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伟大,勇于孤独
接下来,KPCB和凯鹏华盈将以两只平行的基金存在。在中国,汝林琪、周志雄等四名合伙人全权负责中国的人事招聘和投资决定。即使中、美两支团队会于每周二召开一小时的电话会议,这也不会是一次求得投资共识的沟通,而更多是用于战略讨论,交流对于各种新兴趋势的判断。
如果还有什么是周志雄们希望在电话中得到的,那就是VC业最重量级人物约翰·杜尔的经验和其理念。在本刊记者与周、汝两人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们都曾就种种问题求教于杜尔,尤其是,他们均提到了杜尔给出的一句建议:“Dare to be great, dare to be alone”(勇于伟大,勇于孤独)。
理解这句此前从未流传至外界的箴言,有助于了解杜尔的独特成就:凡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要雄心与勇气。不仅如此,那些真正伟大的事情,在它完成前很可能并不为外界所理解、认同,只有那些能够保持自信,与孤独平静相处的人,才能够承受种种压力完成别人所不能之事。
“很少有人像杜尔一样。他极有激情,同时是个独到的思想者,他对未来有很多洞见”,红点投资创始合伙人杨卣铭(Geoff Yang)在今年初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杨卣铭曾投资于MySpace,因此收获颇丰。但有一件事可能成为其终身遗憾:他很早发现了Google这家公司,但因为他所投资的门户网站Excite正在与 @home交易,而合并之后的Excite @home必将涉及搜索引擎业务,这种潜在的利益冲突让他无法做出投资。杜尔同样投资了Excite、@home两家公司,面临同样的利益冲突,但他相信Google的价值,并不惜一切代价投资于它。这笔1250万美元的投资,为KPCB赚取了超过40亿的回报。
近几年来,虽然杜尔未能在社区类网站领域继续其神话,但他并未停止扮演趋势发起人的角色。就像他曾在1980年代将电脑革命誉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合法创富”,在1990年代称互联网为“所有事情的答案”,现在,他将绿色科技称为“21世纪最大的商业机会”。
这或许是杜尔投注心血最多的一次“传教事业”。与电脑业、互联网业的其兴也忽不同,绿色科技因成本局限,被广为接受需要更多时间。为此,杜尔不仅率领KPCB将2亿美元投资于此类公司,尽各种可能推动相关立法,还参与各种活动宣传相关事宜。在2007年初的TED大会上,谈及气候变化问题时,他竟当众哭泣。即使其同行也承认,这一次杜尔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投资回报率角度的成功,更多的是做一件有益于世界的事情:正因为绿色科技的产业链难以建立,他才更努力以一人之声望带动其缓慢启动。
目前,在KPCB已投资的14家绿色科技公司中,已有一些被视为明日之星。其中最耀眼的明星是生产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 solar cells)的Miasole,它被认为会成为绿色科技领域的雅虎。如果它能在2007年底成功上市,绿色科技的兴起很可能由此加速。
2007年5月12日,在其母校赖斯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杜尔对其年轻校友们讲述了关于父母、妻子、女儿的故事,最终,他提醒所有人:“是你本人在创作你自己的故事”。
绝密飞行
2006年至今,在其对于中国市场的摸索阶段,KPCB中国进行了三次投资:安全技术领域的启明星辰、导航电子地图市场的高德软件、衬衣直销公司PPG。对此,不仅KPCB不予宣传,且3家被投资公司也异常低调。
格外奇特的是,高德软件和PPG都是行业内是非纷纭的公司。本刊记者在考察导航电子地图市场时,曾数度联系连创始人姓名都难以查到的高德软件,均遭其婉拒。即使按图索骥找到其办公地点,也只看到一些自得其乐的闲杂人士,无从找到公司任何高层。同样的经历发生于PPG那里:其对外宣称的中国区总部所在地,只是一家外资公司对外出租的虚拟办公室。而在网络上,关于PPG的种种讨伐之辞不绝如缕。
是KPCB投资错误,还是另有原因?
至少风投业内,已不再将KPCB视为“局外人”:参与高德软件投资的,还有在国内闯荡已久的联想投资、华登创投,以及2006年风头强劲的红杉资本。据说PPG也曾得到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数家基金追逐。
或许更为合理的理解是:KPCB在华更倾向投资于行事低调、已在业内取得一定领先的公司。这与其在美国更多投资于初创公司略有差异:在中国风投业普遍将视野拓宽时,KPCB没有理由固守在科技类公司领域。
接受本刊采访时,在PPG创始人,32岁的上海人李亮将其公司的商业模式勾勒为“衬衣领域的戴尔电脑”:依靠网络直销,它试图通过减少零售的中间环节降低每件衣服的成本,开创一个颠覆传统性价比的品牌。
按照李亮几年前考察市场时的计算,为照顾到每一环节渠道商的利益,通常一件衣服的零售价格是其出厂价的七倍到十倍。而且,在远离普通用户段的情况下,以销定产并无可能,这就使得库存成为服饰公司另一大挑战——按照其描述,其直销模式可以同时降低此两种成本。
不可否认,这是一家概念诱人的公司,而且,据称它很有可能在未来1、2年内实现IPO。不过,也有曾经关注过PPG的风险投资者称,PPG将50%的收入用于广告营销,这让它在中长期内都难以成为一家利润丰厚的公司。而且,通过直销购买电脑和购买衬衣,用户的心理预期是截然不同的。电脑是可以允许瑕疵的,但衬衣穿着不舒服,就一定会去退换。未来退换衣服的成本,对于PPG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