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再次向外资有限开放 英 | 大 | 中 | 小
2007年12月28日10:13
中
国正在向那些有意涉足国内红火股市的海外投行敞开大门,不过,至少在目前看来,中国的开放程度还很有限。
预计中国的证券监管机构将在近日起草完成有关跨国投资银行在华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的规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已经分别签署了成立合资公司的初步协议,将根据这些新规定进行落实。
据获知证券监管机构计划的一位人士透露,外资投行在新成立的合资承销机构中最多将可持有33%的股权,这一上限今后可能会提高到49%。这位知情者表示,新的合资公司最初只能从事承销业务,在经过一段未详细说明的“成熟期”后,监管部门再决定是否批准将业务扩展到自营、经纪服务和资产管理等方面。
与此同时,海外投资者将获准投资现有中国证券公司,获得少数股份和较少的控制权。上述知情人士称,有关外资投资现有证券公司的新规定可能会参照对外资入股中国商业银行的限制。
在中国,一家外国投资者至多只能持有一家国内商业银行20%的股份。单一一家国内银行的外资股份合计不能超过25%。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未回复记者的采访申请。在本月初发表的声明中,中国证监会表示,新规定将对境外资本参股国内证券公司进一步放松条件,还将明确合资证券公司逐步扩大业务范围的条件和程序。
被过滤广告 广告
新规则对后来者进入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如已在华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的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和瑞士银行(UBS AG)。在2005年下半年监管机构对其它申请者关闭大门之前,这两家银行就获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还有一些较小的合资证券公司,但其规模和影响都无法同高盛和瑞银的合资公司相比。
对新来者业务范围的限制可能会令渴望迅速开展各种中国证券业务的海外银行感到失望。中国是在同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率领的代表团举行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后着手制定这些新规定的。鲍尔森曾担任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对外资开放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是此次会谈的一个主要议题。
今年,上海证交所首次公开募股(IPO)总金额超过了世界任何其他证券市场。2007年,中国公司通过IPO共在上海证交所筹资553亿美元。
在国内没有合资公司的跨国投行长期以来一直从设在香港的前哨机构向中国公司示好,通过香港或美国的证交所将中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联系了起来。尽管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上海和深圳两处证券市场,但跨国投行一直未能分享中国股市的繁荣。
瑞士信贷计划同北京的方正集团(Founder Group)合资。摩根士丹利则希望与上海华鑫证券(China Fortune Securities Co.)成立合资公司。
摩根士丹利目前被动持有中国首家合资证券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 34%的股权。尚不清楚摩根士丹利是否会获准继续持有中金公司的股份、同时与华鑫证券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驻香港发言人傅望羊(Wayne Fu)对此不予置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