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凯雷资本 保重凯雷集团
现在的美国东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和费城等主要的大城市都正在欢庆他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圣帕克里特节”。大多数的东部城市都将自己城市最显眼的标志涂成绿色,连一向以热情奔放的红色而著称的芝加哥公牛队也穿上了绿色的队服比赛。这对于不少人看起来还是有些别扭的,但对于美国资本金融市场的人员来说,“绿色”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次级债——这个现在没有人再回避的危机,已经成为国际资本金融市场中的病毒。任何一家金融集团不管你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历史悠久,只要感染上一点都会使自身股票变绿,而且呈阶梯状“一绿向下”。
史尧尧
美国当地时间3月13日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巨头——凯雷集团,其旗下的凯雷资本基金宣布,其与债权人的近一个星期的协商已经破裂,预计后者将立刻清算凯雷资本的所有余下资产,将集团身上这一“阑尾”一刀切除。随即凯雷资本在欧洲股市的股价一度暴跌70%以上,至80美分左右。
全面清算凯雷资本基金
三月初,凯雷资本被媒体曝出拖欠保证金并收到债权人发出的违约通知,一些债权银行要求强行清算凯雷资本用作抵押的资产。尽管凯雷资本一再向这些银行请求宽限,但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大“债主”仍从12日开始启动了抵押资产强制清算程序。
在万般无奈之下,凯雷资本基金当天声明表示:“尽管公司已与债权人进行了细致的商谈,但双方最终还是未能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债务安排协议。”同时透露,截至本月12日,凯雷资本共拖欠了166亿美元的债务。公司预计,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债务拖欠的情况发生。
美国股市分析人士认为,在债权人全面清算资产后,凯雷资本很可能就此倒闭。目前,该公司仍拥有价值约217亿美元的房贷抵押证券资产。
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
2006年8月,凯雷投资集团在英属海峡群岛注册成立凯雷资本公司,成立当时旨在通过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多元化组合(包括美国政府机构AAA级住宅按揭抵押证券及杠杆融资资产),为股东创造因应风险而设定的理想回报。
2007年7月开始在泛欧交易所(Euronext)挂牌上市。该公司在IPO中募集了约3.2亿美元后,主要投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并以所持有的证券为抵押,大量从银行贷款,同时还通过高比率财务杠杆的投资方式获利。
凯雷资本公司是债券市场典型的高投资杠杆公司,公司只有6.7亿美元的资产,却通过超过30倍(大约为32倍的天文数字)杠杆力量,持有总值高达217亿美元的RMBS。但是高杠杆意味着高收益,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
凯雷资本在运作方面以回购、抵押贷款等方式从华尔街投资银行融资,以进行高倍杠杆性质投资。去年7月份上市的凯雷资本曾向花旗、德意志银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斥资220亿美元买进美国两大政府赞助房贷机构发行的AAA级房贷抵押证券。
作为对冲基金,凯雷的投资组合涉及债券、股票、期货等金融工具。由于次级债原因,美国房地产市场形势逐步恶化,凯雷资本投资的220亿AAA级抵押贷款的偿付无法得到保障,其投资组合大幅贬值。致使抵押贷款形成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价格不断缩水,该公司不断被贷款银行要求追加抵押品,致使现金流在本月出现枯竭。
3月5日这一天,总共13家回购融资借款人当中,又有7家发出了新的额外保证金追加要求,总额又是3700万美元。经过努力,凯雷资本应付了其中3家的保证金追加要求,而无力应对剩余的4家,由此,凯雷资本首次接到了1份违约通知,不难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天,此类通知将如雪片般飞来。
3月6日,凯雷资本的股价在荷兰交易所大跌58%,以5美元收盘,3月7日停牌。到现在不得不清盘离场。
18日凯雷资本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其17日已获得法院批准,将进入强制清算程序,来自英国交易代理公司Begbies Traynor的Alan Roberts和Neil Mather是指定清算人。
英国根西岛皇家法院在18日还指定了另外两名清算人Chris Morris和Adrian Rabet。该些清算人将负责评估凯雷资本的资产和建立凯雷资本的债务。
本想创造资本历史的凯雷资本,在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下,被现实压的支离破碎,最终灰飞烟灭。
凯雷集团的中国布局
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以“稳、准、很”的投资方式,在国际私幕投资界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优质企业,在亚洲资本市场也是做的“风风火火”。
凯雷在中国的投资“遍地开花”。自2000年凯雷在中国投资第一个案例—亚商在线以来,8年时间过去,凯雷在中国投资案例可圈可点。
已经上市的携程旅行网、分众传媒、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自不必说,安信地板、分时传媒、久游网、中科智等,都有很好的发展预期。
“目前国际PE在中国的投资呈现共同趋势,即更倾向于通过参股方式进行。”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增长基金主管祖文萃表示,凯雷在中国已经放弃采取买断式(Buy-out)的方式,全力进军参股方式投资领域。
此外,“原来是限制于投较早期技术领域企业的凯雷,也不再有对行业的限制,什么行业都可以看。”祖文萃强调凯雷的全行业投资理念。
在“全行业投资理念”指导下,凯雷在中国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2007年9月,2000万美元入股上海新教育集团。在完成对美国市场以外唯一一个餐饮连锁品牌上海巴贝拉的投资后,凯雷又出资2100万美元投资迪欧餐饮集团。
从整体上的参股投资来说,凯雷集团在中国的私幕投资还是很成功的。但“徐工事件”可能成为凯雷资本心中永远的痛。
凯雷收购徐工 一波三折
2005年10月,凯雷与徐工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凯雷亚洲以3.75亿美元现金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徐工机械持有上市公司徐工科技多数股权,上市公司控制权也归属凯雷。
在中国资本市场风头强劲的凯雷集团,万万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了个向文波”。国内机械工程同行业公司三一重工对这一并购发起强烈质疑。随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外资并购重点产业龙头公司的讨论。
2006年7月,商务部对徐工集团上报的收购方案,向徐工集团提出征询,内容包括从挂牌出售的过程到双方订立合同中的细节。在徐工集团回复商务部期间,国资委和商务部多次召集机械工程行业主要企业代表和专家征询意见。
几经延宕后,凯雷集团将自己在徐工的持股比例从85%先降至50%,最后降至45%,放弃了绝对控股的地位,双方在2006年10月16日签署修订协议。但此后,审批结果就石沉大海,相关程序一直拖到现在。
对凯雷恶意收购说不
作为向凯雷资本叫板的第一人,在徐工案中,最先也是最有效利用舆论发酵机制获利的竞争者是三一集团。当时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数篇博客的问世,徐工事件引发的“外资收购威胁论”终于找到了一个具体的诠释。
确实,徐工集团作为国内工程机械领域龙头,在基建工程机械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徐工拥有强大品牌优势,是战略性产业。如果徐工被财力雄厚、具有国际垄断资本背景的凯雷俘获,民族基建工程机械的确将有沦陷的危险,同时,按照三一集团的说法:徐工的年收入170亿元,却以20亿元出让,这是严重的国有资产贱卖。
三一集团总经理向文波当时在博客里宣称三一集团打算在全盘接受凯雷方案的基础上,愿以4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报价高出凯雷2500万美元。
记者手记
记者还记得在当时三一重工强烈反对凯雷资本收购徐工集团时,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三一重工表示愿意收购只是“举着红旗,打倒红旗”。是非功过自当历史定论。
目前来看,幸好徐工集团没有被收入凯雷资本收入口袋,不然现在真就可能成为凯雷资本的“玩物”了。
虽然,凯雷集团一再声称,凯雷资本的清盘对于整个集团的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的负面影响。但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杠杆投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依靠资本市场的持续向前发展。在利用比别人更高更准的目光为“力量”,来玩转一个个资本魔方。
市场是公正,行情与预期是现实的。在美国经济持续呈阶梯式下降的今天。凯雷资本在想像原来那样,投机性质的以小博大是很不现实的。因为已没有买家可以承受你所出的任何价格了。
当然,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具有相当底蕴的凯雷集团可能会在下一个经济周期里创造出“更惊人的数字”。但就目前的美国经济背景来看—保重凯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