徐志摩此时却已经如他诗中所说的一般,挥别西天的云彩,悄无声息地告别了人间。
  徐志摩生错了年代。他正像茅盾所说,可以算做中国小布尔乔亚“开山”的第一人。看他的散文,看他的诗,总是觉得太浓,即便是在《再别康桥》这样的作品里,你也能感觉到徐的情绪是随着软泥上的青荇,招摇在一整条康河之中的。有人评价他“浓得化不开”,看他的《毒药》,看他的《婴儿》,他《巴黎的鳞爪》,尚觉得可以接受,看到爱眉,就觉得实在过了。蜂蜜虽甜,也是要伴着水喝下的,单喝,多少总让人腻烦。
  而然他的率性他的勇气他孩子一般的天真,却在《自剖》、《再剖》里淋漓尽致的体现。徐志摩是个抱着天下大同的愿望,在生活的希望与失望中徘徊的人。他的情感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于那个时代的腐败和堕落,也没能让他彻底的愤怒起来。
  王尔德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徐志摩却是把诗带到了现实世界。面对这世界里的一切,他都用诗样的精神去修饰去美化,他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他看到的世界是他的梦。而这样的态度,即便放在今天,也不会为人理解,何况是“救亡”替代了“启蒙”之后的时代?
  张幼仪是徐的第一个女人,是徐母给他娶的媳妇。徐没喜欢过张,却依然和她有了孩子。徐父是商人,虽然他的名头肯定赶不上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也是林徽因的老泰山,——却也是当地的名门,所以能嫁入徐家的,肯定是大家闺秀。而大家闺秀虽然识字,却很少会出才女。志摩娶了幼仪,幼仪不能理解丈夫到底在想什么,于志摩,固然是一种折磨,而这段婚姻带给幼仪的,却是更深更久的痛苦。
  志摩出国后,对幼仪更加冷淡。才子总有这样的缺点,对和自己无关的人,常常尚能以礼相待,但若是自己的妻子女友不理解自己,那他施与她的,往往就只有伤害。
  在英国,徐志摩读的是经济学,但是诗人的气质使他根本和经济沾不上边,只好四处游山玩水。我想钱钟书的《围城》里,方鸿渐在国外读书一段,是和志摩的作为有几分相似的。
  但是志摩却不须等到要回国了,才在船上认识了苏文纨。他听说林觉民到了英国,便跑去拜访,于是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人物,林徽因。
  林徽因的天才世所公认。造化对她实在太过偏爱,既给了她清丽秀雅的容貌,也给了她卓尔不凡的才学。徐志摩认识她时,她才盈盈二八,尚未成年,却已显示出了极高的天分。徐志摩爱她,徐的情感肯定是真,但徐却未见得真的理解了林徽因这个人。而林是冷静的,她知道徐爱的是一个自己幻想出来的影子,只不过这个影子,披着自己的面貌罢了。所以徽因是断不肯嫁给志摩的,但这并不妨碍她对他才情的欣赏及对他与己的情感的感激。林徽因是个落落大方的女子,她能把一切想清楚,也敢把一切说明白。她不肯藏着掖着,不肯表里不一,却也不肯拿别人的爱作为利用别人的手段。所以徽因敢直接告诉丈夫自己爱上了金岳霖,而思成对此事的反应足以证明徽因的聪明——婚姻大事,她没有看错人。
  徐志摩的心像干柴,遇到一点点火星就会不由分说得烧起来。林徽因的心像水,源远流长波澜不惊。很多女孩子会错把欣赏当作爱,但这种错误林徽因绝不会犯。徽因太聪明,太清晰世事人情,太能够看到未来。她理解志摩,但志摩却不理解徽因。
  徐志摩后来和张幼仪离婚,林徽因知道此事和自己一定有关,所以在她弥留之际她提出要和张见上一面,以了却存在心中一生的某种情节。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不知就能把天下多少心胸狭窄的男子比下了,所幸林徽因只有一个,若是代代都有这样的奇女子,真不知哪里才能搁下男人的脸面。
  徐给林写过情书,却被林觉民退回了。当然林觉民很给徐志摩留了面子,但徐慢慢也知道了这段婚姻只能存在于他的梦想中,虽然他从没有忘记过林徽因,然而他却慢慢向现实妥协了,最后他选择了陆小曼。
  我上面说过,徐志摩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若非如此,我想他也不会选择陆小曼。徐性格随和,太好说话,这个性格和林徽因梁思成是大大相左的。林、梁二人虽也会出席社交场合,但我想绝不会如徐般交游广泛的。
  高中时看爱眉小札,虽然觉得太腻,但也不免对陆小曼生出很多的幻想和好感。等到见了她和徐的结婚照,这好感就先凉了一半。再看到徐的传记,好感整个的变成了反感。而对陆的反感后来也延续到徐的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5: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想不清楚,徐志摩怎么会选中陆小曼这个人呢?尤其看到他们婚后,陆长时间混迹于上海的十里洋场的淫靡,以致于徐不得不东奔西走多赚些钱来维持家用,甚至还要做一些转手字画的事。尽管如此,陆还是没有一点收敛,后来她和翁瑞午之间竟也有了些不明不白。
  爱眉里,徐志摩写自己和小曼结婚,是终于在人生的不明不白里熬出了头来。但在婚后的许多感慨中,徐却觉得一切都是在堕落了。这个期望天下大同的诗人终于渐渐绝望,而这一切都是陆小曼给她带来的。
  徐志摩刚认识陆小曼时,陆还是王庚的夫人。王庚是军人,长期不在家,陆于是就出没于各个交际场中。她没出过国,却能说得流利的英文和法文;她看似病体娇弱,却跳得好舞;她仿佛是图有外表,却也写得出不错的文章来。这一切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名士围在她的身边,徐志摩也不例外地被她吸引。
  陆小曼是自觉与王庚的婚姻有些不幸的,徐志摩也恰恰正是为情所困。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和。于是陆小曼提出与王庚离婚,要嫁给徐志摩,此举引得北京城知识界一片哗然。但无论你说陆水性也好,抑或是道德败坏也好,但在那个时代,因为要嫁另一个男人而与丈夫离婚的女子,能有几人?徐志摩也是铁了心的要娶小曼,丝毫不管此举会不会激怒王庚——他也算志摩的朋友,而其他朋友的劝诫,他也是丝毫不放在心上的。
  王庚也算得有见识的人,见小曼志摩心意已觉,便成全了他们。须知一个男人,而且是个军人,老婆跟着他人跑了,该是件多么丢脸的事!但王庚不但不这么做了,而且也没找志摩的麻烦,后世自然会有人猜测王庚早知道小曼无德,所以趁此机会便把她扔给了别人。但若是这样说,王庚不再是心胸广阔的大丈夫,而成了阴险的小人。后来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对梁思成表白了,梁苦苦想了一整夜,对林说,你要是最后选择金,那我祝福你们。我想,其他方面不论,单在胸怀上,王庚当可与梁思成等量齐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5: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小曼是爱着徐志摩的,否则她不会在徐去世之后不再踏足社交圈。徐志摩也是爱着陆小曼的,否则他不会在陆抽大烟上瘾之后对她依然如故。然而两个人终究是不合适的。尽管小曼是个颇有才情的女子,但她还是不会懂得志摩。志摩的心太大了,全天下都在他的心里,而小曼所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繁华和快乐。
  志摩在北京,有很多能说到一起的朋友,而在上海,当他面对陆小曼身边的人时——那些不过是她的酒肉之交罢了,——他还能说什么呢?说什么对方也是不会懂的。志摩虽也是性情中人,但脾气毕竟温和。他不会拍桌子摔碗,即便是身边所有的人都不懂他,我想他也会微微笑着。于是在这繁华的十里洋场之上,一个诗人,在微笑中渐渐沉默。
  小曼又岂能不知志摩对自己的爱?为了应付每天飞来的账单,志摩东奔西跑,昨日的倜傥才子如今竟成了一个低头讨生活的,如此的日子,如此的心态,志摩怎能如从前一般潇洒起来?然而小曼却无法离开她深爱的夜生活——她不懂志摩在想什么,志摩又怎会赞同她的生活方式呢?志摩想要改变小曼,但小曼却不是那种轻易就为爱牺牲的人,她依然故我。志摩随和,不忍伤了小曼的心,只好要陪她玩,陪她捧戏子,陪她穿梭于各个灯红酒绿的场所。这岂是志摩所要的生活?所以志摩四处讲课,一来是为了补贴家计,二来我想也是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罢了。
  人最怕什么?绝望。眼看着这条路你要走下去,却见不到光,看不到头,你闷么?志摩原本指望着婚后小曼会完全变一种活法。但那只不过是诗人的梦想罢了。每个凡人,年轻时总要经历理想的破灭,在这样的灰烬之上,幼稚的心才会慢慢或世故或成熟。然而诗人显然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的,等他们发现一切都是梦,往往已经太迟。
  海子卧轨,顾城自杀,王尔德在监狱中写下《自深深处》。志摩和小曼的婚姻若是这样走下去,最后也还不知究竟会是怎样一个结果。不知道志摩在夜晚放课之后会不会独自在街上走走,看看身边那些过着平实生活的人们。匆匆赶路回家的行人,挑着馄饨挑子卖馄饨的老人,卖炸臭豆腐的,等等等等。他会不会觉得恍如隔世?他会不会觉得自己身在一场大梦之中,只是不知道何时才醒?俗世中有多少痴男痴女们在灯火背后演绎着他们的缠绵悱恻聚散离合,然而这一切都离他太远了。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红尘寂寞,然志摩却是念旧的人,总有千般的苦闷,但小曼和王庚的离婚,却是因了自己的缘故,再加上当年的浓情蜜意,怎忍相弃?尽管是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压抑,但面对朋友学生,志摩却还是满面春风得。然而聪明人早已看出志摩的不幸,只是身在局外,除为好友担忧之外,也做不了别的。面对着小曼,志摩只好自我安慰说,就这样罢,或许未来会好些。安慰着安慰着,他奔着徽因的演讲从南京飞北京,却就此一去不回了……
  时至今日,我们谁也无法知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志摩究竟是留恋这个世界呢,还是觉得终于得到了解脱。然而张幼仪也罢,林徽因也罢,陆小曼也罢,后世诸人也罢,却没有一个忘记志摩。
  君不见,回首苍苍暮色,难挥别。箫长琴短,堪不破,人间四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6: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说寂寞英雄,无错。
然才子佳人多寂寞却也是平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6: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比之才子才女们,虽少了许多的聪慧,却也少了许多的烦恼
反之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6: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倘若生为一个傻子,便也有了不觉痛的快乐。如此便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6: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子真幸福。。。懂得越多,矛盾得越多,痛苦得越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5 1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的人多好啊,可惜往往会因为某些原因想的太多,于是不愉快,不勇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5-8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