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9|回复: 11

我学习翻译的一点小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2 09: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一名业余日本文学翻译爱好者,真正接触翻译是在四年前,迄今为止大约译了四十万字的作品,少部分发表在网上。从读者的反应来看,译文的质量不算太次。《伊豆的舞女》被“世界华人文艺家”转载,《给孩子们》也被几家网站收录。那么我是如何学习翻译的呢?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1、结合原著,多看名人名家的译文。这种看,需要带着挑剔的目光,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译,我能不能译得更好。如果自己译的不如别人,别人的译文就是好的;如果自己能译得更好,别人的译文就是不好的。千万不要有崇拜的心理,必须站在批评的角度上才能有收获,一句话,采取批判学习的态度。举例来说,我第一次接触芭蕉古池句的十几种译句版本,被我枪毙掉的不下十种。什么“叮咚一声喧”、什么“掀破镜中天”,简直在开玩笑,想当然地乱译一气。“青蛙入古池、古池发清响”这一句我却很欣赏,至少有一种切合原句的诗意和意境。 2、多看本国的文学精典。翻译俳句和和歌,自己首先必须爱好唐诗宋词。有时间的话经常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从中汲取文学素养。《诗经》、《楚辞》等也是必须看的。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对原词的首句,我认为自己是译得好的。原词是叠声词,翻译当然以叠声词为妙。我的处理缘于“行行复行行”、“昨日复昨日”,还有种田山头火的"入ってもはいっても青山に"以及《隅田川》中“流れよ、流れよ、隅田川の水よ” 3、下功夫把原文看明白,尤其是必须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曾经看过别人译的《伊豆的舞女》,总觉得译者同原作者的感情出入太大。那么优美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一篇小说,为什么译出来苍白无力打动不了读者呢?原因就在于此。请对照原文看看我译的《给孩子们》、《出生的苦恼》,大家一定会发现我在翻译过程中是投入了相当的情感的,是和原作者基本合拍的。 4、平时写点什么。平时不习惯于写作,从何处谈得翻译。这一点勿需多说想必大家都清楚。 5、翻译要尽量做到神似而不是形似。神形兼备固然好,面对两种不同的语言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与其形似不如神似,只有这样才能出上佳的作品。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经验,希望对希望从事日本文学翻译的人有一点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10: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看来,我得先把中国文学好好梳理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11: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太可能去做日本文学翻译,但赵先生自己的经验说的很实在也很受用。 先说声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17: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赵先生的经验介绍。本人受益非浅。再次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23: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在哪里看得到赵先生的译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3: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启发。谢谢!很想看您的译文。能不能贴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0-23 17: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09: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4: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告知贵译文的网址,也好让我们长长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9: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了好几天了,楼主是楼梯也不响,人也不见下来。 可莫怪洒家耐烦不得,罗唣起来,放他一把鸟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8 2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受益颇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31 14: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很多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7-27 17: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