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方都市报-地球周刊] 三城记
2008-02-03 14:05:30

纽约、伦敦和香港一样,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典范,同时也是对一体化的最佳解释。


一辆保时捷开过伦敦的Belgravia区,这里的房价两年就几乎翻倍。

因为分享共同的经济文化,地处3个大洲的3个城市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典范,也是对一体化的最佳解释,它们就是纽约、伦敦和香港。这3个城市在过去30年全球经济发展中获益最大,它们各自有成功秘诀,却合作撰写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经济传奇。但是盛衰轮回,在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自二战以来最大衰退的警告声中,三城该如何应对呢? 每年,全球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银行家、商人、政治家和学者都聚集到瑞士小镇达沃斯(Davos)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通常所有人都有乐观的展望,他们的眼光比小镇上众多山峰都要高远,今年情况却不同。今年的年会从1月23日开始,专家们的心情都处在谷底而不是峰顶。去年此时次级贷款这个名词从未登上晚间新闻,普通美国人也认为大量贷款就像吃早餐一样随便。人们现在的认识要清醒得多,尤其是去年12月美国政府公布失业率大幅上升5%,是两年来的最高,布什政府、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开始寻求刺激经济的政治手段。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巨大的火车头终于到了气喘吁吁的时候。
美元已经开始稳定下跌,因为房市崩溃消费者的信心也开始下跌,但是后果会否更严重,还有什么东西会出错吗?当然,从辩证的角度说,达沃斯的显要们也不会全然悲观,长远看来全球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辉煌时刻,无论今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有多少,从1979年美联储开始控制通胀以来,美国经济已经历了长时间兴旺,在这30年的时间中,美国经济就算有一些转折和停顿,从历史角度看都是短暂而轻微的。美国之外的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样令人赞叹,根据《全球经济预测报告》的数据,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是3.9%,2007年稍微下降仍达到了3.6%,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是7.4%,这是第6年以超过5%的速度连续增长。这样惊人的发展并不完全由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崛起带来,非洲的经济也进入历史上最优发展时期。
世界经济如何达到如此成就,有很多原因值得列举:20年来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都比较理性成功;市场经济取得巨大胜利,最大的计划经济体系崩溃;例如互联网的新科技在全球传播并改变了旧的经济运作工具,商贸系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这所有的因素联合起来构成了我们经常提到的经济全球化,在一体化的过程中,纽约、伦敦和香港因为分享共同的经济文化成为受益最大的3个城市,也成为全球化的最佳注脚。这3个城市在经济一体化来到之前都各自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金融系统,当然这不是任何人刻意安排的结果,另外3城也分布在地球上恰到好处的地方,随着远程运输机和光纤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其金融优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缓解了中国进入世界自由经济网络的阵痛,成为21世纪最巨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因此只有了解这3城的网络联系,我们才能理解这个时代的经济特征。
30年前,没有人会相信这3城中的任何一个有能力将世界变得更好,1982年,香港股市失去1/4市值,原因是撒切尔夫人愚蠢地暗示英国可以保留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权,这激怒了中国官方和人民。纽约和伦敦当时都处在“都市腐朽”时期,伦敦经历着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城市暴动,城市由极左的政治精英领导,他们相信资本主义就是马克思理论中那样。纽约在1975年几乎破产,城市道路全是坑洼、犯罪和危险,每年的自杀个案在2000桩以上,而去年,该市的自杀数字只有494起,是自1963年有系统记录以来最低的一年。
但即使是在最黑暗的年代,3城均有一股隐藏的巨大能量最终成为救赎根源。3城的居民都有最惊人的适应力、都是或者曾是全球最优秀的港口,都曾经是制造中心,都有在工业迁徙后将经济重点转移到金融服务业的眼光和能力―――纽约的工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东区转移,伦敦的制造业也移出了皇家公园一带,香港九龙数以千计的小型加工厂转移到了广东珠三角地区。今天,只有香港还保存着海港优势,纽约和伦敦都藏起一度发达的航运肌肉,但是“栖水”这个概念是3城成功的关键,这让人产生了“商贸开放”的感觉,也的确让它们在新的商业时代向全球开放,而这个时代中,旧的商业秩序完全被重组。
港口背景也让人们对这3城产生了“文化开放”的好感。纽约自古就是移民的城市,从最早的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到后来的多米尼加人,再到现在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少数族裔,组成了奇异的多元文化。伦敦的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根据英国劳工部2006年的统计,31%的城市居民出生在英国之外,同年纽约的相关统计是34%.香港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150年却一直是移民中心,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例如世代定居在加拿大、美国、英国、东南亚的华人前来定居。从1996年到2006年期间,在香港居住的东南亚人数量激增了43%.
这种全球人际流动塑造了这3个城市的关键工业。如果说19世纪是帝国的时代,20世纪是战争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金融的时代,正是那些银行、投资物业、互惠基金和基金管理人将客人们的现金分散投资到世界各地,成就了今天的经济一体化。在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就能完成这个任务,当时这个城市的确在财政上支持世界各地的公司,包括支持内战之后的美国经济。但是很快,一个城市难以继续完成这样巨大的任务。现在纽约、伦敦和香港这3个紧密联系的城市一起为全球贸易的车轮润滑。这里产生了巨大的银行:花旗银行、恒生银行、高盛集团、摩根集团,这些银行的总部和关键地区办公室都在以上城市。今天香港的股票市值是1996年的4倍,它极大方便了中国内地数以万计需要在全球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香港的银行家和经纪在不断重复着古老的故事。在驱动全球经济的同时,每周往来纽约和伦敦之间的航班不少于187次,从香港开往纽约的飞机也有28次,这3个城市的金融大亨和金钱管理者搭乘他们最喜欢的航班,住宿他们最喜欢的酒店,在他们习惯的餐厅就餐,他们是意大利塔斯卡纳借贷者(Tuscana最初的高利贷者)的后裔,继承了700年前的资本原动力。
伟大的城市自然拥有更多金钱,这里也凝聚着格外多的天才和文化精英,尽管香港在文化地位上难以和纽约以及伦敦相比,但这是个年轻有活力的城市。3城吸引着那些自由的,愿意在任何地方居住的资本管理者,租金自然非常昂贵。根据统计,去年香港的高档公寓在全球的租金是最高的,纽约排名第3,伦敦第6.当然3城高昂的生活成本是它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在之后的3个故事里我们能领会到。在纽约,房地产价格过高使得那些原本住在纽约的普通居民必须离开,他们可能是小学老师,也可能是公交车司机,收入已经无法负担住房,可是恰恰是这群人使纽约成为真正活泼、适宜居住而有趣的城市。因为成为金融期货交易中心同时税务政策异常慷慨,伦敦聚集着世界上最有钱的富豪,国内的和国外的,将这个城市的房价推到天上,本地伦敦人有一天会对这个城市感到陌生,他们不再认识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香港在中国内地的支持下变得更加富有,但这是个仅有690万人口的城市,中国内地的大城市人口相比多得多,例如上海有1800万人口,北京和广州的人口都在1500万以上,还有更多的新兴大城市都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香港的位置。香港只有不断为发展中的中国内地提供足够“猎物”,才能保证现在的经济地位。
显然,3城都是最明白如何应对挑战的角色,历史上它们无数次战胜过挑战。30年前,这些几乎要被忽略的城市现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们一起努力将世界变成一块没有接缝的纺织品,频繁交换着金融数据和集装箱,成为今天全球经济的一种现象,也因此改变了众多人的生活质量。
[ 本帖最后由 KAIDO 于 2008-2-4 00:1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