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1|回复: 0

许小年:适时反思现代化(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2 12: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小年:适时反思现代化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墓前的下跪,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告别传统,对于至今仍不愿检讨的个别亚洲国家来说,这样真诚的忏悔是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的。

现代性描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有三个组成部分:现代的社会意识、市场经济、以及适应现代社会意识与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三部分中最核心的是现代的观念,承认、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与个人自由的观念。德国与日本当年的现代化不仅缺少这样的价值观念,而且为了富国强兵会压制个人发展的需求。既然个人的权利作为价值体系的核心,现代性自然要求自由市场经济作为基础,而不是德国、日本历史上那样的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赶超型国家”会走上国家主义的道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是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和思想体系。德国启蒙运动接近法国,但和英国不同,俾斯麦、拿破仑式的集权可以在大陆欧洲赢得赞誉,却不可能出现在英国。法国启蒙运动强调“公意”(GeneralWill),英国人讲“公利”(GeneralInterest),而公利不过是所有个人的利益之和。“赶超型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往往将公民权利置于从属于国家利益的地位,公民权利服从于国家利益,而在英国启蒙思想家那里,公民权利至上,国家的功能是提升公民利益,也就是我们讲的“为人民服务”。

中国经济和亚洲各国其他经济一样,模式还是来自日本,也就是大部分经济增长靠投资推动。在亚洲区中可能我国台湾的情况不太一样,台湾是以个体为中心的经济模式,所以投资率并没有高到离谱的地步。日本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源于它的政治经济体制,政府、企业、金融三位一体,所谓“日本株式会社”。政府制定产业政策,通过金融管制压低资金成本,银行给企业提供廉价资金,企业盲目扩张。只要政府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主导作用,就一定会追求增长速度最大化。增长靠什么拉动?消费取决于家庭收入,出口取决于国外需求,最便捷的就是刺激投资。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问题还是在经济增长模式上。美国的投资占GDP比率是15%,而且长期稳定在这个水平上,它的经济增长靠技术进步,而不是投资。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的危险性在于投资会不断产生新的生产能力,供应能力超过国内市场需求。

国际上现在谈中国奇迹,其实在这之前,我们也见过日本奇迹,韩国奇迹等等,都是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低通胀,但如果经济内部和外部的失衡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很有可能积累起来一起爆发。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出口与国内需求的失衡,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等都是问题。出路不是继续投资拉动,而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向能源消耗低的服务业。

中国目前的股市风险比日本1989年的泡沫时期还要严重,遗憾的是现在大家都不看风险了。不能清醒地估计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凡是风险,总要释放,经济规律最终要起作用。

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金融过分依赖银行,太多的资金进入银行体系,商业银行要放贷你拦不住。目前银行的贷存比为65%,而存贷利差依然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银行自然会主动创造信贷。如果控制信贷,银行35%的资金不能动用,但还要支付利息,对银行盈利的负面影响就大了。抑制过剩流动性的有效方法,短期来看也只有加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更多分流资金的渠道,比如直接投资、债市、楼市、股市等,需要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创造更多非银行投融资渠道,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产品,这就需要解除金融管制,开放市场。

我感觉最紧迫的改革还是解除对经济的管制,打破行政垄断,创造平等机会,把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为社会职能。一个国家的GDP增长为了什么?经济增长最终还是为了国民的福祉。一个好的社会不是给每个人发一样的工资,而是为每一个人创造平等的机会。最近颁布了《反垄断法》,但对最大的垄断——行政垄断轻描淡写。现在部门立法盛行,立法者本来应该是利益无关方,执法部门、行政部门立法,结果当然是扩大部门权力。为什么垄断企业的工资那么高?为什么民企不能经营石油、电讯?这些都是机会的不公平,不打破垄断怎么能公平?下行政命令控制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治标不治本,高工资来自于超额垄断利润,根子在垄断,而不是企业的工资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7-21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