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5|回复: 0

转载:保罗·肯尼迪:世界强国需要“三条腿走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15: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保罗·肯尼迪:世界强国需要“三条腿走路”



保罗·肯尼迪:世界强国需要“三条腿走路”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19-20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大国未必更好”,作者是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美国国际安全研究所所长保罗·肯尼迪。作者认为,土地、人口和可耕地数量,是支撑强国的三个鼎足。三者均衡才能达到和保持强国地位。一个国家只是在面积或人口方面求大,不会保证其成为大国。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地缘政治地位,再加上高智商的战略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一个国家长盛不衰。文章摘要如下。

  几千年来,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都知道,规模虽小但组织有方的权力机构,所产生的影响力与它们的实际规模极其不成比例。

  古雅典人的防御墙与希腊的幅员完全不相称。当时希腊的疆土从西西里延伸到埃及,往北一直到黑海。许多个世纪之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在地理上而言都是弹丸之国,但这并不能阻止它们的足迹从1500年至1900年遍布全球大部分地区。

  在如今的世界,新加坡、中国香港和迪拜的力量远超其“重量”,这也是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原因。

  但如果小并不注定微不足道,也许大未必就意味着更好。

  如果单用地理面积来衡量在世界上拥有的力量,那么俄罗斯就会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之巅。但并非如此。相反,它的问题是拥有太多的土地,受到“西伯利亚诅咒”——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处于冰冻层之下的面积。

  加拿大虽程度较弱,但命运差不多;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无法生活。出于相反的气候原因,澳大利亚也差不多具有“无法在大部分地区生活”的特点。

  不过,相比人口急剧下降的俄罗斯,无论是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都可以预计其人口将在今后50年稳定增长。这两个以前的英联邦领地幅员辽阔,但由于地理方面的限制,其人口和政治影响力都不大。俄罗斯疆域宽广,但人口过于集中令其手脚受到极大束缚。

  土地和人口方面的另一个极端显然是中国和印度。它们都是规模相当庞大的实体,但在它们尘土飞扬的广袤平原、狭长的江河流域和数量众多的山区,居住着世界上40%以上的人口,其中印度人口还在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增长,也许是令人无法承受的速度。

  如果在这个等式里加上可使用耕地数量,到了本世纪中叶,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前景看上去并不妙。铁定的事实是,这两个国家如果把目前的人口减半,其实力会增强。这再次证明,三条腿的凳子如果凳腿长短不一,那么就会摇摇晃晃;可能还会翻倒在地。

  这让我们想起欧盟、巴西和美国。欧盟的相对地缘政治力量(和弱点)向来难以评估。成员数量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力量增强。

  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口严重下降;有几个国家的人口在稳步增加。在食品供应方面,这个地区总体来说是自给自足,一些地方则出现盈余。它既富裕又安逸,只有未来一些无可预知的灾难或者政治动乱才会令其出现严重倒退。

  在我看来,巴西是“休眠者”。尽管其城市和农村的贫困现象十分可怕,社会结构混乱不堪,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但它辽阔的版、如今和未来的人口与可耕地面积和水资源供应之间能达到总体均衡,因此巴西看上去相对健康,可以维持下去。

  还有美国。美国近年来不明智并且显然是愚蠢的政策害了自己:联邦政府赤字过大,忽视社会和教育结构,官僚主义造成效率低下,在外交方面采取没有必要的傲慢态度等等。

  美国在国内表现不佳,在全球各地则过度表现。但如果——非常大胆地假设——抛开这一点,只看其幅员、人口和食品供应之间的等式,美国的相对地位则好得不能再好了。

  那么,美国处于“相对下降状态”吗?当然。全球经济均衡态势(以及紧随其后的军事-战略力量对比)正从西方向亚洲转移;只有傻瓜才会否认这一点。

  一系列的错误政策会对美国造成极大破坏。但它的基本地缘政治结构——两大洋围绕、只与两个不会造成威胁的国家接壤——使其拥有许多力量,有助于抵消目前和未来愚蠢政策造成的破坏。

  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在面积或人口方面求大,不会保证其成为大国或保持大国地位。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地缘政治地位,再加上高智商的战略管理人才,实际上可以帮助一个国家长久不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7-21 22: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