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6|回复: 3

斯金纳的箱子——为什么奖励是有害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3 16: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斯金纳的箱子——为什么奖励是有害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报纸。当我刚刚加入的时候,这张报纸正处于它的全盛时期。我所指的全盛时期,是指它的工作气氛、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大部分人都有关于一张伟大报纸的梦想。这些气氛往往在一家公司的创业时期最容易形成。它充满了同仁办报的乐趣,所有人都为一个目标或梦想工作,并且兴奋。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它已经在新闻界确立了自己的初步地位,它在慢慢变成一家“大公司”——用一位管理层的话,因此,它需要引入“现代的管理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励制度。按照这种激励制度,记者们在一套复杂的核算体系下拿到自己的薪水。这套激励制度的直接结果,至少对我本人来讲,其实并没有影响到薪水,因为我拿到的薪水似乎只在上涨,而并未降低。它的直接结果是记者们的牢骚和私下对领导层的抱怨。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

管理者们总是幻想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激励制度,无非分为两种,惩罚和奖励。毫无疑问,奖励正在成为主流,我们拥有各种形式的奖励:超出工作量的部分我们要给予奖励,每年我们都会得到年终奖,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也要有奖励……

奖励制度是有效的吗?

关于这种刺激——反应的奖励模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行为主义理论大师斯金纳的试验,在这个试验中,试验者训练关在笼子里的小老鼠按压杠杆。老鼠们被饿得奄奄一息,为了得到试验者给它们的米饼,在它们的智力和能力范围内几乎什么都做。如果不去按压杠杆,就得不到米饼,按压之后,就可以得到,作对的次数越多,老鼠得到的食物就越多。

这就是行为主义最简单的理论之一:怎样行为是被行为之后的刺激所操纵。如果行为之后可以得到奖励,那么这个行为就很可能会被重复。在被称为斯金纳箱子的试验设备中,用来做试验的老鼠、鸽子或其它动物都验证了斯金纳的这种理论:如果行为之后可以得到奖励,这种行为就很可能会被重复。斯金纳箱子中的鸽子不停的琢盘子,老鼠不停地做运动。

这种行为主义理论在不知不觉的被运用到人的身上,从我们在幼儿园中得到的小红花到工作之后赚到的钱的多少。奖励和惩罚、刺激与反应似乎无所不在、无往不利,“所有的行为都是被控的……整个世界可以说就是个巨大的‘斯金纳箱子’”。

社会改革者对这种理论格外倾心,想想人类历史上的各种乌托邦试验,想想《发条橙》。仅次于社会改革者的,是教师和企业的管理者。这种理论在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教育行为上受到了格外的青睐。

行为主义理论首先让人反感的是,它把人当作动物来对待,把成年人当作小孩子来对待。世界被变成一个大的幼儿园或者动物训练营,本质上奉行的正是斯金纳箱子中的规则:你按照管理者的意图行事,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如果不,你会得到惩罚。据说当一群孩子在电影镜头中看到犹太人受到纳粹分子粗暴的对待,孩子们的第一反应是:他们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事情。

放到工作上,这样一种简单的理论可以被归结为这样一种假设:“人们普遍厌恶工作,如果我们要他们做事,需要通过许诺或撤消物质奖励来控制、胁迫他们”。比如,人们普遍厌恶在假期加班,但是这时候老板应允说,凡是在假期工作的人,可以得到比平常多三倍的工资。这时候,很多人会报名在节假日来到办公室。

但是我们如果把节假日期间工作的效率考虑在内,可能这种奖励效果并不显著。

美国心理学艾尔菲·艾恩出版了一本书《奖励的惩罚》,他雄心勃勃,试图用这本的书去颠覆这种行为主义理论。在他的研究中,奖励的危害性和失效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如果奖励被用于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时,奖励通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没听说承诺给作家一大笔钱,他就可以写出伟大的小说;对于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也是如此。恰恰相反,奖励不利于创造力。这也许正是中国国家队总也踢不赢球的原因之一。

第二,奖励会破坏团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点很容易理解,当你没有得到你期望得到的奖励时,难免会对管理者充满怨言,而那些得到的奖励比你多的人,你可不会仅仅把他看成一个公平的竞争者。
第三,奖励是肤浅的,它不问原因,而仅仅要求结果。比如,你的员工没有能够谈下这个客户,可能因为他不理解客户品牌的含义;可能因为他最近状态不佳。“谈下这个单子,给你10%的提成!”粗暴的奖励让他没有机会去解决这些长期内会更恶劣的困难,而只能专注于外部目标的完成。

第四,奖励阻止冒险,它是冒险精神的天敌。员工为什么要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任务呢?他为什么要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呢?他想得到更多的奖励,他可不想去冒这个险。他会“选择较为容易的任务,在利用现有的信息解决新问题时效率更低,在他们的解决问题策略中更关注答案、更缺乏逻辑性。与需要完成同样任务却没有奖励的受试对象相比,他们看似更勤奋,做更多的事,但质量颇低,出错也多,容易模式化,缺乏创意”。 我做第一份工作时,那家报纸的管理层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第五,奖励扼杀兴趣。人们接受了这种假设,既然他不得不给我很多钱让我去做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一定是我厌恶的。外在动力总是在削弱内部动力。 这正是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厌恶工作的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管理者总是不断收到加薪的要求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提出要求者并没有得到合适的对待。这是前提,只有在人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一个水平之上,奖励的副作用才会被放大。

而更可能的是第二个原因,就是员工已经把得到奖励看作是工作的惟一特征,“当工作失去更为重要的特征,人们往往会关注工资的多少:如果剥夺某人能使其真正投入、感觉有意义的工作,失去对自己所做之事的选择能力,没有社会支持,也没有机会学习或展示自己的才能,那么此人很可能把注意力放在他挣的钱上。他甚至认为工作并不仅意味着钱这样的想法十分幼稚”。

这也就是我们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认识的问题,我们正在把自己关进斯金纳的箱子 ,加薪是米饼,刺激我们去按压杠杆(工作)。奖励就像是一剂副作用极大的药,可惜我们的管理者都把它视为解决工作动力不足的惟一药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22: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斯金纳箱 操作性行为 新行为主义典范试验
不过貌似对于有理想的员工来说 这种制度有缺陷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讲 这或许也是一种较有效的办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23: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月の暗面 于 2007-12-29 22:46 发表
斯金纳箱 操作性行为 新行为主义典范试验
不过貌似对于有理想的员工来说 这种制度有缺陷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讲 这或许也是一种较有效的办法吧


人其实就是被困在斯金纳箱内的,有理想的人受困于理想,没理想的人受困于本能。估计只有佛才能打开这个箱子看到另一个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IDO 于 2007-12-29 23:13 发表


人其实就是被困在斯金纳箱内的,有理想的人受困于理想,没理想的人受困于本能。估计只有佛才能打开这个箱子看到另一个世界。

恩 确实
不过不知道佛又被什么困扰着
看到另一个世界是不是又会进了另一个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7-21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