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设计整体结构没有问题,但局部的强度还是不够;
②没有统一的校表基准、取数基准,造成各个加工工序的累积加工误差;
③导柱没有起到精定位的作用,注塑出现偏胶时采取强行挤压耐磨块,导致导柱的定位失效;
④加工工艺统一不够完善,导致在加工的质量不稳定;
⑤没有对重要的定位尺寸、成型尺寸作必要的检查、测量。
⑥注塑时,因定位强度、定位精度没有达到要求,在强大的注塑压力下容易产生侧壁的受力不均衡,加大偏胶的幅度。
① 设计方面会针对此模具制定一套更详细的设计标准,同时在设计时加强改善模具的强度。
②取数基准、校表基准。取数基准:接近模板的中心位置分中(目的是防止因工件变形造成碰数位置不一样);校表基准:以基准角最长的边为校表边(目的是防止其他三条边不平行或不垂直);
③导柱与耐磨块一起起精定位作用,耐磨块规定只可以有0.10MM的偏移范围;
④制定统一的CNC加工工艺,对A1板、A2板、推板、B板、后模规定详细的工艺流程表和加工参数表;
⑤A1板、A2板、推板、B板、后模在CNC、EDM加工完成后,在下机前必须自检,在指定的位置做好测数并记录结果;
⑥深框超过250MM(胶位)以上的模具,后模CNC加工时胶位部分先预留0.1MM的余量,作为第一次试模时因注塑压力不平衡造成偏胶的调整量。第一次试模后根据实际的偏胶情况,后模胶位部分再加工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