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真庸2006

学译《梦十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5 16: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2楼真庸20062006-05-05 07:40发表的“”: 李教授翻译成“越发显得寂静的语调”,丢失了“張上げて”这个词,与原文意思相差太远。.......
没有丢失,用“越发显得”意译了。“提高”是直译。
引用第42楼真庸20062006-05-05 07:40发表的“”: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 原文:女(おんな)は静(しず)かな調子(ちょうし)を一段張(いちだんは)り上(あ)げて、 「百年待(ひゃくねんま)っていて下(くだ)さい」と思(おも)い切(き)った声(こえ)で云(い)った。 「百年(ひゃくねん)、私(わたし)の墓(はか)の傍(そば)に坐(すわ)って待(ま)っていて下(くだ)さい。きっと逢(あ)いに来(き)ますから」 李振声:女人用越发显得寂静的语调,断然绝然地说道: 请等上一百年! 请在我的墓旁坐等上一百年!因为我一定会来见你的。 华南虎:那女子提高了原来平稳的声调,说: 「请等我一百年。」又用坚决的口气说道: 「一百年,请你一直坐在我的墓旁等我。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真庸:女子把淡淡的声调提高了一些,果断地说道: “请等我一百年!” “请在我的坟墓旁边坐着等一百年,因为我一定要回来见你。” 体会: 1、静(しず)かな調子(ちょうし)を一段張(いちだんは)り上(あ)げて:这是这句话的主要问题。李教授翻译成“越发显得寂静的语调”,丢失了“張上げて”这个词,与原文意思相差太远。华南虎的译文基本接近原意。因为有一段(いちだん)这个词,一定会有一个前后音调的对比。 2、思(おも)い切(き)った声(こえ)で云(い)った:李教授的“断然绝然地说道”比较接近原意,用我采用的“果断”也是可以的。华南虎的“用坚决的口气说道”,与原文差距较大。 2006年5月3日 : .......
真庸所说的“主要问题”,其实早在文的开始处就埋下了:
原文:腕組(うでぐみ)をして枕元(まくらもと)に坐(すわ)っていると、仰向(あおむき)に寝(ね)た女(おんな)が、静(しず)かな声(こえ)でもう死(し)にますと云(い)う。 李振声:我抱着胳膊,落坐在枕边,仰面躺着的女人用静静的语调说道:我快要死了。 华南虎:我抱着胳膊坐在女子的枕边,仰卧着的女子平静地说:我就要死了。 真庸、克隆人:我抱着胳膊坐在一个女子的枕边,她仰脸儿躺着淡淡地对我说道:“我就要死了。” .......
“静かな声”一词把握准了,这里就能一贯下来。 女子用更淡的声调,断然绝然地说道: “等我一百年,就在我的墓旁坐守一百年,我定来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6: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5楼克隆人2006-05-05 16:38发表的“”: 没有丢失,用“越发显得”意译了。“提高”是直译。 真庸所说的“主要问题”,其实早在文的开始处就埋下了: 女子用更淡的声调,断然绝然地说道: “等我一百年,就在我的墓旁坐守一百年,我定来见你!” .......
同意你的观点。 把“声调”改为“口吻”如何? 女子用更淡的口吻,断然绝然地说道: “等我一百年,就在我的墓旁坐守一百年,我定来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6: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一 原文:すると、黒(くろ)い眸(ひとみ)のなかに鮮(あざやか)に見(み)えた自分(じぶん)の姿(すがた)が、ぼうっと崩(くず)れて来(き)た。静(しず)かな水(みず)が動(うご)いて写(うつ)る影(かげ)を乱(みだ)したように、流(なが)れ出(だ)したと思(おも)ったら、女(おんな)の眼(め)がぱちりと閉(と)じた。 李振声:于是,清晰地倒映在漆黑眸子里的我的身影,便一下子土崩瓦解了,就像映在平静水面上的倒影被人搅动后星散流走了似的,刚察觉到这一点,女人的眼便啪地一声阖上了, 华南虎:刚说完,我那鲜明地映照在黑色眼眸深处的身影,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宛如静止的水突然荡漾开来,撩乱了水中的倒影一般,我的身影似乎就要流淌出来的时候,那女子的双眼磕然闭上。 真庸:接着,在黑溜溜的双眸当中清晰可见的我的影子,朦朦胧胧地变了形,宛若寂静的碧水泛起涟漪,搅乱了映出的倒影一般,随后流了出来,我刚一想这个情景,女子就“吧嗒”闭上了双眸。 体会:   这段话写得太美了,美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一段话描绘了2个动作:我们来看这段话的2个谓语动词,前面一句是“崩(くず)れて来(き)た(走了样,变了形)”,后面一句是“閉(と)じた(闭了眼)”。 1、先说“走了样”:什么东西走样了?当然是“自分(じぶん)の姿(すがた)が”走了样。怎样变形的了?朦胧地变形了。李教授的译文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个“朦胧”的感觉,也没有包含“变形、走样”的意思,从李教授的译文可以看出,李教授把“崩(くず)れて来(き)た”理解成“崩溃”了,我认为不妥。试想,一个影子能到达崩溃的地步吗?充其量可以说“变形,走样”而已。 2、再说“闭了眼”:先解释一个惯用型“……たら……た”:……了……就……。原文当中是……思(おも)ったら……閉(と)じた,可以翻译成“一觉得……就闭上了双眼。”李教授和我的译文都忠实地体现了这个惯用型的意味,虽然华南虎的译文用“时候”体现了这一点,但不是特别准确。 3、思う:想,思考,思量;认为;决心;相信;看做;感觉,觉得;想象,预想。所有的义项都说明,思う是内心活动的动作,而不是感官上的,所以李教授的“察觉”是错误的。华南虎在译文中没有翻译这个词,也是不妥的,还是忠实地翻译原文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7: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二 原文:自分(じぶん)はそれから庭(にわ)へ下(お)りて、真珠貝(しんじゅがい)で穴(あな)を掘(ほ)った。 李振声:于是,我走下庭院,用珍珠贝壳挖出了墓穴, 华南虎:然后,我到院子里用真珠贝壳开始挖坑。 真庸:随后,我来到院子里,用珍珠贝壳挖墓坑。 体会: 其实,这句话很简单,几乎没有讨论的必要。可是,我发现李教授的译文容易产生歧义,因此还是罗嗦几句吧。 容易产生歧义的是“走下庭院”,日语原文是“庭(にわ)へ下(お)りて”。仅从中文考虑,“走下庭院”,可以是从比庭院高的地方下来,到达庭院。也可以是从庭院走到比庭院还低的地方。二者都可以称为“走下庭院”,很显然,原文说的是前者,可是如果有人说是后者也没有错,这便是歧义所在。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中文奥妙无穷,截然相反的两句话,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思,弄得外国人都无所适从了。这截然不同的两句话是: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胜”也好,“败”也好,反正都说的是中国队胜利。当然了,这两句话用词虽然相反,可是不会产生任何歧义。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亲身经历的。有一次,打电话找日本友人,其家人告诉我:“風呂から上がりました。”让我等一会儿,马上就到。当时我就认为他家的浴室在1楼,电话在2楼。等跟友人通话一问才知,浴室在2楼,电话在1楼。我就奇怪了,问道,那怎么说“風呂から上がりました”?答曰,一般来说,日本人家里的浴池都比地面矮,从浴池里出来要往上走,所以洗完澡了就叫“上がりました”。不仅如此,就连进屋也叫“上がりました”,这是因为屋里的地面比外面高,进屋以后所在的地势比外面高。反之,出屋可以用其反义词即可,因为要往下走嘛。我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种讲究。 言归正传,原文当中的那个“下りる”,说的应该是出屋来到院子里的意思,李教授把这句话翻译成了带有歧义的译文,真是令人费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6 21: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一 原文:すると、黒(くろ)い眸(ひとみ)のなかに鮮(あざやか)に見(み)えた自分(じぶん)の姿(すがた)が、ぼうっと崩(くず)れて来(き)た。静(しず)かな水(みず)が動(うご)いて写(うつ)る影(かげ)を乱(みだ)したように、流(なが)れ出(だ)したと思(おも)ったら、女(おんな)の眼(め)がぱちりと閉(と)じた。 李振声:于是,清晰地倒映在漆黑眸子里的我的身影,便一下子土崩瓦解了,就像映在平静水面上的倒影被人搅动后星散流走了似的,刚察觉到这一点,女人的眼便啪地一声阖上了, 华南虎:刚说完,我那鲜明地映照在黑色眼眸深处的身影,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宛如静止的水突然荡漾开来,撩乱了水中的倒影一般,我的身影似乎就要流淌出来的时候,那女子的双眼磕然闭上。 真庸:接着,在黑溜溜的双眸当中清晰可见的我的影子,朦朦胧胧地变了形,宛若寂静的碧水泛起涟漪,搅乱了映出的倒影一般,随后流了出来,我刚一想这个情景,女子就“吧嗒”闭上了双眸。 体会: 这段话写得太美了,美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一段话描绘了2个动作:我们来看这段话的2个谓语动词,前面一句是“崩(くず)れて来(き)た(走了样,变了形)”,后面一句是“閉(と)じた(闭了眼)”。 1、先说“走了样”:什么东西走样了?当然是“自分(じぶん)の姿(すがた)が”走了样。怎样变形的了?朦胧地变形了。李教授的译文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个“朦胧”的感觉,也没有包含“变形、走样”的意思,从李教授的译文可以看出,李教授把“崩(くず)れて来(き)た”理解成“崩溃”了,我认为不妥。试想,一个影子能到达崩溃的地步吗?充其量可以说“变形,走样”而已。 2、再说“闭了眼”:先解释一个惯用型“……たら……た”:……了……就……。原文当中是……思(おも)ったら……閉(と)じた,可以翻译成“一觉得……就闭上了双眼。”李教授和我的译文都忠实地体现了这个惯用型的意味,虽然华南虎的译文用“时候”体现了这一点,但不是特别准确。 3、思う:想,思考,思量;认为;决心;相信;看做;感觉,觉得;想象,预想。所有的义项都说明,思う是内心活动的动作,而不是感官上的,所以李教授的“察觉”是错误的。华南虎在译文中没有翻译这个词,也是不妥的,还是忠实地翻译原文好。.......
总结得挺全面,受益颇多。 言罢,她漆黑眼眸里,我那原本清晰的身影便模糊扭歪起来。那情景犹如静水掀波荡乱了映影儿,眼看就要流淌出来。没容我再想,女子的眼便啪嗒一下闭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6 21: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二 原文:自分(じぶん)はそれから庭(にわ)へ下(お)りて、真珠貝(しんじゅがい)で穴(あな)を掘(ほ)った。 李振声:于是,我走下庭院,用珍珠贝壳挖出了墓穴, 华南虎:然后,我到院子里用真珠贝壳开始挖坑。 真庸:随后,我来到院子里,用珍珠贝壳挖墓坑。.......
赞一个,你的体会。 于是我来在院庭里,用珍珠贝壳挖洞穴。
引用第46楼真庸20062006-05-06 06:37发表的“”: 把“声调”改为“口吻”如何? .......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7 11: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三 原文:そうして柔(やわ)らかい土(つち)を、上(うえ)からそっと掛(か)けた。 李振声:然后在上面轻轻地撒上柔软的泥土。 华南虎:再轻轻覆上柔软的细土。 真庸:然后轻轻地撒下松软的泥土。 体会: 这句话有3处需要探讨。 1、柔(やわ)らかい土(つち):毋庸置疑,柔(やわ)らかい当然是柔软的意思啦,可是形容土的时候,一般要用“松软”,而不用“柔软”。李教授和华南虎的译文都把柔(やわ)らかい翻译成“柔软”,这是错误的。 2、掛(か)けた:在这里描述的是“撒”这个动作,华南虎翻译成“覆”,与原文出入较大。 3、上(うえ)からそっと掛(か)けた:李教授翻译成“在上面轻轻地撒上”,意思对了,可是这样翻译存在2个问题: (1)原文描述的“撒”这个动作是“上(うえ)から”,即从上面撒,这是符合逻辑的。主人公挖完墓坑以后,要爬到墓坑的上面来再撒土,否则岂不是要活埋自己。“从上面撒”与李教授的“在上面撒上”是有区别的。 (2)从视觉角度上看,主人公已经爬到墓坑上面来了,他所看到的墓坑中的一起都应该在他的下面,所以用“撒下”就比用“撒上”更好。原文的意思是:“从上面轻轻地撒下松软的泥土”,但是考虑到“撒下”当中已经包含了“从上面”的意思,就没有必要再明示“从上面”了,这样翻译语言更简练、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7 17: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分はそれから庭へ下りて、真珠貝で穴を掘った。真珠貝は大きな滑かな縁の鋭どい貝であった。土をすくうたびに、貝の裏に月の光が差してきらきらした。湿った土の匂もした。穴はしばらくして掘れた。女をその中に入れた。そうして柔らかい土を、上からそっと掛けた。掛けるたびに真珠貝の裏に月の光が差した。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三 原文:そうして柔(やわ)らかい土(つち)を、上(うえ)からそっと掛(か)けた。 李振声:然后在上面轻轻地撒上柔软的泥土。 华南虎:再轻轻覆上柔软的细土。 真庸:然后轻轻地撒下松软的泥土。 体会: 这句话有3处需要探讨。 1、柔(やわ)らかい土(つち):毋庸置疑,柔(やわ)らかい当然是柔软的意思啦,可是形容土的时候,一般要用“松软”,而不用“柔软”。李教授和华南虎的译文都把柔(やわ)らかい翻译成“柔软”,这是错误的。 2、掛(か)けた:在这里描述的是“撒”这个动作,华南虎翻译成“覆”,与原文出入较大。 3、上(うえ)からそっと掛(か)けた:李教授翻译成“在上面轻轻地撒上”,意思对了,可是这样翻译存在2个问题: (1)原文描述的“撒”这个动作是“上(うえ)から”,即从上面撒,这是符合逻辑的。主人公挖完墓坑以后,要爬到墓坑的上面来再撒土,否则岂不是要活埋自己。“从上面撒”与李教授的“在上面撒上”是有区别的。 (2)从视觉角度上看,主人公已经爬到墓坑上面来了,他所看到的墓坑中的一起都应该在他的下面,所以用“撒下”就比用“撒上”更好。原文的意思是:“从上面轻轻地撒下松软的泥土”,但是考虑到“撒下”当中已经包含了“从上面”的意思,就没有必要再明示“从上面”了,这样翻译语言更简练、准确。.......
同意真庸的1、2、3观点。但是,分析得如此细致,最后却忽略本句最重要的“上から”,可惜。 李、华两人的译文都与原文有出入。 你的虽对,但省略了不该省的东西,行文显得突兀。 “上から”一词,交代的就是你所说的视觉和行动过程————“将女子放入其中。然后爬出墓穴来到上面,再将土撒进墓穴之中,盖上那女子。” 也正是因为有“上から”一词的限制,“掛ける”一词才翻译为“撒”。 否则,华南虎的“覆”也就说得通了,李振声的“在上面”也就成立了。 再有: “泥土”同“土”是有区别的,泥土≠土。 “轻轻地撒”,是怎么撒呢? そっと = 注意深く静かにするさま。 将女子放入其中。然后再从上面小心地撒下松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8 07: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2楼克隆人2006-05-07 17:55发表的“”: “泥土”同“土”是有区别的,泥土≠土。
同意。把“松软的土”简化成“松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8 07: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2楼克隆人2006-05-07 17:55发表的“”: そっと = 注意深く静かにするさま
同意。 “轻轻地”改成“小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8 08: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2楼克隆人2006-05-07 17:55发表的“”: 同意真庸的1、2、3观点。但是,分析得如此细致,最后却忽略本句最重要的“上から”,可惜。
关于这个问题,我要多说几句。 汉译原则之一:汉语以简洁著称,译出后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的词,最好删除。 我是本着这个原则,充分考虑以后,才将“上から”删去不译的。其原因前面已经述及,这里展开说明一下。 因为译文当中已经用了“撒”这个动词,又用了“下”这个表示方位的名词,足以说明是“从上面”撒的。如果再加上“从上面”,真的显得画蛇添足了。 然后小心地撒下松土。 类似的例子还有: 糸の先に錘をつけ、水そうの水に浸す。 在绳的一端系上重锤,浸入水槽中。 译文中已经用了“浸”这个动词,又用了“水槽”这个名词,重锤浸在水中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要删除“水”这个名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8 08: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四 原文:すると石(いし)の下(した)から斜(はす)に自分(じぶん)の方(ほう)へ向(む)いて青(あお)い茎(くき)が伸(の)びて来(き)た。見(み)る間(あいだ)に長(なが)くなってちょうど自分(じぶん)の胸(むね)のあたりまで来(き)て留(と)まった。と思(おも)うと、すらりと揺(ゆら)ぐ茎(くき)の頂(いただき)に、心持(こころもち)首(くび)を傾(かたぶ)けていた細長(ほそなが)い一輪(いちりん)の蕾(つぼみ)が、ふっくらと弁(はなびら)を開(ひら)いた。 李振声:于是,斜对着我这边,从墓石下探出一枝青茎,转眼间就长高了,长到我齐腰高时便停住了。颤巍巍的颈端,像是向人点头致意似的一轮细长花蕾绽开了蓬松的花瓣。 华南虎:看着看着,墓石下方,竟然斜斜地长出一根青茎,伸向我,眼瞅着越来越近,竟探到了我的胸前,然后停住。颤巍巍的茎端,一朵看似微微歪着头的细长蓓蕾,盈盈绽放。 真庸:这时,从石头下面探出了一根青茎,斜着冲我伸展过来,眼瞅着愈来愈长,正好长到我的胸前停住了。紧接着,婆娑舞动的茎端上,花颈稍斜的一朵细长花蕾,嗖地一下蓬松地绽开了花瓣。 体会: 这段话,写得很美,也让人颇费思量。李教授和华南虎翻译时,不约而同地都把这段话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演义。 1、关于青茎的生长:原文当中提到了,这一根青茎是从石头下面长出来的,不是直着往上,而是斜着长的,是斜着长长,而不是直着长高。所以,李教授的“长高”并且“长到齐腰高”,是错误的,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2、……と思(おも)うと……:刚……马上就……。 这个惯用型在这里用得比较怪,正常使用时,前面的と直接接一个句子。可是,原文中的这个と前面是一个句号,从表面上看,原文中的这个惯用型……と思(おも)うと……,与前面的句子没有关系,这就让人费解。经过我苦思冥想,得出的结论是:原文多了一个句号,把这个句号去掉,让……と思(おも)うと……与前一句话紧密结合,整个句子就通了。即使不去掉句号,也要把前后句子用惯用型连接起来理解才行。 这样一来,译文当中就应该有一个前后动作的接续词“刚……马上就……”。这里,前面的动作是青茎停止生长,后面的动作是花蕾绽开,即“青茎刚一停止生长,花蕾马上就绽开了”。李教授和华南虎都把这个动作的接续忽略掉了。我的译文使用“紧接着”来连接前后动作。 3、すらりと:嗖一下。形容动作快。李教授和华南虎把这个词给忽略掉了,这样不太好,还是描述一下这一朵花蕾瞬间即绽放的情景吧,毕竟是梦里面与众不同的开花方式嘛。 4、关于演义:李教授把“花颈稍斜的”的故事,演义成了“像是向人点头致意似的”,实在不可取。华南虎翻译成了“看似微微歪着头”,有一点儿拟人的味道,如果把“看似”二字去掉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8 15: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5楼真庸20062006-05-08 08:03发表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要多说几句。 汉译原则之一:汉语以简洁著称,译出后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的词,最好删除。 我是本着这个原则,充分考虑以后,才将“上から”删去不译的。其原因前面已经述及,这里展开说明一下。 因为译文当中已经用了“撒”这个动词,又用了“下”这个表示方位的名词,足以说明是“从上面”撒的。如果再加上“从上面”,真的显得画蛇添足了。 然后小心地撒下松土。 .......
那我也多说几句。 其实我是同意简化的,否则汉语译文的确罗嗦。 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译出呢? 我们先对比一下: 然后小心地撒下松土。 然后小心地盖上松土。 然后小心地埋上松土。 然后小心地放上松土。 然后小心地蒙上松土。 ...... 这里的句子,唯独“撒下”的动作必须要到坑外来才能做。 其它的动作,坑里坑外都可以做。 “下”从“上から”来,自然可以替代“上から”。 但是,作者这里用“上から”,不单单表示“从上面撒土”,还表示“人也在上面”,后者才是关键。 因为“撒”“埋”“放”“蒙”“覆”“盖”等动作,都只能是从上面进行,也没必要再额外加一个“上から”。 也就是说,“上から”的表示内容里,还有动作之人的位置。所以,不能省略。 单单“然后小心地撒下松土”,可以理解为:撒土之人就站在原地。可是,刚才他还在坑里呢。 然后由上面小心地撒下松土(直译) 然后来在上面小心地撒下松土(意译) 换个角度看看: 然后小心地撒下松土。 然后小心地撒上松土。 这2句对比,从汉语表达看,后者显然比前者更自然些。但本文这里不能用后者,因为“撒上”的动作也可以在墓穴内进行。 单单用一个“下”字,表达2种内容,未免晦涩,必须要脑筋转个弯弯。 从匹配原文、表达准确2方面,似乎保留为好。 感觉诡辩的意味多多,看在我积极答辩的份上,原谅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8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四 原文:すると石(いし)の下(した)から斜(はす)に自分(じぶん)の方(ほう)へ向(む)いて青(あお)い茎(くき)が伸(の)びて来(き)た。見(み)る間(あいだ)に長(なが)くなってちょうど自分(じぶん)の胸(むね)のあたりまで来(き)て留(と)まった。と思(おも)うと、すらりと揺(ゆら)ぐ茎(くき)の頂(いただき)に、心持(こころもち)首(くび)を傾(かたぶ)けていた細長(ほそなが)い一輪(いちりん)の蕾(つぼみ)が、ふっくらと弁(はなびら)を開(ひら)いた。 李振声:于是,斜对着我这边,从墓石下探出一枝青茎,转眼间就长高了,长到我齐腰高时便停住了。颤巍巍的颈端,像是向人点头致意似的一轮细长花蕾绽开了蓬松的花瓣。 华南虎:看着看着,墓石下方,竟然斜斜地长出一根青茎,伸向我,眼瞅着越来越近,竟探到了我的胸前,然后停住。颤巍巍的茎端,一朵看似微微歪着头的细长蓓蕾,盈盈绽放。 真庸:这时,从石头下面探出了一根青茎,斜着冲我伸展过来,眼瞅着愈来愈长,正好长到我的胸前停住了。紧接着,婆娑舞动的茎端上,花颈稍斜的一朵细长花蕾,嗖地一下蓬松地绽开了花瓣。
茎とは:高等植物において葉や花を支える部分である。 这里不能翻译为“青茎”,也不是“青茎”。 再有,青色也不对,该是绿色。 花瓣怎么“绽开”? “と思(おも)うと”: 一根茎突然长停,又结出一朵花蕾,那花蕾还貌似讨人喜欢、撩人心意状,似乎要...... 这个“と思(おも)うと”的结果,在紧跟下句中重复描述了。 真君的“紧接着”,似乎不到位,还把主观变客观了。 不如直接翻译:“迷茫之间”、“还没等我转过神来”、“刚刚有所感觉”“没容我细想”等等。 这样,符合原文些,译文也味道些。 “心持首を傾けていた細長い一輪の蕾が” 直译的话:“一朵似乎微微歪着头儿的细长花蕾”。 真君的“花颈稍斜”,似乎不到。 再有,这句话也正好就是刚刚“と思(おも)うと”的内容,可以“演义”一下。 心持=気のせいでそう思われる程度。わずかばかり。いくらか。少し。 这里“気のせい”是要演义一下的,李教授的演义和华南虎的翻译也不错。还能演义很多,随读者、译者,各有不同。 这时,从石头下钻出一条绿色的茎枝,迎我斜长过来。转眼来到面前,在我齐胸处停住。纳闷儿间,那朵立在颤抖茎枝头上,歪首弄姿的细长花蕾,扑的一下蓬松开来,亮出了花瓣儿。 不客气的说,李、华2人的这段译文,较原文相差很多,不但不准,还缺斤少两,连原文中的神韵也给少了8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0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真庸20062006-04-04 09:59发表的“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三”: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三 原文:自分(じぶん)も確(たしか)にこれは死(し)ぬなと思(おも)った。 李振声:我也觉得,此番是必死无疑的了。 华南虎:我也感到,她真的快要死了。 真庸:连我都觉得,这话一定不算数吧。.......
我不禁感到,她当真会死。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四 原文:そこで、そうかね、もう死(し)ぬのかね、と上(うえ)から覗(のぞ)き込(こ)むようにして聞(き)いて見(み)た。死(し)にますとも、と云(い)いながら、女(おんな)はぱっちりと眼(め)を開(あ)けた。 李振声:于是,深深地俯视着,问道:是么?就快死了么?就快死了,女人答道,女人答道,并睁开了大大的眼睛, 华南虎:于是,我俯视着她的脸再次问道:是吗?你快要死了吗? 那女子睁大双眼,答道:是啊,我一定会死。 真庸:于是,我低头凑到她脸前问了问:“真的吗?真的要死了吗?”“当然要死了。”女子说着,睁大了双眼。.......
于是,我垂头凝视着探问道:“是吗,当真死吗?”。“肯定死!”,女子说着大张开双眼。 没见到这,现在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8-24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