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作为我的第二外语学习已经两年了。我感到目前日语学习,尤其是作为二外来学存在着不少误区,如不指正,可能会误人子弟。
6 D* u& x2 G6 b. ?/ |* @. L4 ^* I/ i5 W1. "日语学习是先易后难"
4 c$ L" s9 r# p" A) {2 T* `% C6 p# Y- u2 Y
大错特错。, K" O% U1 P, Z. k; L
: M/ ?+ d: D" A; C 所谓"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变成真理",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是流传最广的谎言了,甚至不少老师也深以为然。1 q0 O7 |6 `/ L# K/ n
% m8 i2 K% l4 Z- n 比较日语与英语的学习,为何日语学习有现易后难之感呢? p) ^6 \: d2 o a( p9 b
) [8 P/ K' G6 `; A% T
首先是大多数学习日语的人(包括日语专业的同学),都已经有了英语学习的经验。无论水平高低,无论英日之间的差别有多大,这种学习外语的经验是最重要的,这是不知不觉中拥有的第一个优势。+ O" D) P, o& r# ~2 S, n
! R: a' v- \& D- }1 o m3 ^ 其次,从语音上讲,由于有汉语和英语作为基础,日语的5个元音实在是简单,有人都可以在一天之内背过五十音图。但是,在日语能力考试中,听力却始终是中国学生的弱项;日语口语可以与日本人以假乱真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如果日语语音真的如此简单,这种现象又如何解释呢?日语的口语和听力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发音,它是附着在语法结构基础之上,同时又包含了众多日本文化特性的。所以,如果没有对语法及文化的深刻了解,即使能够听得出,说得出一个个假名又怎样?
! G+ N$ N( b7 u
7 q" |; d' i+ R, N b2 q 最后,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和外来语。对于已有中英文基础的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在享受优势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外来语及汉字读音规律的总结。有人甚至将money自以为是的写作マニー,并认为比マネー要强多了。, ?# [" k- v. C9 [; G- F7 C. F
/ [$ }" o" n' T- e! K
看到汉字也不去考虑音训读法--反正意思也明白。这样混过去,开始的时候的确很容易,但却为今后的艰难埋下了伏笔。如果教师不在一开始就端正学生态度,会走很大的弯路。因此,"日语学习先易后难"这种说法是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可悲的是它还在毒害着许多人。, x- A- O( e$ ^0 X0 u+ l
5 r) F" ?" s. ?2 } 2. "我学英语很多年了,受够了死记硬背的折磨,在日语学习中要彻底抛弃旧路"& Y9 H6 C5 C7 S9 i
- \: B! B# F( n& G. B$ L" [: p
大错特错。- x' x# T( t8 _% O
7 u7 L ~& q* d6 j* M
毋庸置疑,我国英语教学存在严重失误,费时多而收效小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失误决不在于从语法入手学习英语。恰恰相反,在一个英语是外语的国度里,采用从"词汇+语法"作为突破无疑是最见成效的。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失误在于有了基础之后,高等教育中听说训练无法跟上,同基础教育无法衔接。+ p. |; v- \# H
+ s" ?9 z) d( E, D
但是,目前日语教学界,尤其是二外日语教学往往忽略词汇及语法的重要性。对于日语这门包含海量词汇和极其复杂的语法体系的语言来说,这样做是矫枉过正,得不偿失。如果说日语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口号下,还有时间和精力保证对词汇和语法的投入的话,那么对于二外学生而言,在短短二年时间中想要掌握基本词汇体系和语法体系无异于痴人说梦。而没有基础的词汇体系和语法体系,就无法在走出校门后进行自学。4 O7 Q. l8 D8 m. d l0 D5 t8 F, y
# C ^" G/ y" Q$ F
举例来说,在我校,经贸院和英语学院同时开有二外的日语课程,除去课时略有差异外,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差异是教材的选择。经贸院采用的是上外的《新编日语》,英语学院采用的是《标准日本语》,可以说是专业和二外的经典用书了。特例不算,最终结果是经贸院的学生至少能够在毕业时阅读简单的日语文章,而英语学院的学生的日语则基本上在毕业时交还给老师了。& y4 X! Z5 A* Y
3 [+ S, u0 @ j9 @) k7 G. b 校内的学分课尚且如此,社会上的辅导班的教学成果就更不必说了,一个班能坚持听半年不逃课的人都寥寥无几。这实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甚至比英语还要严重:英语教学无论多么失败,至少为大学的高等教育打下了基础,而二外日语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则基本是无用功。这不能不说目前我国二外日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的偏差。
* t/ M- K- W& Y7 ]: g! C. X1 @, y# r
3. "环境最重要--与其在中国费劲学,不如以后有机会到日本去学"9 ^* S% s. A5 T
}% n2 v" k; C; f* _1 M
错。& M, p! s/ G! t
0 t7 t$ g; m& P( S4 ]% q3 e% ?" s( c 原因:
6 E9 s' ^2 O2 r9 s, a! o+ ]2 d4 u; o: q. I! k' C5 f+ C9 p
1) 颠倒因果。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一个人不是很有钱,那只有将日语学得很好之后,才有机会到日本。
2 O9 h; \4 e4 y) _
: B h, A+ [1 @% F r 2) 即使有机会到日本生活,学习,工作,其语言的提升潜力也是由国内的日语基础所决定的。在赴日之后,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不可能有像国内一样良好的机会。因此,在机会成本增大的时候再补基础,无疑是不明智的。6 a! {* }' H: a
, A6 H. ?9 R; W7 v1 c 4. "在中国有许多留学生,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日语老师毕竟是中国人,说得不地道。"0 H$ h$ b8 ~+ ?- @$ s6 O
$ P" K: h1 ]* e6 g$ U0 I( U9 C
错。% g8 \6 L& J; Z( K* O9 L
9 Q/ b- [$ w( Z/ y 简单分析一下日本留学生同日语教师的水平便知。很多留学生到中国的目的并不是求学,而是观光旅游,其学习态度自不必言。而日语教师,至少是研究生毕业,受过国内严格的七年教育,足以超过日本高中生的国语水平。再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孰优孰劣立现。
) D: |; l, e3 x6 I1 @' T7 n# ]0 d' l: P# @
5. "日语学习的图书音像资料很多,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料。"9 p; P9 k. h7 J4 E7 y
2 Q- n! B0 q) e
错。
" G+ {7 f5 Q2 J& y5 b. l1 k! S9 b7 J- j
日语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不假,各种学习资料也很多,但并不是任何一本都是经典,也不是从任何一本书入手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I$ B" T% a; d7 |; d+ \; M m& i
0 w4 V* h4 v0 @' @4 o5 f 作为兴趣,可以从游戏,音乐和日剧开始,但认为通过它可以掌握一门语言就错了。认为看通任何一部日剧就可以学好口语,就像认为可以通过《没事偷着乐》学习普通话一样。缺乏经验,外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走错,后果不堪设想。% q, p% ^5 N4 m# h' W
4 l& J# L7 `. |7 m$ i
6. "有问题可以到网上去查去问,不用看专业的教学期刊。", y, f& q" S/ z3 K y5 _
6 Y. U3 Q1 }( [, u& A6 x
错。
6 @9 Y8 P, v. ?
4 M) ]$ x9 Z; F7 a! | 问题严重的是几乎日语专业的学生也忽略了这个问题。而教师似乎也没有及时予以指导。《日语教学与研究》《日本语教育》永远是图书馆中最新的期刊。这也是对英语学习的矫枉过正--做够了四六级的语法习题,再也不想死抠语法了。殊不知,没有高中的魔鬼锻炼,中国学生如何能在TOEFL的语法中如履平地呢?日语语法体系远比英语复杂,企图绕过语法学日语是行不通的。
0 c6 b9 `2 ]& P4 W6 L6 v$ w! p6 W I/ T- E1 @, R
另外,这也有专业杂志自身的问题。如果不是笔者孤陋寡闻,目前凡是冠之以"教学"的刊物,在笔者所阅读过的任何一年,任何一期中,没有一篇来自学生的投稿。"教学"本来是一个并列或承接短语,事实却变成了偏正短语。
8 F U8 D5 h0 c- G) m$ a& ~/ W7 z3 e* ?( V3 o, ]
传统媒体缺位了,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仍是必需的,这就使得各种网络媒体发挥其优势。有关日语学习的BBS比比皆是。但问题是适合初学者的多,专业学生或教师往往不屑一顾,这就使得一外和二外的学习者相隔离,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
% o. K" [: V) M; w* S4 `! w J
; N# s% N* t7 ?3 V8 G5 ]" g9 p- d 7. "日语听说训练不用太正规,只要听懂大意,能说流利,将自己的基本意思能传达给日本人就可以了。"
& D' n) z- f" l2 O% L8 y4 t+ X& e+ Q. i/ f& a
错。$ U0 q4 _6 h* X! `: S
; E! Z: P! H4 Z6 @* M
听力的提高源于精听,其最高境界是养成判断哪部分该听,哪部分不用听的语感。而在达到这一境界之前,必须一个词一个词死抠。; z Y" q" V( c: z, }! V4 Y
! C6 k1 s5 x& \3 c
多与人说是需要的,但基本功的训练来自于朗读与背诵,舌头不捋顺谈不上好口语。认为初高中时背诵的英语简单对话没有用,学日语时也想偷懒是不行的。
) T: _# r# w ?5 A$ W; {( C; `. C+ J7 h O1 }* K8 C
"让日本人听懂口语就没问题",看似抓住了外语学习的关键--跨文化交流。但是,在基础日语学习阶段抱有此想法是错误的:日本人无须听清中国人的每一个字,就能明白他的意思,这是因为日本人的语感好,而不是他的口语好。相反,能够让一个中等日语水平的中国人完全听懂,才是考验。 Z7 o! ]- o1 i+ G; q5 N2 w8 H
5 {1 u: r6 Z: C2 m) ^% U+ ~ 8. "我日语过了一级,还有什么问题?"
0 P5 T% H+ ^- z6 B2 ]
) \" z0 @' v, @- H% M0 L 大错特错。
: S" e( ~; E% i( l" l/ O" g* |. G6 c; M$ N
考试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道理很简单,但在平时学习时却很难保持清醒,毕竟分数是最易比较的。也正由于此,许多"一年内考过1级"的"牛人","如何快速突破听力障碍"之类的话才会在网上蔓延而受人追捧。+ @1 A m3 u& O8 F1 Q0 {" l [2 S5 A) x
* P( O9 z4 s& k N/ ^ 对于应试,中国学生是深受其苦,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又是中国学生的优势。最后形成的悖论是:明知为考而学不对,但由于已对考试规则烂熟于心(尤其像TOEFL、GRE、日语能力测试这样全部为客观题的考试),再加上见效快,在虚荣心和现实利益的诱惑下,对此反而乐此不疲。
0 v: u4 F1 [6 L" W) D2 _/ T/ c( i7 r
其负面效果是:考试前,每日背单词,做语法,练听力,忙得不亦乐乎,等到考完一级后,按理说水平高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但事实是反而不知该学什么了。目标既失,动力亦无。在日语专业中也存在此现象,但二外学生中尤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