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普世:华尔街大佬的内幕
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奥本山市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aimlerChrysler)总部,人们开始将公司标志中的“戴姆勒”拿掉。而位于密苏里州大费顿市那些制造皮卡车和迷你型货车的大工厂,以及北美各地的其他所有工厂,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公司的新信笺已经就绪。克莱斯勒在全美的交易商正向外发放邀请函,给气球充氦气,订购鸡翅,为即将举行的庆祝酒会忙得热火朝天。
作者:Katie Benner, Geoff Colvin
这一切皆因克莱斯勒现在又变成美国的克莱斯勒了,泽普世资本管理公司 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刚刚从克莱斯勒的德国母公司手中把它买下。毫不夸张地说,克莱斯勒的雇员、交易商和客户,直到数月前正式宣布该交易协议之时,还从未听说过这家投资公司。
由于这笔历史性的交易,泽普世在美国经济中的名声和地位跃居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也将克莱斯勒的前途及其供应商、交易商生态系统同麻烦越来越多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绑在了一起。受不断升高的利率和糟糕的信贷吃紧影响,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受到打击。泽普世和它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最突出的是它愿意接手陷入困境的公司。“他们总是去天使投资者害怕涉足的地方,他们的交易规模很大,利润也很丰厚。”泽普世的对手、银湖公司 Silver Lake 的共同创始人格伦.哈金斯 Glenn Hutchins 说。因为克莱斯勒交易一事,泽普世未来的成败将会前所未有地受人瞩目。
对泽普世而言,所有这些关注实际上是一种令人不悦的消极面。公司以神话中冥王的三头犬名字命名,创始人和掌舵人史蒂文.费因伯格 Stephen Feinberg 15 年来一直尽力使其回避媒体。 这次也不例外,他拒绝就本文接受采访或拍照。 但是,聚光灯是不可避免的:现今泽普世组合中的公司一年创造出超过 600 亿美元的收入,雇用员工约 25 万人,其中包括克莱斯勒的 8 万名员工,而且克莱斯勒还是一家每天都出现在新闻里、在美国各州与消费者打交道的公司。
想要了解这家公司,先要了解费因伯格。“每件事他都要经手,没得商量。”在几笔交易中同泽普世合作的一名律师这样描述。“泽普世就是史蒂文.费因伯格。”就本文接受采访的人都想不出别的继任者。
与 KKR 的亨利.克雷维斯 Henry Kravis 、黑石 Blackstone 的苏世民 Steve Schwarzman 这样的私人股权投资大鳄不同,费因伯格是一个偶然成为亿万富翁的低调普通人。现年 47 岁的他是纽约州斯普林瓦利市一名钢铁销售员的儿子。他现在居住的一套曼哈顿公寓,按照“宇宙之王” Master-of-the-Universe 的标准来看真是非常简朴,而他在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的另一处住房更朴素。他开一辆道奇 Dodge 皮卡,喜好枪械和摩托车,穿的西服也不是定制的。
公司位于公园大道的办公室可能是私人股权投资界最为破旧的一间。沿狭窄的走廊,走在咖啡污渍斑斑的破损地毯上,你会看到未经装饰的拥挤小房间和一排排塞得满满当当的灰色铁柜。墙面都涂成风俗浅棕色或灰色,装饰有几副很适合市内疗养院的廉价镶框画。总体效果就像前苏联某卫星国的财政部。而这似乎也正合费因伯格的心意。
如果你和他做生意,别指望他请你喝酒或吃饭。永远别想。“费因伯格和我一起工作时,总是吃盒装三明治。”ACE 航空控股公司 ACE Aviation Holdings 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米尔顿 Robert Milton 说。ACE 是泽普世控制下的一家公司,也是加拿大航空公司 Air Canada 的母公司。一位交易老手说,“他的理念就是保持业务关系,而不是做秀。他不会请你吃午餐或打高尔夫,但是他会帮助你脱离困境。这和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很不一样。”
费因伯格曾就读普林斯顿大学 82 级 ,并在那里显露出毅力和干劲,这些至今仍是他的特质。一位棒球队友回忆道,“如果他有一点天赋,肯定会成为一名全国冠军。”他非常非常卖命地练习和比赛。现在的同事说,他只有在肚子饿时才会停下工作,如果他晚上 9 点以前离开办公室,回家后还会接工作。他希望手下的每名员工一周七天、一天 24 小时随时待命,就像他自己一样。
要了解费因伯格真正关心什么,就去每周的交易例会上领略他的风采吧。公司所有的 280 名员工都要求到场或出席电话会议。许多与会者是很多公司的前任高级管理人员,例如 MCI 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蒂姆.普莱斯 Tim Price 、强生公司 Johnson &Johnson 前首席运营官吉姆.莱尼汉 Jim Lenehan 以及来自通用电气公司 General Electric 的数名高管,其中包括迈克尔.威廉姆斯 Michael Williams 、杰夫里.芬顿 Jeffrey Fenton 、保尔.博西迪 Paul Bossidy 。其他收购行只是要求这类经理随叫随到即可,而费因伯格则花钱雇他们组成一个所谓的运营团队,要求他们全职工作。处在组织结构图顶端的─即便不负责公司的日常控制工作─是前副总统丹.奎尔 Dan Quayle 和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 John Snow 。
当谈话涉及潜在目标公司和投资组合的业绩状况时,费因伯格要求他的公司元老队伍出主意,贡献经验和关系,以及进行现场分析。在此过程中,他似乎总是伴随一种奇特的抽搐,释放出过剩的神经能量:他前后挥动手腕,“用钢笔打网球。”运营团队的一名前任成员说。
提问过程持续不断,与会者无不惊叹费因伯格对数字的超凡记忆。“他连珠炮似的抛出同具体业务部门过去 12 个月现金流有关的细节问题,你最好当场回答或者迅速拿出答案。”一位目睹了费因伯格严厉发问的人说。“那些问题都很有洞见,没有丝毫的废话,不浪费一秒钟时间。他具有回忆各个被投资公司的财务细节及同时在脑海中形成全局图的能力,真是令人惊叹不已。泽普世的员工都说他能隔墙视物。”
如果一个潜在的收购目标看起来炙手可热,泽普世就会为其投注大量的资源。公司一名高管曾回忆起一次迅速行动的情况,这个事件涉及美国海外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在短短 72 小时之内,他就在纽约和海外成立起多个战事指挥中心,并汇集了一个由泽普世运营团队的专业人士、投资分析师及外部产业专家共计 35 人组成的 SWAT [即英文优势 strength 、弱势 weakness 、察觉 awareness 和威胁 threats 的缩写─译注] 团队。从而开始了一场历时整整 5 周、从未间断的高强度尽职调查,总共消耗了数千张 Excel 数据表。“通常每天都工作到午夜。”这名高管回忆道。“这期间很多人连家都没回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