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99|回复: 11

[新闻资讯]高房价让中国年轻人丧失了血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4 17: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满怀抱负和理想、年龄介于25至35岁之间的中国年轻人,大多数正陷入这样一种尴尬的处境:在“成家”和“立业”两件头等大事面前,入不敷出的薪金和并不稳固的工作岗位日渐削弱着他们的承受能力,对他们的生存价值和生命尊严构成打击。

  新近的一项消息说,超过98%的年轻人因为购房而步入债务深渊,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心理疾患,过上亚健康生活。

住房问题如此重要和紧迫。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改善居住质量、提高生活素质而努力。住房补贴和实物分配的美丽历史已经在1998年终结,这意味着,更多的年轻人将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换取初步的住房条件,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及消除后续发展的后顾之忧。但是,这在中国数以亿计的年轻人中间几乎很难办到。

  因为,在生存和发展二者中有一个效率优先的问题,这在住房环节上表现得尤其明显。那些有地位、收入高的人,轻易就可以购买到令自己满意的房子。只要愿意,他们还可以将钱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投资和炒房中去,牟取更大的利润。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也乐于向这类人提供或出售更高档的住房。

  这时候,更多的并不具备强劲支付能力的人会受到住房市场的排挤和驱逐,此时二元分化的结构状况会跟着出现——少部分人住得很好,少部分人也就更加效率优先;大部分人的居住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改观,因为严酷的货币支付标准的打压,这些人的优先愿望被抑制。

  如果他们一定要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购房,他们只能向银行借钱,以预支的方式确保能够平等地享受居住权益。但一个前提是,在个人与国家的契约基础上,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劳动能力全部长期抵押给了银行,这时候他们不得不围绕着房屋来设计自己的生活,甚至不惜委屈自己,不得不过着质量明显下降的生活。由于压力过大,不仅物质拮据,健康也会受到损害,更会威胁他们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

这时候会出现两类严峻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当个人的劳动和诉求全部围绕着偿还债务而进行时,个人将不能有更大的作为,也无法获取更多机会。在实际生活中,受到供房压力的年轻人往往显得小心翼翼,过分依附于稳定来排遣不安。人们惯常通过跳槽的方式寻求发展机遇,由于害怕动荡,这部分年轻人的跳槽率连10%都不可能达到。这不仅限制了个人的提升空间,也使个人发展的持续性被消解。许多背负着沉重供房负担的年轻人丧失了热血沸腾的状态,不再显得生机无限,变得心力交瘁。

  第二个问题,如果高房价造成的财务风险在居民那里得不到更好的改变,人们将不得不冒着一贫如洗的风险前赴后继去拥有一件并不能令人安居乐业的房产。而当个人的提升空间和机会可及率被压制住后,意味着个体将无法为整体发展提供持续而强劲的支撑动力,会影响甚至拖累到社会整体的进一步提升。届时,中国可能会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损耗威胁。

  此外,老一辈人为了新一代人能够买得起房子,倾尽积蓄提供帮助,此类链条式负面效应对家庭整体也将产生影响。这种广范围的波及,加剧了住房这一综合性问题的潜在隐患——不仅影响到个体健康,同时也变成整体性社会和经济健康水平的陷阱。

[ 本帖最后由 KAIDO 于 2007-6-15 17:2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17: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寒冰:如果中国房价再涨十年会发生什么

开发商等既得利益集团鼓吹房价上涨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此前地产大鳄任志强先生抛出了“历史证明所有的房价永远都是上涨的”名言,最近一段时间鼓吹房价要持续大涨10年、甚至20年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眼下房价的走强给了这些鼓吹者更多的底气和信心。对于这些预言的正确性姑且不提,如果房价再持续大涨10年乃至20年会发生什么呢?

  今年4月份,深圳、北京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了10%。到了5月份,深圳市商品房成交均价达每平方米14223元,比4月份上升22.86%,该市5月份商品房成交均价比2006年全年平均房价(9384元/平方米)上涨了51.57%。

  这种涨幅是惊人的。莫说一个月涨幅超过22%,就是把一年的涨幅固定在22%的水平,倘若持续10年,以深圳市商品房每平方米1.4万元的均价为基数来计算,2008年房价将达到1.7万元/平方米,2009年2.1万元/平方米……10年后房价每平方米将达到8.38万元,买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需要1005.6万元———满大街都是“汤臣一品”了。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为是4-6,即使以最高值6年来算,一个三口之家每个月收入达到13.97万,并且不吃不喝才能在合理年限内买得起这样一套商品房。

  当然,每年22%的涨幅是不能让那些鼓吹房价大涨10年、20年者满意的。倘若把深圳市2007年商品房成交均价与2006年的全年平均房价相比,涨幅估计会超过50%,因为截至5月份涨幅与2006年相比就已经达到了51.57%,何况还有7个月的表现机会?假如房价按照每年50%的速度持续上涨10年,那么,2008年深圳房价将达到2.1万元/平方米,2009年达到3.2万元/平方米……10年后深圳市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将达到53.82万元,买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需要6458.4万元,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月收入达到89.7万元,且不吃不喝才能在合理年限内买得起这样一套商品房,而现在贵得令人咂舌的“汤臣一品”比10年后的经济适用房还要便宜得多。

  如果房价按照上述速度持续上涨十年,那么,能买得起住房的只能是少数亿万富翁和一些年薪上千万的高管,现在的白领阶层也将面临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窘境。当绝大多数人都因买不起房而被排挤出市场之外的时候,市场将失去效率和公平,社会将失去最起码的温情。这只会导致两种结局:一是房市崩盘,房价在泡沫的破灭声中现出本来的价值。二是社会动荡。甚至可能两种情形一起出现。

  假如收入也保持与房价同等的速度上涨,一个家庭的月收入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那么,我国的通货膨胀会达到什么地步呢?这不难想象。房价的上涨并不是孤立进行。经济学中有一个比价复归因素,即具有比价关系的不同商品的价格先后发生同方向、同幅度的变化,使比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如果房价连续上涨将带动其他商品一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将变得狰狞可怖,经济危机将难以避免。实际上,今年CPI的快速上涨就与房价涨幅过快密切相关,虽然房价涨而租金并未保持同步上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房价上涨很大程度上乃投机所致,但比价复归因素在无形中对食品价格的上涨起了推动作用。换句话说,食品涨价只是表象,真正拉动CPI上涨的幕后“黑手”是快速上涨的房价。

  如果房价上涨持续10年,在收益预期相对确定的情况下,热钱将通过各种途径涌入,房市将成为投机者的天堂。同时,官商勾结可能愈演愈烈,腐败将对房价上涨推波助澜。住房这一民生问题将给民众带来更刻骨铭心的痛。人们为了买房将把绝大部分收入存入银行,这种预防性储蓄将达到空前严重的地步,人们的消费欲望将被压抑,拉动内需将变成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房价上涨持续10年,独生子女一代不仅面临着巨大的购房压力,还将面临着同时赡养两个家庭老人的重担,这无疑将成为这一代人的不可承受之重。同时,住房将从工具变成目的,成为人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将被牢牢绑架在住房的车轮上。人们的生活将不再轻松,笑容将被忧愁驱赶殆尽,沉重和无奈将主宰人们的精神家园,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勉强能够买得起房,我们除了住房还能有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4 18: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涨吧~~~拉动内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18: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旧的

打着“中国制造”印记的房价畸形,也许你难以形成鲜明的印象,那
么,我们不妨拿中国的房价与美国房价比较一下。

按理说,一个人均收入20000美元的国家的房价,应当比一个人均收入800美元的
国家的房价高许多倍,这才是“水涨船高”的理论,购买力与物价相适应的原则的正常
体现,可经过对比,你会看到什么呢?


房子会来找你


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普通工薪们的住房情况。

在美国,房子非常好买。只要你有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工资档案,你
就会很容易地能从银行得到按揭贷款。

你还没去找房地产商,房地产商早就盯上你了。由于信息共享,房地产商的推销
名单上,早就为你登记注册,有了你的名字。你的收入情况,你的信用程度,在你第
一次和他们见面的时候,他们早就一清二楚。

于是,非常精美的商品房画册会一叠又一叠地寄给你,送到你手上,让你应接不
暇。你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上门带你去看房,当然,坐车是**的。而你若并不
满意,不买他们的房子,他们仍然会彬彬有礼,不厌其烦。这种彬彬有礼绝非出于礼
貌,而是出于他视之如命的商业信誉。在美国,信誉是可以当钱用的。

而且,还有一点,即使你已经买了房,签了约,付了款,并住了进去,可你对你
的已买到手的房子不满意。或是发现有更便宜、结构更合理,地理位置更让你满意的
房子,你还可以很方便地退房,无需什么理由。“不满意”三个字就是理由,这个理由
就非常充分了。无需再作什么解释。在美国,“不满意就退货”,这一原则在买房上同
样适用。


你将会有什么样的房子


在美国,大多数为工薪们所提供的住房都在郊区(并非工薪们才住郊区,如果你有
汽车,你还会喜欢住在闹市区吗),每座住房占地多在二三亩地。可以想像,如此大的
宅院,停车房、花园、游泳池都是没有问题的。

房多为一两层,建筑面积多在200~300平方米。

这样的房子售价多在20~30万美金。如果把这样的房价与美国人的收入相联系,
这样,比价就变成了1∶1,也就是还不到人民币的二三十万元。在中国,这点钱就是买
经济适用房,能买到二三百平米吗?在北京,二三百平米的房子得250万元以上,而国
务院总理的工资一年还不到3万元,250万得挣几辈子?那是工薪们能住的吗?

对于年收入在五六万美元(这是美国工薪们的中等收入),双职工收入在十多万美
元的家庭,年收入与房价之比不过2∶1,很贵吗?更不用说长达三十到五十年的按揭贷
款,父债子还都成。

这样的住宅占地面积在中国是难以想像的。中国农民的宅基地,0.3亩就算是很大
的农家院了。而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二三亩地的地价就值四五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了,还是在郊区。谁敢如此奢华?连你买的价值上百万元的别墅,占地都不会超过0.2
亩,而这已经是很大很大的了。


中国的房价结构


也许有人会说,北京的房价畸高,不具备典型性。那么,我们就选一个西部城市
西安来分析一下。根据官方(陕西省物价局)所公布的资料显示,房价的结构如下:

砖混结构建筑,普通住宅售价在2000~2800元/平方米,均价2400元/平方米,
框架结构住宅售价3200~4000元/平方米,均价3600元/平方米,写字楼售价5500元
/平方米。

砖混结构建筑普通售价构成:

前期费用160~200元/平方米,(这个费用是很让人生疑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费
用?能公布其细目吗?竟占到房价的近1/10)。

土地成本600~900元。这是房价中最大的一块,占到了房价的30~40%!甚至超过
了建房的成本,让人不禁要问:到底是房贵还是地贵?这一块收入是装进了政府的口
袋。而政府的土地是从哪里来的?是在拆迁过程中,向私宅户主无偿收缴的,是没有成
本可言的土地。既然如此,为什么又卖得这样贵,这合理吗?让我们再往下看:

建筑及拆迁安置费:700~800元/平方米。

看看这个数字你就会明白,建房的成本实际上是很便宜的。实际上不过500~600
元/平方米,这才是房地产商的成本线。

税收:200~300元/平方米。

管理费:200~300元/平方米。

仅这两项便占到了房价的25%!如再加上土地费,政府在售房的收入中拿走了超过
了一半。

看来住房被视为贵族消费,要不,何以解释这样的歧视性的消费政策?

这就不能不想起小轿车,前不久,政府下文明令,行政性收费不得超过车价的
10%。那么,对住房能不能实行同一政策?如果行,老百姓能不三呼万岁吗?老百姓可
以不坐小轿车,骑骑自行车,挤挤公交车,几十年不都这么过来了吗?可不住房行
吗?

看了上面的分析,你就会明白,房子为什么如此贵。

而且我们还没有计算房地产商的15%~20%的利润。而美国(所有的发达国家)房地
产商的利润只有5%。在中国,房地产是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暴利行业。不信,你可以
看看美国《福布斯》杂志所排出的中国亿万富翁排行榜,在这前50名当中,无一例外
地都在涉足房地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18: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成利润遭吞噬 开发商自曝房价灰色产业链

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各部门联手调控房价等一系列调控措施浮出水面,房屋开发成本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话题。近日,一位在珠三角和广西、云南多年从事楼盘开发的房地产开发商向记者坦言:“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房开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

在记者保证不透露真实姓名的情况下,这位姓蒋的房地产开发商自述了亲身经历的楼盘开发“灰色产业链”。

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

我从1992年就开始从事商品房建筑行业。当年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价不过350元至400元,房价不过1000元/平方米至1500元/平方米,建筑成本占房价的1/4,加上土地出让金,房地产成本价格也不过是房价的1/2至1/3,如今建筑成本比原来只涨了100元至200元,房价却比原来翻了好几倍,房屋成本只占房价不到20%。

前些日子番禺包工头向媒体公布的商品房工程明细账,实际建筑成本是每平方米不过572元。这还是珠三角的价格,中西部省区的价格比这个更低,因为人工成本要比那边低很多。相比之下,中西部省区的人工费用只有珠三角的1/2至2/3,铁工为5元/平方米,木工是10-12元/平方米,泥工为3元/平方米,负责贴外墙瓷砖的人要20元/平方米。

南宁、贵阳、成都等地的房价已经比上世纪90年代涨了近10倍,价格从600-700元/平方米,飚升到4000元/平方米至8000元/平方米,上万元的豪宅也为数不少。实际上,面积越是大的楼盘,建筑成本越低,因为建筑商减少了很多钢筋、水泥、窗框、管道等费用,售价昂贵不过是迎合人们贪大求全的消费心理。

“招拍挂”:内行“懂门道”消化两成利润

土地价格、开发成本是不少房地产商向外宣称“价格上扬”的最大原因。实际上,土地“招拍挂”没有增加房屋成本,而“暗箱操作”成为房地产商降低成本的主要渠道。

“招拍挂”的项目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规模较小的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开发商可以通过“内部渠道”了解政府方面的土地价格“底线”、“上限”,与有可能参与的同行形成“价格同盟”,由一家公司竞拍下来后,其他公司共同建设,但楼盘销售价格参照周边楼盘价格抬高销售;一种是规模涉及几百亩土地的项目,土地连片开发就需要通过集体“围标”的方式来实现对土地的掌控,开发商往往事先做好评估部门、招投标审委会的“工作”,通过招投标“评估”方式,排挤一些外来的竞争者,通过打压对手、减少竞争压力来降低潜在的成本风险。还有一种是通过规划部门的“风声”,在未来的黄金地段抢先“圈地”的做法。如政府搬迁、城市发展规划等出台前夕,地方政府决策层尤其是“一把手”对城市发展的目标指向,成为开发商趋之若鹜的消息,一有风吹草动,房地产开发商就会连夜“跑马圈地”,因为这时候土地价格最低廉。

要获得这些消息、“搞定”这些职能部门,就必须“有酒大家喝”,从楼盘开发中拿出一部分利润,让包括评估、规划、拍卖、土地、政府等部门“分享”。我认真计算过,无论大中小型楼盘,要真正在当地站得住脚,至少要拿出两成左右的利润,通过请客吃饭、逢年过节赠送“购物卡”、假期组团旅游、支付出国考察费等方式来“摆平”这些权力部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18: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招拍挂”不但没有增加房屋成本,反而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抬升房价的重要借口。表面上看土地价格很高,但分摊到每平方米的价格就很少,原来建设20层高的楼盘可以建设到40层楼高,成本降低了一半,房价却涨了一倍。

改规划+乱测量+滥用料=高利润

修改规划、楼盘测量时与测评部门“互通有无”,施工中滥用材料,这些都是房开商牟取高额利润的关键环节。

修改规划和楼盘面积测量是实现楼盘后期“利润增殖”的核心,这部分利润超过20%。只要有了前期到位的“工作”,规划建设部门不会对楼盘开发的层数、公摊面积、绿地面积进行认真测量,相关社会化的测量部门、评估部门因为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在吃了一两顿饭之后,往往也对开发商房屋面积“跑冒滴漏”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滥用料也是利润实现的重要手段。钢筋、水泥、板材、管线等,只要有出厂合格证,平时很少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这部分材料建筑商往往精打细算,恰到好处地在管线、窗框等不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上使用相对价格低廉的产品。这部分产品质检部门不像钢筋水泥等大宗商品那样高度关注。但由于数量巨大,所获得的利润也非常高。

4成利润为职权部门买单

“吃得下,吞得掉,消化得了,没有后遗症。”这是房开商与诸多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的重要前提。请客吃饭一顿没有上万元会让领导“没有面子”;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外出旅游”,不出国门就是没有旅游,这些部门只是象征性地交纳部分旅游费用,90%以上由我们直接支付给旅行社;逢年过节的“购物卡”,一次性就是几十万元。

我们当然害怕审计部门查账,但比起酒店、宾馆等行业来说,建筑行业也最容易开账出资,从进料源头、施工环节上,就能够将一大笔钱“费用”消化掉。“借用”身份证登记来冒充员工数量,用工资“冲抵”开销;把日常成本做大……这些都是房开商“化解”灰色产业链的主要手段。

我认真算过这样一笔账:一栋楼盘开发下来,成本只占房屋价格的20%,房开商能够拿到的利润占房屋价格40%,还有40%就是被各种“灰色开销”吞噬了。其实,只要地方政府和相关职权部门认真履行中央的政策措施,监管部门强化监管细节,我们完全可以把余下40%的“灰色开销”降低下来,返还给购房者。这相当于开价6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只需要3000元/平方米至4000元/平方米就能够买下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4 19: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愿意还是可以创造幸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4 22: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每天别忘记预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买了,自家城中心一个自建小2层,空着一套妈妈单位分的82平米.
看不中不想住的任何女人,全给老子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yeqin_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6-15 2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6 0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家有一幢三层楼的的,可惜在乡下哦
搬来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2: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人在厦门,厦门有一套房.想把父母和岳父母接来住,他们在老家各有一套房.把这些房子全卖了,在厦门连半套都买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7-21 2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