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阅读可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 Q* w8 l! j* J0 i# ^" J; }* K
精读- w4 |3 [, Q3 l% C' C
对课本上的文章一定要精读,精读的时候,手头准备好字典和语法书,笔和本。
4 V( \8 E6 c* z. G7 V2 D这时候追求的是查会每个生词,而且把它的变形以及周边意思弄清楚。因为大多词有很多个意思,每个意思和意思之间有没有联系,和这个词常连用的词是什么,和它相近的同义词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等等,带着这些疑问边查边看,语法也是如此,需要多动脑子,慢慢体会。精读最大的缺点大概就是费时费力。有时候需要反复看上几遍才行。所以往往看完一篇文章后觉得很累,但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收获也很大,看着本子上记录的生词,语法等,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文章越难,越考研意志力,全看懂了成就感也就越大。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太难的文章没有必要精读,因为很难坚持下来。除非为了写论文必须要看一些艰涩的资料时,那就只好硬着头皮去读了。不过精读了一篇文章后,再看同类型的文章时就会得心应手很多。, w# k m) ?5 B0 a5 \
另外我推荐字典最好用纸的词汇量大的字典,不要用网络上的或是电子词典。因为纸词典的信息量很大,举的例子也比较多。 X; B; y2 ?+ f6 T0 |
1 B0 u ?9 w; ]- u. [* ]4 k ~4 z泛读 ?/ r. a6 |6 |6 {( _. f6 q) l& S
泛读不需要一个一个单词的去查,只查一些有助于理解文章意思的关键词汇就可以了。但在内容和难易程度的选择上很重要。据调查,一篇文章中超过30个生词以上,学生就会有厌倦感(但这是英文的例子),自己要挑适合自己程度的文章来读。太简单了没有意义,太难了读不下去,最好和自己的词汇量差不多,或者比自己已知的词汇量多一点点的文章来读。如果是学生的话,那就去找老师谈谈,听听老师的推荐。! F$ X; p0 w' Q6 {* H! I
& X# \' {7 x! k/ C s2 v+ _) [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在没有适应阅读外语文章之前,在阅读速度上都不会太快,尤其和读中文来比,有些挫折感是必然的。但那也不要只图快,而弄个半懂不懂。只能循序渐进,读的多了,速度也就上去了。
3 I% i4 C" s" l. S! f0 z# f$ I看电视剧或动画片容易明白,其原因是因为有故事情节,人物说台词时候的口气等等。视觉信息是主要的,而语言的听觉就变成了辅助的东西,听懂个关键词,故事情节就明白了大半。比只读无声的语言符号的文章要容易理解的多。反过来,如果看文章能非常明白的话,那闭着眼睛听动画片也能听明白了。呵呵。
2 _9 L$ v/ Z- D与其还在愁怎么阅读好,不如赶快行动起来,去找一本合适你的文章,准备好辞典先读读试试吧。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文章,那就把你学过的课本翻出来,把里面的文章再仔仔细细的精读上一遍,温故知新也能获益不匪呢。心动不如行动!! _- I& z5 }) l6 U0 ~8 }2 k
(最后一句怎么那么像广告词呀,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