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2|回复: 17

[好书连载]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我就是那个说球的------黄健翔(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3 02: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简介:
   真正的中国球迷没有不欣赏黄健翔的——一个真正爱足球的人,一个真正懂足球的人,一个真正知道该怎么说球的人,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真正敢于仗义执言而不装孙子的人……你若不期望能听这样的一个人为你解说比赛,你又能期望去听谁呢?在足球电视解说评论这个领域里,黄健翔确实已经做了不可或缺,而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范围和程度,恰恰折射出其自身价值的所在。...

作者: 黄健翔  出版时间: 2006年4月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题记

 人一生其实只有一件事情适合去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会成为那一行的天才。
但老天是不公平的,让大多数人在滚滚红尘中迷失了自己。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题记
序(1)
真人黄健翔
    李承鹏■

    我一直认为:人一生其实只有一件事情适合去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会成为那一行的天才。

    但老天是不公平的,让大多数人在滚滚红尘中迷失了自己。比如说一个人其实很适合当一个木匠,但他被强令有所追求就去考博士,于是我们就多了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平庸博士而少了一个伟大的鲁班;还比如说李承鹏其实应该去杀猪而不是写足球评论,但为了毕业时好找工作以及后来为了鼠目寸光地维持还算不错的生计,他就一直写下去,导致没能让人领略“疱丁解猪”的手段,却让中国足坛多了一个狰狞毕露的球评人。

    只有极少数人是幸运的,他们在人生最重大的关口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并绽放出绚烂的才华,影响到一大批群众,甚至影响到一个时代。比如说说相声的侯宝林大师,比如说唱歌并演戏的张国荣,比如说演小品的赵本山、打篮球的姚明,甚至包括张靓颖、李宇春等等。

    他们都是手艺人,他们是上天的宠儿。因为他们并不比别人更厉害,只不过上天没有让他们去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他们做的,正是他们的才华所在。

    黄健翔就是上天的宠儿,我一直认为,黄健翔说球是老天安排的,他这辈子生下来干别的都会很棒槌,但他在那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被央视选中去说球,从而掀开了中国体育解说的一个新的篇章。

    因此和黄健翔在同时代说球是悲哀的,这道理和与赵本山同时代演小品,与侯宝林同时代说相声,与张靓颖、李宇春一起参加超级女声一样。虽然坊间批评最近几年小黄的解说少了当年的激情,但没办法,他已经率先抢占了山头,他抢占了山头后就不玩激情玩随意,随意地就说出“伊布的进球难度就像是高台跳水的407B,没难度咱家还不愿进呢”,让想玩激情的人干着急。

    上述文字肯定会让小黄同志很爽。小黄同志把《像男人一样战斗》传到我邮箱时亦真亦假地交待了一句,“别全夸,该骂骂”,但我想为人作序这事儿就像参加一场文字“堂会”,为的就是要主人高兴,何况黄健翔是否配得上这样的文字,人民群众是有发言权的。

    我断断续续地阅读,发现,这本书不是小黄的足球思想笔记,也不是战术论文,它是自2000年以来小黄的一段“心路历程”,说实在点这就是一锅正宗的北京东来顺涮羊肉,见汤是汤,见肉是肉,见着粉丝白菜就是粉丝白菜,很清楚。相对于我,他的文字一般,但相对于我,他更敢透露个人真事,虽然“黑土”说——什么名人哪,其实那就是一个人名。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名传大江南北的解说员,能如此坦荡地说出心里事,不简单,相当滴不简单。

    我和小黄第一次见面是在海埂,1995年夏天。那天傍晚,在昆明碎金般的余晖下,他正对着6号场地东边的球门苦练正脚背,说实话,脚法相当一般,但有股狠劲儿,踢翻了好些草皮。那时他还没有出名,还只是一个意甲“球迷信箱”的播报员,同时亦为我所在小报的特约撰稿人,我们见面时并没有说太多的话,互相觉着对方有点倨傲吧,只是点点头,说了一些不相干的话。

    后来我知道,就在那段时间,小黄说了一句让我这个恃才傲物的人都觉得过的话:“别给我机会,给我机会我就要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后来小黄果然得到机会,果然成为体育解说这个舞台上的“男一号”。

    我和他第二次见面已是很久以后,而且并没有成为朋友,直到2001年中国队客场打卡塔尔,我才因为一件事认为此人可交。

    那天他和“轩儿”(北京电台一哥们儿,以古道热肠著名但经常帮倒忙)来到我们房间,然后我们饿了,然后我们就一起去街上买吃的,那种阿拉伯人喜欢吃的羊肉卷饼(有点类似河北的香河肉饼),健翔兴致很高,还把那种食物音译为“屎窝着哪”,我们哈哈大笑,吃得满肚子“屎窝着哪”回到房间,满天价乱谈世界足球和海湾风云……然后我的同事金炎进来了,他说了一个我的另一个女同事亲身经历的事情:酒店大堂花店老板告诉她一件事,说酒店的菲律宾女佣说:“在中国队某房间里听到一段话……”(恕我不能把原话写出来,因为牵涉太大)大意是上一场有人并不想中国队赢下这场比赛,所以导致古怪场面。

    健翔听后大怒,不停地在我们房间里挥舞着双手痛斥着一位著名人物,当时我们房间里有很多人都能作证我们听到的传闻,我们都不寒而栗,我们都在揣测次日中国队比赛的用人是否还会古怪。但我们比健翔更会保护自己,或者说比他更懂江湖诡异,所以第二天在场七八个记者没有一人向外报道这则传闻。

    但健翔按捺不住,在次日直播中大声质疑中国队的某些东西……从而导致他一夜间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 本帖最后由 townking 于 2006-9-10 18:5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02: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题记
序(2)

    我知道这将是健翔心中永远的痛,当年他差点就翻不过这个坎坎,在那个举国欢庆十强赛胜利出线的日子,似乎只有健翔是唯一的“反派”。其实我知道,小黄同志是有隐情的,小黄同志也是当初在米卢被全面质疑时呼吁“给他一个宽松环境”的主流声音。只是真性情害了他。
    事情过去很久了,但小黄同志还是不能忘怀,我一直想找个机会给他清除一些“冤情”,但在平时文章里写出来有点“此地无银”,所以我终于在给他作的“序”里轻描淡写地说出过去这段江湖疑案,明白的人自然明白,继续骂小黄的就让他继续骂吧。同时我对健翔提出的批评是:央视就是一个象牙塔,里边的人优雅但往往经不起风雨,别价,那么多将军元帅都被打成过叛徒了,你算什么?何况你天天在几亿人民前露脸儿,挣的肯定比下岗工人多几十倍,女儿又长得那么可爱,幸福着哪。

    所以我想给健翔的序中写一句话:天生不吝人,敢做爱谁谁。请谨记。

    突然觉得这堆字儿写得不像“序”,倒有点为朋友开脱之嫌,江湖这么险恶,说不定为了拉兄弟一把倒被一并推将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把以下文字正式为序:

    ——当一个人从少年轻狂之后饱经世事,他要么像人精一样腾挪,要么像男人一样战斗。而我的朋友黄健翔选择的是后一种姿态。这预示着他以前有的优点会发扬光大,以前存在的缺点还会苟延残喘,他要做的是鲜活的自己,而不是乖巧的别人。

    ——当一个最知名的体育解说员跑到隔壁屋子里大声说“我就是欣赏张靓颖”,这证明他不仅有工作,而且还有生活,与时俱进的生活。而我们知道,没有生活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

    ——当一个靠声音表达的人每隔四五年就有一本新书出动,证明他不是简单的“肉喇叭”,坐那儿混个脸熟;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记忆,独立的判断。无论书中写得能不能讨好大众。

    ——当一个人过着外人以为的完美家庭生活时,他却冲出围城净身出门,他未见得是正确的,但他一定是勇敢的,他不要左手摸右手,他要的只是两个字“自由”。这证明一点,黄健翔是个真人。

    ——我觉得我很难与健翔成为真正意义的铁哥们儿,但我会一直和他成为互相颀赏的好朋友,这足够了,像男人一样战斗,首先要像男人一样懂得互相颀赏。他不喝酒也不抽烟常让我觉得遗憾甚至无趣,但如像建宏、段暄那样的酒量我又每每招架不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哪!

    ——一个人建立风格容易,不被风格诱惑难。他在世青赛期间拖长声音说了一句“进球啦……”,当时我也在荷兰没在电视机中听到,但我觉得这没必要,希望健翔不要被来自东南亚或南美那些大舌头解说员引诱——他们都不如你,到了你这个境界了,怎么说都是一朵花了,和他们一般见识干吗?

    ——那次在新浪做11•17的直播节目时,健翔又因为对中国足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发其火,其实他说的都是有些道理的,但没必要那么直给,直给的效果往往让群众的胃一下受不了,碰到险恶的人胃部反应过激,喷你一身秽物怎办?所以我要对你说的是:你是中央台的,目标大,不像我这种江湖狠人,无论是拍板砖拼刀子还是绕着圈子骂人,他们拿我没辄,我不发火他们还觉着奇怪。

    最后一句话最重要,就直接对健翔说了:你的小女儿聪明而漂亮,以后你要和她多多相处,除了足球,这是你的真爱,毕竟,都直奔四张的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03: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题记
感谢足球,感谢生活

   写完这本书,我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灵感,以至于为了这篇序文,编辑们足足又等了两周。我的苦恼是,不知道再说点什么好,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给自己的书写序。
    有一天下午,开车走在北京的二环路上,晴空万里,微风拂面,金色的阳光迎面照进车里,让人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在过去几个月,我的生活分崩离析一片混乱,感受到人性的种种复杂与不堪,同时又突然要面对很多的琐碎家常,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因而一直十分压抑悲观,甚至有些厌世。而这一缕初春的阳光,让我猛然想到:要感谢生活,感谢这段经历,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段生活,我的人生才更加充实、精彩,才有了更多的味道。在这一瞬间,我也想起了自己读过的马拉多纳的自传,想起了自传开头那很长很长的一个“感谢”,迭戈在那里感谢了数以百计的人,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我曾经在读完他的自传后很不理解地嘲笑过他这超长的感谢名单。而在这个下午,在这个时刻,我竟突然明白了马拉多纳的初衷:能够像这样的活着,别说活一生,就是活几天,也已经足够精彩足够快乐——偌大个世界,有几个人能够这样痛快地活一次?当然要心存感激,感谢所有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系的人。我甚至理解了我国的游泳名将罗雪娟的名言:我要感谢所有恨我的人!

    于是,我由衷地写出了下面这些感谢: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没有你们的喜爱和理解,我是不会坚持到今天的。

    感谢所有恨我讨厌我的人,没有你们的存在,我也就失去了进步的意义,甚至失去了再干下去的兴趣。为了你们而干下去,对我这样一个奇怪的人来说,是一种奇怪的推动。

    感谢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这么大个世界,那么多的人,您凭什么就要知道我的名字呢?真的要感谢。

    感谢我的父母,你们操劳了一生,儿子本来应该让你们安度晚年享享清福,没想到自己都快40岁了,又重新回到你们身边,要你们为我,还有你们孙女的健康成长操心受累。

    0

    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无论是我书中提到名字的,还是没有提到的。无论是我们有过私人交往的,还是没有的。你们都是我应该感谢的人。

    感谢我的书中提到的所有的人,包括批评过我和被我批评过的人,议论过我和被我议论过的人,因为,你们都是我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感谢我十几年的解说生涯里说过的所有名字,去过的所有体育场,你们都是我生命的标点。

    感谢我学生时代的老师,特别要提体育老师,我的母校,还有我的同学。因为,正是与你们共度的时光,给了我今天的力量,决定了现在的人生方向。

    感谢所有爱过我的人和我爱过的人,感谢爱。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有了爱,什么都可以。

    感谢足球,是她的魅力给了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荣誉、名气、工作,甚至更多。

    感谢生活,感谢CCTV5。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原本只是我写过的一篇足球评论的标题。书稿未成之前,我把它作为暂时的书名。但它却在我的朋友圈中流传开来。他们用这个标题写了不少评论。既然大家都喜欢这样的题目,我就把它当做书名和勉励我的话吧。其实,经历了真正的战斗的人才能理解,在生活这个战场上,并非只需要舞刀弄枪或赤膊上阵,“战斗”也包含着隐忍、克制、宽容与从容不迫,有时,微笑着面对一切,也是一种战斗。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更喜欢后者。

    其实,和平年代哪有什么真正的战斗。一个人,只要战胜自己,做好自己,他就是胜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04: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题记
黄健翔新书北京首发现场爆棚(1)(图)

  4月8日下午,央视名嘴黄健翔携新书《像男人那样去战斗》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行首发式暨现场签售会。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韩乔生、陶伟,前国脚李明,以及黄健翔在梦舟明星足球队的部分队友均前来捧场。其中包括超女评委常宽,歌星景冈山、罗中旭,零点乐队主唱周晓鸥等知名艺人。众多体育及娱乐明星云集,使得首发式现场极其火爆。以至于王府井书店不得不临时调动保安维持现场签售秩序。记者了解到当日书店售出《像男人那样去战斗》1500本以上。创下了该店五年来签售会之最。
  据悉,世界杯前夕,黄健翔将带着他的新书进行全国签售。成都是继北京之后的第一站。黄本人将于13日抵达成都,与TOM网络携手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体育文化进校园”系列演讲活动,4月15日下午,黄将在西南书城举行现场签售。届时,著名足球记者李承鹏将作为嘉宾出席。签售现场还将播放北京首发式的火爆场面。其中包括张靓影特地从香港发回的DV祝福。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是其自传性作品,主要讲述2001年以来的人生历程。作者以一名普通体育解说员的眼光,全景式地审视并评判中国足球及世界足球,同时也展现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的方方面面。作品内容涉及2001年中国与卡塔尔世界杯10强赛事件的前前后后与内幕事件,中国队两任外籍主教练米卢与阿里汉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有作者同诸多公众人物白岩松、王小丫,张靓颖等人交往的普通生活花絮及精彩人生片段。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题记
黄健翔新书北京首发现场爆棚(2)(图)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题记
黄健翔新书北京首发现场爆棚(3)(图)


[ 本帖最后由 townking 于 2006-9-3 15: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一部分
缘起 足球江湖

    我的2001
    ——我猜中了中国队,但我猜不中我自己……

    公元2001年9月7日,星期五,即农历辛巳蛇年7月12日,时值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这个秋分之夜,本是一年之中平常的日子,不外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然而足球江湖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件发生地远在万里之遥的波斯湾西南海岸,一个名为卡塔尔的沙漠国度。公元七世纪那里曾经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后又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统治了200余年。

    9月7日白露夜,卡塔尔的首府多哈,一个燥热的夜晚。事后回忆起来,当时的气温大约是35℃,湿度30%。也许是那样怪异的天气,才有了那一场古怪的比赛。在那个反常的夜里,面对反常的江湖,某种异样的气氛也让我变得恍惚起来。事后许多人痛斥我的反常和“越位”。但实际上,当时我是非常清醒的,我准确地预言了整个比赛的每一个环节,就像《天方夜谭》里一个未卜先知的巫师。

    当90分钟决定江湖命运的比赛刚刚结束,场内喧嚣嘈杂,我从转播席上起身,准备直冲新闻发布会现场。我要找的人是已经大红大紫、被吹捧为中国足球的救星和神话、数月之后又被打回原形的米卢。这个在中国足球江湖的泥淖中如鱼得水的,被国人一次次奉为神奇教练的外国人,至少在这场比赛里,在我冷眼旁观的视角里,的确没那么英明正确:莫名其妙一反常态地排兵布阵;临战指挥时破绽百出不知所措;打平之后失魂落魄的神态。完全是另一个米卢!

    抑郁满胸的我,看上去还有点情绪失控,但实际上脑子异常清醒。虽说我这人素来喜欢独来独往,但这次我决意要主动找米卢过过招儿。在通往新闻发布会现场拥挤不堪的通道上,没有上场的中国队替补队员张玉宁从人群中叫住我,大喊着:“黄哥,怪不得球迷这么认可你,‘顶多是平’,你的预测太准了……”

    我们很熟,因此他的话有些恭维朋友的意思,不过我没有任何未卜先知的得意。紧接着,我又撞上大牌足球记者李承鹏和董路。在过去几周里,两人一直和我厮混在国家队周围,知道今晚前后一切的来龙去脉,因此深知我的冲动意味着危险。最终,他们还是把我拦在了新闻发布会之外。要是没有他们的善意举动,我和米卢有一场激烈辩论也说不定——当时我满脑子想的是冲上去质问他为什么面对危局坐视不管?为什么他的行兵布阵竟然和对手希望的一样?那样一来,可就爆出国际足坛的特大新闻了。

    假如当时真的得手,也许还能对得起我后来被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痛斥的骂名——当然,这也是事后的感慨了,有谁能说清楚江湖里的事情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江湖中快意恩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一部分
缘起 足球江湖

    我的2001
    ——我猜中了中国队,但我猜不中我自己……

    公元2001年9月7日,星期五,即农历辛巳蛇年7月12日,时值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这个秋分之夜,本是一年之中平常的日子,不外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然而足球江湖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件发生地远在万里之遥的波斯湾西南海岸,一个名为卡塔尔的沙漠国度。公元七世纪那里曾经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后又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统治了200余年。

    9月7日白露夜,卡塔尔的首府多哈,一个燥热的夜晚。事后回忆起来,当时的气温大约是35℃,湿度30%。也许是那样怪异的天气,才有了那一场古怪的比赛。在那个反常的夜里,面对反常的江湖,某种异样的气氛也让我变得恍惚起来。事后许多人痛斥我的反常和“越位”。但实际上,当时我是非常清醒的,我准确地预言了整个比赛的每一个环节,就像《天方夜谭》里一个未卜先知的巫师。

    当90分钟决定江湖命运的比赛刚刚结束,场内喧嚣嘈杂,我从转播席上起身,准备直冲新闻发布会现场。我要找的人是已经大红大紫、被吹捧为中国足球的救星和神话、数月之后又被打回原形的米卢。这个在中国足球江湖的泥淖中如鱼得水的,被国人一次次奉为神奇教练的外国人,至少在这场比赛里,在我冷眼旁观的视角里,的确没那么英明正确:莫名其妙一反常态地排兵布阵;临战指挥时破绽百出不知所措;打平之后失魂落魄的神态。完全是另一个米卢!

    抑郁满胸的我,看上去还有点情绪失控,但实际上脑子异常清醒。虽说我这人素来喜欢独来独往,但这次我决意要主动找米卢过过招儿。在通往新闻发布会现场拥挤不堪的通道上,没有上场的中国队替补队员张玉宁从人群中叫住我,大喊着:“黄哥,怪不得球迷这么认可你,‘顶多是平’,你的预测太准了……”

    我们很熟,因此他的话有些恭维朋友的意思,不过我没有任何未卜先知的得意。紧接着,我又撞上大牌足球记者李承鹏和董路。在过去几周里,两人一直和我厮混在国家队周围,知道今晚前后一切的来龙去脉,因此深知我的冲动意味着危险。最终,他们还是把我拦在了新闻发布会之外。要是没有他们的善意举动,我和米卢有一场激烈辩论也说不定——当时我满脑子想的是冲上去质问他为什么面对危局坐视不管?为什么他的行兵布阵竟然和对手希望的一样?那样一来,可就爆出国际足坛的特大新闻了。

    假如当时真的得手,也许还能对得起我后来被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痛斥的骂名——当然,这也是事后的感慨了,有谁能说清楚江湖里的事情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江湖中快意恩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一部分
缘起 足球江湖

    我的2001
    ——我猜中了中国队,但我猜不中我自己……

    公元2001年9月7日,星期五,即农历辛巳蛇年7月12日,时值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这个秋分之夜,本是一年之中平常的日子,不外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然而足球江湖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件发生地远在万里之遥的波斯湾西南海岸,一个名为卡塔尔的沙漠国度。公元七世纪那里曾经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后又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统治了200余年。

    9月7日白露夜,卡塔尔的首府多哈,一个燥热的夜晚。事后回忆起来,当时的气温大约是35℃,湿度30%。也许是那样怪异的天气,才有了那一场古怪的比赛。在那个反常的夜里,面对反常的江湖,某种异样的气氛也让我变得恍惚起来。事后许多人痛斥我的反常和“越位”。但实际上,当时我是非常清醒的,我准确地预言了整个比赛的每一个环节,就像《天方夜谭》里一个未卜先知的巫师。

    当90分钟决定江湖命运的比赛刚刚结束,场内喧嚣嘈杂,我从转播席上起身,准备直冲新闻发布会现场。我要找的人是已经大红大紫、被吹捧为中国足球的救星和神话、数月之后又被打回原形的米卢。这个在中国足球江湖的泥淖中如鱼得水的,被国人一次次奉为神奇教练的外国人,至少在这场比赛里,在我冷眼旁观的视角里,的确没那么英明正确:莫名其妙一反常态地排兵布阵;临战指挥时破绽百出不知所措;打平之后失魂落魄的神态。完全是另一个米卢!

    抑郁满胸的我,看上去还有点情绪失控,但实际上脑子异常清醒。虽说我这人素来喜欢独来独往,但这次我决意要主动找米卢过过招儿。在通往新闻发布会现场拥挤不堪的通道上,没有上场的中国队替补队员张玉宁从人群中叫住我,大喊着:“黄哥,怪不得球迷这么认可你,‘顶多是平’,你的预测太准了……”

    我们很熟,因此他的话有些恭维朋友的意思,不过我没有任何未卜先知的得意。紧接着,我又撞上大牌足球记者李承鹏和董路。在过去几周里,两人一直和我厮混在国家队周围,知道今晚前后一切的来龙去脉,因此深知我的冲动意味着危险。最终,他们还是把我拦在了新闻发布会之外。要是没有他们的善意举动,我和米卢有一场激烈辩论也说不定——当时我满脑子想的是冲上去质问他为什么面对危局坐视不管?为什么他的行兵布阵竟然和对手希望的一样?那样一来,可就爆出国际足坛的特大新闻了。

    假如当时真的得手,也许还能对得起我后来被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痛斥的骂名——当然,这也是事后的感慨了,有谁能说清楚江湖里的事情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江湖中快意恩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一部分
青萍之末(2)

    时间到了9月7日,中国队转战卡塔尔多哈。100多位中国记者从沈阳跟到阿曼,又从阿曼跟到卡塔尔。我们住在多哈的喜来登酒店,后来中国入世谈判的时候也住这里,中国跟这个酒店也算有渊源了。
    此时,我已经跟队一个多月,看国家队的训练,和教练员、队员以及随队官员接触了解情况。赛前,我和足球报的金焱还绕道从训练场旁门溜进去,爬到看台的高层躲在角落里偷看了卡塔尔队的两次训练。总体感觉是与1997年那支队伍相比人才凋敝、明显退步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说:嗨,卡塔尔足球衰败了,这样的队咱们怎么打不赢呢?照这样子下去我们能赢他100年。由此,我们满怀信心都认为赢球没问题。

    中卡之战是整个十强赛中出线的一个关键战役,只要我们不输,基本上就出线了。如果输掉,卡塔尔7分,中国6分,卡塔尔的积分会就超过我们,排在第一。那种形势下,也许因为西亚联盟的关系,阿联酋和阿曼眼看出线无望,把分数统统送给卡塔尔以成全阿拉伯兄弟,那是很危险的。不过,我当时还比较乐观:因为中国的实力有优势,只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危险可以避免。

    赛前一天晚上,我来到中国队的休息室,队医和领队拉我到更衣室里聊天。看了贴在那儿的出场队员名单,队医老尹问我怎么看,我悲观地说:这场球能平就不错——首先是换了两名前锋曲波和谢晖,锋线上会有一定的隐患。这两人各有各的特点:曲波是快速反击型的队员,谢晖是抢点型的队员,都不是能拿球好的前锋。在这种闷热的天气里踢球,锋线队员是否拿得住球,直接决定了球队的整体体能消耗得如何;其次,吴承瑛停赛,左后卫换了杨璞,他是第一次打重大比赛,搞不好会紧张,和中卫的配合默契有待考验。左前卫马明宇换成了申思,他的技术不错,头脑清楚,踢球聪明,但防守拼抢奔跑能力不行,而马明宇在防守上要强于申思。老尹听了我的这番话,也随声附和道:论头球,谢晖在队里也不是最好的,顶不过老茂(宿茂臻)、小范(志毅)、大头(李玮峰)和(郝)海东。

    与连胜的前两场的阵容相比一下子换了4个人,可是中国队的实力远没有达到换谁上来踢都行的地步啊!而且,在炎热的天气里踢球,队员的拿球护球能力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队伍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为什么西亚球队以前踢球踢得慢?原因之一是天太热,他们不可能快节奏地来回拉锯,那样他们就难以坚持90分钟。

    基于上述情况,我就说用这个阵容能平就不错了,又说早换人还有希望,晚换人搞不好被人家打了两三个,追都来不及了。

    接着我和老尹合影,老尹还给我拍了照、送给我中国队队旗作留念,还特意拍下了首发阵容的名单。之后我又遇见张玉宁,问他为什么不能上?他说谁知道呀。看到马明宇,问他怎么样,能上吗?他说没问题,但是只能服从教练安排。我问郝海东,是不是伤重不能上场?他说:狗屁伤啊?我好人一个,谁知道为什么不让我上。

    比赛开始,卡塔尔队穿白,中国队穿红。这场赛后引发波澜的比赛,其进程倒也简单。卡塔尔上半场右路进攻,一脚远射打在自己队员身上,球折射弹进了我队大门。卡塔尔队领先。上半场中国队场面极为凶险被动,进攻组织不起来,控制不住球,防守混乱,要不是卡塔尔队羸弱,把握得分机会的能力太差,门框帮咱忙,中国队有可能落后两三个球。

    半场休息的时候,坐在转播台前面的技术人员、足协工作人员和国内的助威团早就骂翻了天,足协的官员跟我说:“健翔,你下半场就给我说,曲波和谢晖是中央电视台足球队的水平,那个棒槌!”他们可以随便说话,而我作为解说员可不行,我说什么教练队员根本听不见,想干涉比赛都枉然。下半场到了70分钟还不换人,助威团更是骂声一片。

    不知道是否有指示传达到米卢那儿,下半场最后20多分钟,一直毫无表情按兵不动的米卢才换上宿茂臻、于根伟和马明宇,中国队的实力得到了体现,场上局面彻底改观。体力和心力都已经透支、本来就比我们水平低的卡塔尔队,终于被中国队冲垮了。第88分钟,李玮峰的头球将比分扳平。比赛刚刚结束,有记者看到,在通往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路上,米卢不停地接电话,而且神情沮丧,好像失意的不是卡塔尔人,而是他一样。

    现在回忆一下我那天的解说吧!

    在比赛开始后,我很快按照常规介绍了双方出场阵容,并明确指出了中国队的首发阵容的隐患在于两名前锋的能力特点不适合今天的比赛(请注意并不是说这两名前锋就不好),左路的防守问题可能成为对方攻击重点。我以为观众会记住一个解说员所有的话而不是断章取义,可是,事实证明,人们从来都是只记得住自己想听并愿意记住的话。以下是这场比赛中,我说的几句关键的话,或者说,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歪曲利用的话:

    今天米卢排出的首发阵容出乎意料。

    左路将成为对方攻击的重点,两名前锋护球拿球能力差,这么热的天气球队消耗比较大,左前卫申思的特点不是拼抢和防守,而在这场比赛中拼抢和防守很重要。左后卫也换了人。杨璞第一次打重大比赛,能不能正常发挥水平?

    要是普通的球迷和记者都能猜出米卢的心思,那他就不是神奇教练了。

    如果是由甲A甲B的26位主教练来排今天的阵容,肯定没人会排出谢晖和曲波的组合。

    上半场,米卢的用兵遭到了惩罚。他的行兵用险,被证明是失败的。

    申思把状态很好、没有什么伤病的马明宇换下,令人不可理解。

    曲波太年轻,发挥不好情有可原,派他上场的人,要负更大责任。

    谢晖更是拿不住球的队员,只有头球这一项。

    申思没有突破,只有原地的能力。

    队员们都拼尽了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不用怀疑他们的责任心。问题是,能力是有差别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次迟到的换人,一次迟到的改错。

    很多记者得知首发阵容时,就对比赛做出了悲观的预测。现在我们来看看,米卢还有什么神奇。

    任何一个大牌主教练都有他固执的时候,看不懂的时候,总有一部分是成功的,一部分是失败的,会受到惩罚的。

    下半场扑朔迷离的第88分钟,说来也是命运使然,日本裁判给了中国队一个中场过中线一点左边的任意球。比赛在进行中,我看了一下表时间不多了,定位球是中国队的机会,看看能不能抓住吧;祁宏大脚开出来,李玮峰一个头球攻门!从我在评论席的角度看,头球直接就奔守门员的怀里而去,我心里一凉,没想到电光石火之间守门员左臂一托,皮球弹出,竟然从他身体的右侧飞进了大门,1∶1,太让人高兴啦!我终于出了这口恶气。扳平之后,中国队的气势明显压倒了卡塔尔人。所以当时我说:如果再给我们5分钟或者10分钟,我们甚至有可能反超。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今晚,我为中国队的顽强表现和运气感到激动,为自己成为中国队同一战壕里的士兵感到骄傲。赛后,我还兴致勃勃地照例给新浪写了球评:

    《米卢神奇的昏招让人提心吊胆》

    前两场比赛的连胜,使中国人对米卢的信任变成了崇拜,并且眼看就要变成迷信了。所以,当米卢在阿曼将张玉宁赶上看台,让谢晖首发出场时,没有人敢提出疑问,甚至没有人敢产生疑问。“神奇”的思路岂是凡人能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一部分
青萍之末(3)

     
    但是,当中国队与卡塔尔队的首发阵容和18人名单出台之后,“无知无畏”的我立即在网上大胆地做出了悲观的预言——天地良心,我是多么希望,也是多么相信我们的队伍有实力取胜——可我依然在赛前5个小时做出了这样的预测。如果不是江津的神奇、门楣的帮忙、对手的脚臭和门将的手软,如果不是我们的队员团结奋战,斗志不减,一拼到底,又确实有实力保证,我的预言就很可能变成现实了。感谢我们可爱的队员,无论是否上场,无论是否报名,无论表现怎样,我坚信你们每个人都尽力了。

    神奇得让人看不懂是可以的,但神奇得让人担惊受怕是不可以的。中国足球早已饱受折磨,我们需要一次痛痛快快的胜利,一次一帆风顺的出线,更何况我们完全有这个实力,何必放着不用,偏要弄险?

    神奇得出乎意料、出其不意是可以的,但也不可能场场比赛“语不惊人死不休”,非要用大家都不看好的人来教训我们这些外行。事实偏偏证明,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一定鉴别、判断能力的,尽管真理有时也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场球我这个年轻的外行敢在赛前5小时就断言“不乐观”,而且还有更多与我年龄相仿,对足球认识水平相当的记者,对比赛结果极为担心,对米卢的排兵布阵用人原则产生怀疑,而这又恰恰与卡塔尔队主教练哈吉赛后对中国队提出的三个问号不谋而合:1中国队下半场后半段的阵容为什么不是首发阵容?2为什么不上郝海东?3为什么怕我们队?怕什么?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足球今天应重唱这首歌。“神奇”不能太离谱,否则一步之隔可能变成“腐朽”。但愿下场比赛不会再看见这神奇的昏招儿,否则难免让人有别的想法。

    对我来说,这是离开家乡千里之遥的一个看似平常的不眠夜。然而后来发生的事件却证明,这仅仅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开始。

    宋玉在他的名篇《风赋》中这样写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一部分
“聚贤庄”论战

    聚贤庄——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之中的一处地名。说的是,丐帮帮主乔峰的敌人发英雄帖,在聚贤庄召开英雄大会,商议对付乔峰。乔峰冒死前往。群豪震惊。是日,乔峰与群豪饮酒绝交。酒毕,群豪围攻乔峰。一时间,聚贤庄内天昏地暗,血雨腥风……
    从9月8日凌晨开始,各大网站的体育BBS都在激烈讨论着黄健翔这个话题。一大堆板砖砸过去,此为“倒黄派”。在“倒黄派”看来,黄健翔自以为是,李玮峰的头球给了他一记耳光;他应该用伸出去的拳头堵自己的嘴。但是,在“保黄派”看来,黄某人因言获罪,这是“文字狱”,黄说得没错。网络媒体向来是乐见网民争吵的,于是抓住热点搞起了民意调查,看是“倒黄派”多,还是“保黄派”多……

    一切因中卡之战而起,一切因我而起,但最初的我仿佛是这场猛烈台风的风眼,一切又都异乎寻常显得风平浪静。比赛之后大家回酒店,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那种从现实生活中被剥离的感觉有点像加缪笔下的“局外人”。

    第二天回国,在曼谷转机,周围的记者可能听到国内的一些消息,但都没好意思告诉我。9月9日回到国内,才知道出了事,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了一些外面风雨飘摇的消息。他当然是支持我,劝我别想太多,别在意。我到网上去看,第一时间的感觉是:震惊、失望、被出卖!因为我是一片赤子之心。

    我不喜欢谩骂。当然,谩骂也是一种排遣郁闷和压力的方式,例如北京工体时常上演的万众京骂大合唱。当一种声势浩大的谩骂准确无情指向某个具体的个人时,让人觉得仿佛“文化大革命”重新上演了。也许是我从小的成长环境特别简单,没受过什么挫折,在那样千夫所指的情形面前,我才明白一个人的渺小与百口莫辩。在中国人的历史情结中,有一种叫做颠覆性或破坏性的潜力,只要时机合适,随时都有人出来烧杀、打砸抢,然后是出卖、背叛、诬陷……革命性意味着重生,与此相反,破坏性意味着毁灭一切。

    网络上专门开辟了“炮轰黄健翔”专辑,直到现在,如果你有兴趣,仍然可以搜索到很多当年的密集炮火留下的“弹坑”:

    怒言:请黄健翔闭上乌鸦嘴

    中国足球正在走向世界的路上挣扎,日韩不在的亚洲十强赛是中国队又一次冲出亚洲的极好机会。比赛刚过三轮,中国队出线又现危机。中国队凶多吉少的兆头不是来自本组四队,不是来自米卢,也不是来自中国队球员,而是来自黄建翔们。

    先看黄建翔:解说词中一是挑拨离间的语言多于足球比赛过程的语言,不是米卢打击报复,就是队员之间矛盾重重;二是对队员不是捧杀就是棒杀,某队员踢了一场好球就吹上天,下一场踢不好又贬到地;三是偏袒语言异常明显,对某些队员不管踢得好不好总有理由开脱,某些队员踢得再好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包括甲A联赛);四是不利于中国队员拼搏的语言太多,他队队员都是假摔,中国队队员摔倒都是裁判太黑,输了球多是裁判、教练和伤病的原因,久而久之,队员还有什么拼搏精神可立?反正都有客观原因。还有很多,就不多说了,因我打字太慢。请黄建翔好好向韩乔生和广东电视台的足球解说员学习学习,虽然出错较多,但公正、实在。另外,请黄建翔千万不要再预测中国队出线结果了,你的嘴太乌鸦了。用你的预测去买足彩吧,我们没有红眼病。

    再看黄建翔们:对中国足球的报道和评论简直是汉奸语言,大赛之中不把精力放在足球比赛上,而是费尽心机搜罗官员与教练、教练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只言片语,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他们又太实在,一听就信,每次大赛如此,中国足球何有出头之日;某些记者提出的狗屁问题得不到回答,就大肆讽刺挖苦和攻击,做出老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B组谁是强队,全国球迷已经都分不清了,因为黄建翔们一个星期换一个,每个星期都有分水岭,1分还比3分强,真是:阿Q精神大发扬,幸亏米卢汉语差,翻译千万闭好嘴,不然难煞米老头。

    最后请求黄建翔们在中国队出线前闭上乌鸦嘴,好好看看“马家军调查”,不要向赵瑜那样,让中国田径一块金牌拿不到就心情舒畅了。十强赛后,随便你们怎么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二部分
傻子哥哥:傻眼瞧十强之那张臭嘴

    再看这一篇:
    傻子哥哥:傻眼瞧十强之那张臭嘴

    说实在话,卡中之战的电视直播看到下半场15分钟时,我几乎被黄健翔的那张臭嘴叨叨得快要崩溃了,我实在不能忍受一个小丑一般的解说员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失态,这种失态给我的直接感觉就是黄健翔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绝对是一个小家子气十分浓厚且输不起的赌徒!不就是一场足球比赛么,至于把别人贬低得一无是处么?更何况是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米卢!

    米卢在本场比赛的用人之处本来无可非议。谢晖的状态低迷决不是米卢的错,从十强赛今后的比赛考虑,谢晖状态的调整用在球场上真刀真枪的途径来得更快,而连续两场比赛都获得首发的谢晖确实没有给米卢争脸,难道这也是米卢的错?谁又能保证宿茂臻、郝海东、张玉宁首发上场就能够建功立业?于根伟不能首发是他要顶替祁宏的位置,与前锋毫不相干!

    别以为自己看过几场足球、解说过几场比赛就跟个专家似的,米卢在十强赛之前我看就你们几个鸟记者的猜疑大,什么马明宇老了跑不动了,什么李明不在右路怎么办,什么杨璞的入选是用来气孙继海的……似乎米卢手下的这些队员没有顶用的!结果两场比赛下来,你又开始见风使舵,什么马明宇不上左路申思不行,于根伟不上谢晖差劲曲波能力有限……啊,呸!!!

    我劝你黄健翔,最好收起你那张臭嘴,尤其是在解说比赛时少用那些祥林嫂一般的语言来恶心观众,观众都是些活生生的人,不愿意在比赛紧张的时刻听你唠唠叨叨,更不愿意听见你贬低米卢抬高自己的混账解说!对于米卢,希望你能够放尊重,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电视机前的广大球迷观众。米卢的所作所为他心里有数,队员状态的好坏、伤病的情况你清楚不过米卢!!!

    或许我的话严重了一点,但是我确实已经忍无可忍!幸亏最后一刻我们扳平了,要不我看你赛后还不把米卢吃了,什么素质!实在有损央视的形象。就这样我听你的解说,到最后给我的感觉都是由于你的调兵遣将才得以取得最后的平局。你好好思考一下吧,别太张狂!

    当然也有人认为我是忠实而热情的球迷中的一员,并且认为解说评论的权力与资格不是谁能够赋予的,而是我这个位置上本来就应该有的。因此针对我的解说,《足球》报的李承鹏曾给出这样的解释,也权且算是反击的炮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2: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二部分
不是在声援黄健翔

    评论的舌和大众的胃——不是在声援黄健翔
    在这个时代,评论家是痛苦的。在大众趣味与个人价值标准中他必须像永动机般进行调节,不幸的是,两者通常是分裂的。

    评论家是舌苔,大众是胃,评论家竭力调动每一粒味蕾,但胃不见得买账。当胃的要求与舌的判断出现反差时,胃便要反抗。

    比如黄健翔,这个自1996年“冲冠一怒”后便日趋平淡的评论人,由于9•7之夜很个体情绪化的发言,便遭到胃们的反击——大众的生理现象,就是一种“反刍”。

    一个大众传媒的评论人,必须代表着大众立场;但彻底大众趣味化,将以个人标准的泯灭而丧失真正意义的大众立场。那种端坐镜头前照本宣科的人,只是一具“肉喇叭”。

    黄健翔说了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大众对此事采取的态度——舌头并不重要,它只是胃的探测器,大众的表达工具。当它不能满足胃的需求时,大众必须疯狂地否决它!割掉它!舌沦落为胃的附庸。

    这种“反刍式”的大众运动在任何一个历史时刻都会出现,它不是反动的,但是危险的,——因为这种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纠正错误,而是为了排斥“大众的异端”,谁与大众对抗就要砸死它,粉碎它,再踏上一万只脚!

    而我恰恰认为足球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人文性与兼容性,或者说它的民主性。作为一个评论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个体价值标准来“代入”大众立场。在津津乐道于“黄解说”一万次个人判断后,大众突然不兼容了,因为舌头被认为成了胃的叛徒。

    对于中国足球,胃所要的并非它应该要的!很多时候,胃需要舌头来欺骗它,麻痹它。这是另一种类型的“饮鸩止渴”,对于中国足球,“下毒”好于“解毒”。

    因此,多数人对于“十强赛”出线的意义认识仅在于“出线”,这个饱受摧残不成人形的群落,在慌张绝望之际把“出线”当成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圈,谁敢在上面扎针,谁就被第一个扔进海里。

    我想说的是,当两胜一平铸就金光大道的时候,当中国球迷一夜间发现太阳离我们如此之近的时候,大家被眩目的光芒射得失忆了——忘记了“出线”对于中国足球的提升不是决定性的,忘记了太阳并不能照遍所有的阴暗旮旯,忘记了朝鲜人早在几十年前就玩过一次世界杯而牙买加人在世界杯上被阿根廷队像烤串吃掉现在已经入围的还有塞内加尔这个大多数中国人分不清是东西南北那个非的国家。

    与此同时,荷兰队已经香消玉殒,德国队还在苦苦挣扎,葡萄牙队则有可能很耻辱地与亚洲某支烂队打两场附加赛。

    2002世界杯不过如此,十强出线不过如此,出去了又怎样呢?与其像这样抽到一支上上上上上上上签冲进去摸一把,还不如像威尔士,做一个优雅隽朗的“特立独行的猪”——但大众不干,只需要一种简单充实感的大众的胃发出囫囵吞枣的声音:“我要,我就是要那个。”

    不是在声援“黄解说”,他并不代表真理,“黄解说”的错误在于长时间随大众洪流猛冲后突然拔腿向后,并在群情激昂的时候说了一句“这孩子一定要死的”,所以他被继续向前的人们撞得头破血流。但我想这好过亿万只扩音器里每次都传出一种声音:这场球,既要加强进攻,又不能丢弃防守;既要发挥中国队两翼齐飞的特长,又不能忽略中路;中国队有很多机会,关键是能否把握机会……一种对辩证法进行庸俗的声音。

    大众的胃——并不永远都是理智的。如同风靡欧美的一档电视节目《生存者》所揭示的:“当我饿的时候,我就喝水,它不能提供养分,但它在胃里给我一种充实感,我可以欺骗自己。”——摘自《生存者》最后一批生存者科比的访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二部分
网友球迷“叼得一”说(1)

    网友球迷“叼得一”说:
    中卡之战结束后,网上有不少人对黄健翔在这场比赛中的解说横加指责,进而连篇累牍地对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口水战,这让俺有点儿莫名其妙。正如一些网友所说的:这让人回忆起曾经的那个“文字狱”的时代。

    黄健翔在中卡之战的解说过程中也许表现出了一种超出其央视解说员身份的激情,但对这个问题的是与非俺根本就不关心。至少在这场比赛之前很久,俺们就已经习惯于黄健翔用这种感性的方式来表达,俺们所熟悉的黄健翔就是那个在比埃尔霍夫射进黄金入球的时候能够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的家伙,这个家伙让俺们感觉到亲切,在那个时刻他能够跟俺们这些穿着背心裤衩坐在电视机前的球迷们一起欢乐或者一起悲伤,尽管他在电视机里,但他是俺们中间真实的一员,这才是黄健翔。

    有网友罗列了很多黄健翔在中卡之战解说中的原话,主要是一些对于米卢排兵布阵的非议和对一些具体球员的评说,不少人把这当成黄健翔的罪证,但说实在的,就罗列出来的这些原话来讲,俺个人觉得他说的百分之百正确,甚至无一字不恰当。在中卡之战中指责米卢的排兵布阵与支持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并不矛盾,如果他在解说中没有及时地、勇敢地把他的这些思考表达出来,那俺倒要怀疑他的用心何在了。

    黄健翔在解说中绝不是一个不犯错误的人,他在解说中犯的错误可能要比其他的央视解说员还要多一些,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他从来不做四平八稳状,从来不装出面面俱到的嘴脸,他经常使自己满腔的激情溢出央视解说员的职责范围,他经常带着一个超级球迷的眼光和心态坐在央视的直播室里,这才是俺们尊敬的黄健翔,是属于球迷的黄健翔,而不仅仅是属于央视的黄健翔。从球迷中涌现出这样一位英雄占据了央视解说员的位置,俺感到非常欣慰,这毫无疑问是中国球迷寥寥可数的幸福中比较值得珍惜的一种幸福。至于他自己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俺既不知道,也不关心,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俺所关心的是:如果将来某一天他的解说不再有任何错误,如果他失去了棱角和激情,那才是球迷的悲哀,那才是央视的悲哀。

    总之,在那个特殊的时间段,我被一些人骂做“狗屎堆”,也被另外的一些人称为“里程碑”。一个人的命运被突如其来的事件左右摆布,身不由己,这种感觉就是荒诞和无奈。

    故事被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演绎,诉诸笔端渐渐成为传奇或小说。不过,所有鲜活的故事,在近似戏剧般地荒诞演绎之后,那些事实的真相和由衷的表达,又有谁去真正在意过呢?

    从卡塔尔回国之后立即陷入争论的漩涡。我的好朋友白岩松说我太不会保护自己了,干这行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体育中心的领导马国力说他听到一些议论,问题不算太严重,而且按照事先的安排,接下来的比赛不由我解说,正好可以休息。

    几天之后到体育中心上班,会上我被点名批评。原因是有位观众给台里发来了传真,领导转过来了。我仔细看了这封传真的观众意见,满纸毫无根据的谩骂和人身攻击,最可笑的是这位老兄自己在传真的一开始就声明自己很少看足球比赛,却大肆批评我这个解说员“一向”的“无赖混账”、“素质低下”——天啊!领导在传真上的批示:“要有大台风范!”我真想不通,如果真的那么在乎观众的意见,那该被批评甚至离开这个岗位的,大有人在,决不是我!而且,如果我真的一向如此,那岂不是各级领导严重失职,怎么能把这样一个人放在中央电视台的话筒前那么多年呢?!这不是开国际玩笑么?接着体育中心开会,领导传达说要注意个人情绪,不要把自己当成球迷。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成球迷有什么不对?可我并不是简单的把自己当成普通球迷随便乱说。我是满怀着对中国足球一片赤诚之心和必要的专业标准为观众服务。难道一个中国球迷看着自己的球队能赢却不赢,可以无动于衷吗?!很多媒体采访我,希望我说点什么。当时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说了也没什么用。自己又没做错什么,没有什么可辩解的,至少在当时那种气候下辩解不如沉默有力。也许这就是我理解的大台风范吧。

    网络上有网友冒名顶替代我发表“个人声明”和“内心独白”,说我不是“倒米派”,因为那个时候“倒米派”就像反革命,人人喊打,都在赶紧划清界限。

    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我不需要什么个人声明和独白。我只是做了一名体育解说员职业范围分内的工作。我的理解是:我没有错,没必要跟那些胡乱骂人的人解释和申辩!于是,我委托新浪网发表了这份特别声明:

    我从未发表过任何声明也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1年09月12日14∶51新浪体育)

    最近,在部分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登载了类似“黄健翔给全国球迷的公开信”、“黄健翔个人声明”等文章。在此,黄健翔借新浪网郑重向广大网友和球迷发表声明:

    在中卡之战之后我从未发表过任何声明,也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所有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的所谓黄健翔的个人声明等等文章,纯属部分球迷和网友出于制造恶作剧或其他目的而捏造的。我将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在新浪网竞技风暴发表有关中卡之战解说的正式声明,而且新浪网竞技风暴将是我发表此正式声明的唯一网站。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观众和媒体的愚昧无知。一位观众不知从何处找到我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说要教育我,让我承认错误,说我越俎代庖,干扰比赛。这位老兄也许不知道足球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听不见我的解说,更不会因为我说了什么使比赛受到干扰。不过,比观众了解情况的一些媒体居然也跳出来炮轰,个别媒体还采访球员家属,指责我的工作。

    这些媒体可笑之处在于,他们的关于那场比赛的评论文章,也都是对米卢用兵不当和一些队员的表现不佳的批评啊!我认为对球员的评论是客观公正的,是对事不对人的。明明踢得不好,我不能说你好。我没有人身攻击,没讽刺挖苦。我只是说这场比赛踢得不好,或者这场比赛情况不适合你。

    但是,我的一腔热情和不谙世事让我忽略了这种危险,以至八面秋风。现实证明:体育解说员也许像挖煤工人一样,属于有一定危险系数的职业。

    有些人把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建立在扭曲或打折的信息基础之上,然后通过网络迅速发表一己之见,这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孟子说,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这些人为什么可以随便说话,因为他没责任。但是这些人忘了,伤害一个人很容易;忘记这样的伤害就很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2: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二部分
网友球迷“叼得一”说(2)

    回国之后,我照例转播周末的外国联赛。到了十强赛中国队胜利出线以后,我休假在家,出去旅游,连续两周没有出现在周末的转播里。于是网络上传出消息,说我要离开中央电视台,去凤凰卫视当体育评论部主任,各种小报也添油加醋炒得沸沸扬扬。大概有人打电话到台里询问我的情况吧,终于有一天,我的同事韩乔生打电话找我,他说:小黄,外面传说你要辞职,要去凤凰。当时我已经几天没上网,还不知道这种传言,我告诉他根本没这回事。又过了两天,体育中心领导马国力拨通我的电话:“辞职这样的大事你都不跟我说一声?台长问起你的情况,我却找不到你。”于是我赶紧解释……
    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的休假是打了报告的。

    从此好像我不能休假似的,每年一休假,外面就有种种传闻,如我要去凤凰卫视、去ESPN、去东方卫视;也有说我又被“封杀”等等。害得替我转播的同事,比如刘建宏和段喧,常常要特别地说明“健翔是休假了”。这样的情况延续到2005年冬天,也许2006年以后就不必这么麻烦了?

    2001年9月那段时间,心里很难受,觉得就像世界崩塌了。最严重的后果是让我好像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安全感,怀疑世界上有没有公平、公正和良心?以至有过辞职不干的念头。有朋友安慰我说:你从1995年出道,一切来得太顺,这次磨难算是一种平衡吧。我的父母说人活着总有磨难,要能经得住,得坚持。转念一想,我没做错,凭什么要走?!我要做下去。

    后来,人民网做了一个调查,有92%的网友希望我继续解说剩下的十强赛。

    时间很快到了2002年3月份,台里已经风平浪静,通知我解说韩日世界杯。对我来说,这是意料之中,同时也是我应得的结果。但在此刻,这样结果似乎又显得分外来之不易。乔峰在聚贤庄惨烈地力战群雄,最终他获胜了。在这场关于“中卡之战”的论战之中,我也获胜了。

    我战胜的,是我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2: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第二部分
神奇教练

    “9•7中卡之战”之后,南方有一家体育报纸采访了比赛中表现不理想的球员的家人,利用球员家人的话对我进行指责。但他们忘了,我的解说并没有把矛头指向个人,我说过队员的责任心和努力不用怀疑,包括他们的荣誉感,只是个人能力、特点不一样。足球场也是名利场,球员谁不想有成功露脸的机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谁上场谁露脸,家人也风光。这里面有太多方方面面的利益:广告、奖金、知名度。这种情况下,表现不佳球员的家长在这家报纸诱导之下对我进行抨击,仿佛表现不佳的不是他们的儿子,而是我。对此,父亲劝解我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球员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时至今日,可能大家对当时的纷争,都会有新的理解。
    在2005年,这家有着雄厚财力支持的体育专业报纸居然办不下去停刊了,他们的关门堪称中国体育传媒行业的“安然事件”,轰动江湖。那么大的家业,号称每年可以花6000万的,居然还没有我一个人能坚持;而我,只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而已。

    几年以后,其中一名在那场表现不佳的前锋队员在德国踢球时接受国内报社记者采访,重提“中卡之战”的这件事。球员很不客气地说我“不懂球”,说他当时是感冒了两天,一直在打点滴。米卢让他上场,他已经很拼命了。我不明白米卢为什么会这样用人,在近40度高温的天气下,让一个感冒两天的球员上场,这分明是在毁人啊。这名球员的话证明了我当时的判断:用他上场是错误的,而且他的表现的确是失常的。再往后的比赛里,米卢再也没有给他1分钟上场的机会,但是在我的眼中,他仍不失为一名有特点的前锋,米卢这么做,也太不近人情了。

    2001年底,《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对着《足球之夜》的镜头说:“对卡塔尔的客场比赛米卢就是故意不想赢”——终于有人公开说米卢是不想赢了!他的分析是:五个队的一个小组打一个双循环,有点类似于小联赛,米卢就是故意不胜卡塔尔。如果胜了卡塔尔,卡塔尔就不会在别的比赛拼全力,是要留着卡塔尔与其他球队血拼。

    这个逻辑真是太奇特太有趣了——大概没有一个精神正常的中国人甘心看着中国队能赢却故意不赢球,能拿分却故意不拿分而去看对手们火拼的热闹。

    米卢不是中国人他没有精神失常,他怎么想我们不得而知。而我想的是赢球拿3分,管他们之间怎么搞呢?3胜得9分,几乎肯定出线了啊!不论马德兴的说法有无根据,至少他认定米卢是不想赢球,至少说明当时现场有更多记者都看出米卢的反常,只是因为后来的平局和舆论对米卢的一片喝彩声浪而闭上了嘴巴。

    也许,世界上有许多秘密,局外人是永远不会知道的。足球比赛中不可知的因素太多了,足球江湖深不可测。米卢这样的教练为什么在离开我们这里后失业两年,没有一个俱乐部愿意要他?为什么在他的辉煌经历当中,很少有执教欧洲的职业俱乐部的经历?难道人家看不明白米卢?还是我们看不懂他?

    “中卡”之战后,《球报》记者郝洪军的一篇名为《黄健翔离魔鬼多近?》的文章广为流传。它或许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5-4 1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