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
(宇宙数学和物极必反论)
易亚苏
开篇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为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而来。
人类已完整发掘的有四大古文明,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4000年)、古代两河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500年)和古中国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文明应该是相对思想而言,人具有思想以后才会有人类文明。
人具有思想的历史如果以非洲的“南方古猿”作为起点,思想至少存在有300万年;如果以“原始智人”作为起点,思想至少存在有10万年;如果把“晚期智人”作为人类文明的起点,思想也至少存在有近5万年。约公元前5000年以前,古代苏美尔人就在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繁衍生息,并于约公元前3500年以前建立起奴隶制城邦国家。苏美尔人建造的“苏美尔”古城是我们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文明遗迹之一。人类学家普遍认为“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在希腊语中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传说中和《圣经》故事里都有“两河流域”文明断断续续的记载。
人类文明源远流长是一部读不完的老书,也是一部读不太懂的老书。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人类的文学家生于约公元前339年,中国古代战国末期楚国丹阳(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均。屈原《天问》连问苍天172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领域。屈原追求真理的话我们要永远牢记。
屈原为何要“天问”?因为人类到了温故知新的时期。
一、人的观念
人的观念,也是人的思想。思想是人最弄不明白的东西。21世纪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思想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宇宙的奥秘
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首先从某个人发现宇宙奇怪的自然现象开始。人的奇怪是人在自问,问是人思想作用。人何时才具有思想,目前我们尚无法得到有充分证明的定论,人思想的形成先于人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有思想也就具有了本能,人的本能是求生和求知。人类在地球上生息、繁衍得到不断进化,人的思想也得到不断提高。人在改造地球的同时地球也改造了人,从而人类形成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才有直立人、智人和现代人之别,也才有东方人和西方人之分。
我们为什么发展宇宙航天?发展宇宙航天给我们最终带来什么?我们发展宇宙航天其实是人本能作用的结果,因为有思想的人一直想知道人从哪里来,这是人类的奥秘,也是宇宙的奥秘。
我们真正认识宇宙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经典物理到相对论,从“原子不可再分”到原子、粒子、介子……
人类辉煌的文明进入21世纪,我们看到了什么?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量子力学出现负能量的解、高能物理学最简单的模型包含近20个无量纲的参数、发现庞大的粒子家族、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现象、远隔粒子关联同狭义相对论的矛盾、万有引力的超距作用与光速是传播速度极限的矛盾、量子力学摒弃因果性的断言、空间和时间在弯曲、宇宙在加速膨胀……
为什么?
(二)人类的文明
东方中国圣人孔子《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是学?什么是习?“学”作为名词是认识、觉悟;作为动词是探索。“习”是明白的意思,其实“习”是反思,是再觉悟。所以孔子才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是什么?翻一翻词典辞海,我们得到一种模糊的概念,或者说是不完整的解释。人探索宇宙奥秘就是学习。人认识宇宙的过程是学习的完整定义。人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获得知识才形成理论,理论能够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就成为我们的科学。
科学是什么?简单说科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人从发现奇怪的自然现象到解释自然现象的奇怪是人认识宇宙的第一步,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人的觉悟,人觉悟表现为思想开始升华,这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人把所有认识的奇怪现象进行归类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对积累加以整理形成人类的知识,这是人类文明的提高;将人类的知识回归自然去应验是人的实践,通过了实践检验的人类文明形成人类的理论,这是人类文明的升华;人类的理论能够准确描述自然规律就成为人类的科学,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这才是科学的最终定义。
(三)人类的探索
我们科学研究中的不解,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我们认知宇宙从数学开始,古印度人发明数字,名字叫花拉子密的阿拉伯人奠定数学基础,开普勒通过数学理论阐述了行星运行三定律,牛顿通过开普勒三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建立起经典力学理论。牛顿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体系是我们理论物理学领域的纲领,因此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物理学基础,从而我们才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直至量子物理……
纵观物理学发展至今明显存在三大趋势:一是物理学越来越接近哲学、数学;二是我们臆断的自然“极限”一次次被我们的科学技术刷新;三是我们宇宙研究中不解的自然现象依然存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呢?我们物理学接近哲学、数学说明科学研究在“反逼”我们要改变观念;“极限”的刷新说明科学发展跟不上人的思想进步;宇宙研究中的不解现象说明我们需要修正现有理论,进一步提高对宇宙的认识。
以上三大现象和三大说明至少暗示出,我们的物理理论科学在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时开始力不从心。我们应该:一是要问为什么?二是要看到这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21世纪科学要发展,关键不在物理理论而在物理理念,关键是我们的观念,人的观念。
(四)宇宙的奥秘
东方古中国圣人老子著有《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记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在中国的《辞海》中是这样解释:
道:指法则、规律,与具体事物的“器”相对,又与事物特殊规律的“德”相对。道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辞海》(1976年版)缩印本第1060页) 德:事物的属性;或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辞海》(1976年版)缩印本第808页) 道德: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道”原指人行的道路,借用为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用作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辞海》(1976年版)缩印本第1062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说什么?在说自然规律,其中包含宇宙数学。
(1)人类文明的奥秘
人类文明的奥秘是什么?人类文明的奥秘也是宇宙的奥秘。宇宙存在奥秘:一是我们对已发现的人类文明研究不够,举例说对东方《易经》就研究不深;二是我们对宇宙的问题研究不透,我们的科学相对宇宙而言还很不完美。
中国古人解释《易经》有三古、三圣、三易的神话传说,伏羲始作八卦。《易经》最早可上溯到伏羲、女娲生活的新石器时期,《易经》是人类现在能判断出最早的一本书。然而,一本人类最早的书《易经》,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奥秘。
《易经》系辞(上卷)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记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经》和《道德经》这两句话在说什么?
长辈(老子)对晚辈(儿子)的挚爱是《老子》书名的由来。
《易经》和《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东方《易经》讲道,西方《圣经》讲传道。《易经》的道与《圣经》里传道(preach)和传道者(apostle)的道,是不是同一个东西?至少可以认为它们有相似的内涵。
耶稣十二使徒是《圣经》最初的传道者,《易经》最初的“传道者”是谁?
(2)人类文明的传承
经书是传承下来的人类文明精髓,经书应该是人有语言以后记录下来的文字或符号。人类文明的延续最初都是通过口授传承。先有口授,后有书。人类最古老的书是什么?
我们最古老的书除了神话故事,莫过东方《易经》和西方《圣经》。东方人称《易经》是无字天书,西方人称《圣经》是天国福音。这里所指的书是没有文字前的“书”,并不是现在看到的《易经》和《圣经》。
西方人现在颂读的《圣经》是虔诚的传道者讲述传承“圣经”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旧约》和《新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民族若干世纪以来的历程,所以西方人也称《圣经》为《圣经的故事》。
《易经》是中国人传承下来的书,《易经》最初的“传道者”究竟是谁?
东方古中国将思想家、哲学家称为圣人。中国神话故事以外的古人的古人能称为“圣人”的有二人,一是老子,一是孔子。老子的书《老子》,孔子的书《论语》,当然都经过了传承带有人类文明的痕迹。
孔子的思想精髓是“礼”,《论语》是伦理,孔子《论语》是讲人道——做人之道。圣人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子的思想精髓是“道”,《道德经》是论道,老子是讲天道,讲宇宙之道,也是讲自然之道。圣人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据中国历史记载老子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学历史的人知道那是管理藏书的官吏。后来老子隐退,才著《老子》。
《易经》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为什么传承下来的《易经》和《道德经》有如此相似的语言和类似的含义呢?《道德经》这本书肯定是古代老子隐退后潜心研究《易经》的心得。中国历史还记载孔子曾经请教过老子。孔子为什么请教老子?因为孔子研究“人道”,不懂“道法自然”,所以去请教老子,这样才有“不耻下问”的教诲。
可见,最早传承《易经》的人,只有东方古中国圣人老子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