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4|回复: 1

[天声人语] 天声人語(10月12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2 17: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声人語】2006年10月12日(木曜日)付

 そろって小さな手をあげて、園児が道を渡ってゆく。そばを犬を連れた人が通る。色づいた木々の葉が散りかかる。こんな情景が身にしみるのは、深まる秋のせいだけではない。北朝鮮が核兵器を手にしたとすれば、今ここにある当たり前の平和が、いつか揺らぎかねないからだ。

 孩童们高举小手穿过马路。。。一个牵狗人从身边走过。。。着了秋色的各种叶子纷纷飘落。。。
 有感于这样的情景不只是因为秋深。更是因为北朝鲜果真掌握了核武器、现在这理所当然的和平或许哪一天就会动摇。


 1914年に第一次世界大戦が始まったころ、ドイツの作家ヘルマン・ヘッセは「平和」という詩を書いた。「みんなそれを持っていた。/だれもそれを大切にしなかった……おお、平和という名は今なんという響きを持つことか!」(高橋健二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下了一首诗「和平」。「我们都曾经拥有/我们都不曾珍惜。。。。。。噢、和平。如今你是这么的震人心弦。」(高橋健二訳)。

 開戦で、学者や作家は感激的な調子で愛国心をあおった。世界市民的な思いが強かったヘッセは、住んでいたスイスの新聞に書いた。「愛は憎しみより美しく、理解は怒りより高く、平和は戦争より高貴だ」

 开战后、学者与作家们开始用激情四射的论调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世界公民意识强烈的黑塞却在他定居的瑞士的报纸上这样写道:「爱比憎恨美好、理解比愤怒美好、和平比战争更珍贵。」

 彼は裏切り者、売国奴とののしられ脅迫を受けたという。それでも二つの大戦に反対し続け、終結した45年に「平和に向って」を書く。

 有人骂他是叛徒、卖国贼。据说他还受到过威胁。但他依然坚持反对着这两次大战、并在大战结束的45年写下「走向和平」。

 「『平和!』だが、心は敢(あ)えて喜ぼうとしない。/心には涙のほうがずっと近いのだ。/私たち哀れな人間は/善いことも悪いこともできる。/動物であると同時に神々なのだ!」。度重なる戦禍の果てにようやくたどりついた平和の重みとかけがえのなさが感じられる。

 「『和平』来了、我却不敢因此而窃喜。/因为在我心里、眼泪离我更近。/我们这些可悲的人啊/善恶均能为之。/因为我们既是凡人又是天神!」。诗让人有感于接二连三的战火后终于到来的和平的沉重与弥足珍贵。

 暴走する北朝鮮の「核」を、どうしたら不発のまま終わらせられるのか。この難問については、「国益」を超えた「人類益」の立場で、ことにあたってほしい。各国は今の世界にだけではなく、未来に対しても大きな責任を負っている。

 北朝鲜不顾后果的核试验、如何才能不发而终呢?思考这个难题的时候、要超越「国家利益」、而站在「人类利益」的立场上才好。各国不仅仅要对如今的世界负责、同样对未来也有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2 1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塞的和平(天声人语061012)

そろって小さな手をあげて、園児が道を渡ってゆく。そばを犬を連れた人が通る。色づいた木々の葉が散りかかる。こんな情景が身にしみるのは、深まる秋のせいだけではない。北朝鮮が核兵器を手にしたとすれば、今ここにある当たり前の平和が、いつか揺らぎかねないからだ。

  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齐刷刷高举着小手,穿过马路。旁边走过牵狗的行人。街树上,树叶已换了颜色,萧瑟欲落。这样的情景是如此地让人感怀,也并非全是浓重的秋意之故。或许还出自另一种担心:如果北朝鲜掌握了核武器,则有一天将势必打破目前这种平淡无奇和平景象。

 1914年に第一次世界大戦が始まったころ、ドイツの作家ヘルマン・ヘッセは「平和」という詩を書いた。「みんなそれを持っていた。/だれもそれを大切にしなかった……おお、平和という名は今なんという響きを持つことか!」(高橋健二訳)。

  1914年一战爆发时,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了一首题为《和平》的诗。“人人有过/谁也没珍惜过……哦,和平这个词,如今又有着怎样回响呢!”(高桥健二日译)。

 開戦で、学者や作家は感激的な調子で愛国心をあおった。世界市民的な思いが強かったヘッセは、住んでいたスイスの新聞に書いた。「愛は憎しみより美しく、理解は怒りより高く、平和は戦争より高貴だ」

   开战后,学者和作家们都以激动高昂的情绪煽动着人们的爱国心。可有着强烈的世界公民意识的黑塞,在他当时所居住的瑞士给报纸写了这样的文章。“关爱比仇恨美丽,理解比愤怒重要,和平比战争高贵”。

 彼は裏切り者、売国奴とののしられ脅迫を受けたという。それでも二つの大戦に反対し続け、終結した45年に「平和に向って」を書く。

   据说他曾被人骂作叛徒、卖国贼,受到过恐吓。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反对两次大战,在二战结束的1945年,他写下了诗歌《迎接和平》。

 「『平和!』だが、心は敢(あ)えて喜ぼうとしない。/心には涙のほうがずっと近いのだ。/私たち哀れな人間は/善いことも悪いこともできる。/動物であると同時に神々なのだ!」。度重なる戦禍の果てにようやくたどりついた平和の重みとかけがえのなさが感じられる。

    “‘和平’了,可心还不敢欢跃/眼泪仍未远去/我们可怜的人类啊/善恶皆能为之/是动物也是神灵”。诗歌让人充分感受到历经战乱之后所得的和平之沉重和珍贵。

 暴走する北朝鮮の「核」を、どうしたら不発のまま終わらせられるのか。この難問については、「国益」を超えた「人類益」の立場で、ことにあたってほしい。各国は今の世界にだけではなく、未来に対しても大きな責任を負っている。

    如何才能使一意孤行的北朝鲜“核祸”在爆发之前消于无形呢?希望人们能站在超越“国家利益”的“人类利益”的立场上来处理这一难题。因为各国不仅担负着对于当今世界的责任,也担负着对于未来的重大责任。



相关链接:

黑塞自传

我于1877年生于黑森林的卡尔夫市。父亲是德国人,生于波罗的海岸边的爱沙尼亚。母亲出生在一个施瓦本地区的家庭,是法籍瑞士人。祖父是医生,外祖父是传教士、研究印度的专家。父亲也曾一度在印度当过传教士,母亲年轻时在印度住过几年,从事传教工作。

我童年时代是在卡尔夫市度过的,中间曾去巴塞尔住过几年(1880——1886)。我们一家人是由几个不同国籍组成的,现在又加上我成长的经历 我成长在两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中,他们各自操着不同的方言。

我大部分的学校生活是在符腾堡的寄宿学校度过的,有一段时间在莫尔布隆修道院的神学院读书。我是优等生,拉丁文学得不错,但希腊文成绩一般。我不是个唯命是从的孩子。我好不容易才适应那个虔信的教育机构,那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压制和扼杀人的个性。从十二岁时起,我就想当诗人,但苦于找不到正常的或者说是正式的道路。我离开了神学院和中等学校,跟一名技工当学徒。十九岁时,在图平根和巴塞尔的书店和古玩店工作。1899年底,我发表了不大的诗集,接下来又发表了一些小部头的著作,都没有引起注意。直到1904年,我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德》,一举成功。本书写于巴塞尔,在瑞士出版。我放弃了卖书的工作,和一个巴塞尔女子结了婚,生了几个儿子,迁居乡下。那时乡村生活远离城市和文明,正合我的心意。自此,我一直乡居度日。先在康斯坦茨湖畔的海因霍芬,住到1912年;后又迁居伯尔尼郊外;最后迁居现在的住处:卢加诺附近的蒙塔格诺拉。

我于1912年定居瑞士以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越来越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自从我率先向大规模的鼓动和暴力发表一些审慎的、表示抗议的言论以来,不断地受到来自德国的攻击,辱骂信纷至沓来。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当局对我的仇恨达到了顶点。然而,我年轻一代人中赢得了追随者,他们按照国际主义以及和平主义的方式思考问题;我得到了罗曼•罗兰的友谊,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他逝世;我还得到了印度和日本人的同情,他们和我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思想一致。这样,德国官方对我的仇恨也就得到了补偿。希特勒倒台以后,我在德国又得到了公正的评价。但我的著作已部分被纳粹分子查禁,部分在战争中被毁掉,一直未在德国再版。

1923年,我放弃德国国籍,取得瑞士国籍。第一次婚姻破裂以后,我独居多年,后来又结了婚,我的好友在蒙塔格诺拉盖了一幢房子,供我居住。

1914年前,我一直爱好旅游。我常去意大利,有一次还到印度住了好几个月。从那以后,我几乎完全放弃了旅游,十多年来,我从未离开过瑞士。

我是希特勒统治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在这十一年里,我一直工作,写成了《玻璃球游戏》(1943),这是部长篇小说,分两卷出版。完成了这部长篇以后,我患了眼疾,又因年迈,疾病日渐增多,不能从事较大部头的创作了。

在西方哲学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有:柏拉图、斯宾诺莎、叔本华和尼采;还有历史学家J•布克哈德对我也有影响。但他们对我的影响都不及印度和中国的哲学对我的影响那样大。我和美术一直有不解之缘,但我更爱好音乐,并小有所获。我的作品里大都提到过音乐。我认为我最具特色的作品是《诗歌》(选集版,苏黎世,1942);小说有《克努尔普》(1915)、《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和歌尔蒙德》(1930)、《东方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回忆录》(1937,增订版,1962)里载有许多自传材料。我的政论文集最近已在苏黎世出版,书名《战争与和平》(1946)。

先生们,我这里写的只是个简略的提纲,希望它能满足你们的要求。我的健康状况不允许我写得更全面一些。


和平

人人有过和平,
谁也没重视和平,
它的甘泉曾使人人感到凉爽,
哦,和平这名字,如今听来怎样!

这声音是那样遥远而迟迟,
是那样满含沉重的泪花,
谁也不知道它何时来到,
谁都满怀希望地盼待着它。

总有一天会欢迎你,
第一个和平之夜,
温柔的明星,那时,你终于
在最后战斗的硝烟的上空出现。

每个夜晚,
我的梦仰望着你,
焦躁的积极的希望已经预感地
要从树上采摘黄金的果实。

总有一天会欢迎你,
另一个未来的曙光!
当你从血泊和困苦之中
出现在我们尘世的天空之上。

注: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和3日德国先后向俄国、法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迎接和平(为巴塞尔电台庆祝休战而作 1945年10月)

从仇恨之梦和杀气中
醒来,经历过战争的霹雳
和残杀的喧嚣还感到耳聋眼花,
习惯了一切的恐怖,
现在,疲倦的战士们,
放下他们的武器,
放下他们的可怕的日常工作。

“和平!”这个声音
象从神话和孩子的梦中传来。
“和平。”人们的心
还不敢欢跃,反觉得泪珠难忍。

我们可怜的人类,
能成为善人或恶人,
动物或神灵!痛苦和耻辱,
今天是怎样压倒了我们!

可是我们在希望。在胸中
满怀着爱的奇迹的
热烈的预感。

弟兄们!我们有了
回到精神和爱那里去的归路,
通往一切失去的
乐园的大门也为我们敞开。
 
要求吧!希望吧!爱吧!
世界又重新属于你们。

注: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年。是年5月9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希特勒于4月30日在柏林自杀。8月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随后,日本亦宣布投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8-24 0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