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裁员报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0 13: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似乎在统计员工赔偿数额!

想问个,如果公司卖给其他公司或个人,如果解除劳动合同的话,也是要给经济赔偿的是吧?如果要卖给中国人,那我们这些学外语的估计全都要被咔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3: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计算好了,就等他们动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3: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担心万一真是破产了,找不着工作咋办,没啥信心,而且还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555,我还有房贷压力的说,到时候还不起房贷,把我撵出去可咋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3: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 偶们是小小小小公司 暂时不受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3: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公司要开董事会了,董事长已经从日本启程了,等待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4: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身边的同学也有的被裁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4: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们公司还在招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4: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vivi小薇 的帖子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5: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ZNABLE 于 2008-11-20 12:59 发表
原来有多少人?

今年的7月份是300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5: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公司关于裁员的事已经讨论几个星期了,前2天好象已经定下来了,就等下个星期通知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派遣这回事,如果是派遣的话,有赔偿吗?
说是提前一个月通知的话公司是不赔偿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5: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小良 的帖子

现在500,增加了200,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5: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风闻: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推倒了外贸外资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许多农民工卷起行囊踏上了返乡之路。有消息说,进入本年度10月后,东南沿海已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使多年引人为豪的“劳动密集型外向企业”出现了衰落景象。当然,构成新闻的要素不只其一,还有一个就是“民工潮”。虽然很多人讳言企业“倒闭”,却不能掩盖各大车站拥挤的人群,据湖北省劳动保障厅初步统计,仅9~10两个月的时间里,已有 30多万湖北籍农民工陆续返乡。

如同每年的“民工潮”一样,这个群体每次迁徙都会给人们带来诸多忧虑,习惯了用农民工支撑的中国外向型经济,突然间出现了“无米为炊”的现象,的确不能不使人忧心忡忡。不但预示着隐性失业将引发新一轮的社会动荡,同时也隐喻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遭到了梗阻。为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国务院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领导都飞赴了广东,深圳市劳动保障局也率先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做好我市农民工稳定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这是自中国出现“民工潮”后首次紧急应对农民工返乡的问题,也是社会管理者第一次把“民工潮”当社会问题来重视。

平心说,笔录中国改革的历程,“民工”是个不能绕过的关键词。尽管这个词从法理到学术概念都不具备独立属性,甚至由此演绎出的诸如“农民工”、“盲流”、 “打工一族”等各种版本都明显带有某种轻蔑色彩,但叫法越多越说明这个群体庞大和不容忽视。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 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这意味着只要十分之一的民工就业受到影响,绝对值就将达到2200万人。

“民工潮”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没有详实记载,只记得1989年的春节前夕,南中国的各大交通枢纽突然宣布告急,一股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浪潮给铁路等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压力。从那时起,“民工潮”的字样就从媒体映入人们的眼帘,此后形成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中国特色,随之而来的是“春运”、“留守妇女”、“空巢化”、“治安管理”等一系列深层问题。有学者称,“民工潮”的出现是农民获得解放后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是对城乡“二元经济”改革的促进。当然那是一种乐观的说法,实际上用大多数城市人的眼光看,“民工潮”非但没有那么伟大,反而一直让他们惶恐不安。

“民工”是个特殊称谓,这个在古代被称为“氓”的群体,曾经是“雁户”、“流民”的同义词。从“闯关东”到“走西口”再到“下南洋”,这些名词实际上是记述了近代农民的一部血泪史。以致《胶澳志》有民谣称:“富走南,穷进京,死逼梁山下关东”,包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走西口》,都是不同时期对这个群体的真实写照。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产生流民的原因定义为“因经济压迫”,《中国近代流民》称之为“逃荒”,血泪、屈辱、负重、饥俄等形象后来构成了蒋兆和的《流民图》,一个哀鸿遍野、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巨幅画卷让人读后深受震撼。

所幸的是,今天的“民工”不能和昔日的“流民”同语,虽然“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再艰辛毕竟也不是“逃荒”概念。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地对农民工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从《劳动合同法》到高层关注“民工潮”的情况看,已经表明农民工实际上成了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加工厂”,之所以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越来越有底气,真正的原因是背后有一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农民工大军。

由于社会的二元管理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没能与经济发展同步,中国农民虽然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体,实质上却是权利“金字塔”最下层的垫脚石。长期以来,社会利益分配一直向城市倾斜,使城乡差别日益扩大,一边是高楼林立、繁华奢靡,另一边是穷困无助、土里刨食。活生生的现实使一些不甘现状的人开始涌进城市,他们背井离乡、工薪微薄,工作在环境最危险的工地和工矿,从事着他人不愿做的各类服务行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吃苦受累用血汗创造出了中国经济奇迹,用粗糙的双手推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车轮。

当然,本文的题旨不是为了探讨农民工问题,而是告诉人们中国改革30年最需要纪念的主体应该是什么。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33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没有既得利益的奉献群体也最值得铭记——他们每前进一步都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真实体现,每让人正视一次就等于在审视中国社会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工潮”的涌动自然标志着整个社会内质的变化,也许什么时候让“民工潮”成为了历史,什么时候中国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现代化社会。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5: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关我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5: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民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5: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8-8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