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一句话》 闻一多
运用了隐喻象征手法
□ 文章中心思想
1925年闻一多从海外回来,目睹祖国的贫困、落后,深感痛心和失望;但他没有消沉,而是热切盼望中国能有一个大的变革。这首短诗,就是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揭露,对理想中国的企盼,对民众革命的信心,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 手法
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象征手法。“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其中“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说出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镇压,“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反抗情绪;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黑暗、革命一触即发的社会现实。“火山”象征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象征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表现出诗人对民众和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咱们的中国”,则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两节诗的末三句重复,仅将“突然”换成了“等到”,这用的是“反复”修辞手法。诗用反复,有一唱三叹之妙,不仅强调了“霹雳”和“咱们的中国”,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迭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这首诗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而富于节奏感,有适于吟诵的特点。
42、《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主要抒情方法:借景物抒情
水草是诗人的自喻
以悦目赏心的诗性美感著称:诗情画意的意象美
抒情手法的精彩多样
诗歌体式的建筑美、音乐美
□ 文章中心思想
《再别康桥》是1928年徐志摩出国讲学、再度游览剑桥后所写的著名诗篇,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寄托着他对西方文明的深挚向往和追求。
本诗以悦目赏心的诗性美感著称。这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诗情画意的意象美。诗人的情感都是通过描写物象来渲染的,所以诗意含蓄而蕴藉。垂柳艳影、青荇柔波、榆潭彩虹、篙船星辉、夏虫笙箫,一个个画面动静交错、历历在目。作者将自己的身影、心意、向往糅合进画面,情与景水乳交融,使意象内涵丰富而韵味浓郁。其二是抒情手法的精彩多样。“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是自喻为物,托物寄情,贴切而易懂。以“夕阳中的新娘”喻“河畔的金柳”,以“别离的笙箫”喻“悄悄”,是通过美化对象来激发感情,新鲜而动人。“西天的云彩”和“彩虹似的梦”是象征,前者是即景暗示西方文明,后者是造景隐喻美好理想,均意在言外。特别是反复用“轻轻来”、“悄悄走”的举止来渲染惜别之情的深挚,更是亲切感人。其三是诗歌体式的建筑美、音乐美。建筑美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完善、章节的整齐、句式的匀称;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的流畅、音节的顿挫、韵律的和谐。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本诗的建筑风格和音乐节律,与诗情的轻柔基调、诗人的幽微心态十分吻合,而首尾内容的呼应、形式的对称、韵律的合拍,则给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旋律感,相当委婉精妙。
43、《雨巷》 戴望舒 象征抒情诗
写作背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
另一特色:意境美和诗歌节奏的音乐性
这首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或许包容着日常生活、现实斗争与抽象理念三个方面的丰富蕴含。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诗。抒情主人公“我”孤独地撑着雨伞徘徊在悠长而无人走过的雨巷,是在等待梦中情人的出现。诗的被隐蔽在“想象”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曾经有过的一段感情际遇。
从诗中反映的情绪来看,可将其置放于当时政治斗争的大背景中来加以阐释。1927年大革命失败,身为共青团员的戴望舒未免陷入痛苦与彷徨之中。这首短诗运用了如此之多的描写情感之词,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等等,渲染了一种孤独愁苦的情感主调,但内里生长的也不无思索、希望与探求的积极因素。
这首诗最富象征意味的是“丁香姑娘”。她是诗人的梦中情人和情感寄托的偶像,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切美好的化身。从日常生活层面看,“她”是“恋人”;从现实斗争层面看,“她”可以理解为“革命”;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看,“她”还可以被解读为“美”与“理想”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巷”是人生漫漫长路、狭窄天地的象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默默彳亍”是等待、希望和追求的象征,“颓圮的篱墙”是家园的破落与环境总值的低潮的象征,“雨的哀曲”是环境凄苦、遭际不幸的象征。最主要的象征当然是“丁香姑娘”。
营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是这首诗的又一特色。意境强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强调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强调耐人品味的和谐整体的艺术空间。在本诗中,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女郎、独行者等,编织出雨中江南小城一隅的画面,显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与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浓郁韵味。
本诗的突出成就还在于诗歌节奏的音乐性方面。标点符号的运用,韵脚的有无,排列方式的变化,重复的大量出现,都与诗人内心情绪的变化谐调一致。诗歌语言的节奏其实就是诗人内心的情感节奏。
4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主要特点:意象运用
逐层演进的关系,由沉重到热烈,由抑到扬,最后达到了高潮。
□ 全文应重点掌握
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经风霜、深受灾难而今正在重新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全诗共分四节,每一节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第一节以一组象征意象,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第二节则以“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感叹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第三节用一组富于生机与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第四节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看似非常平直,实质蕴涵着无穷的感慨。“祖国”一词的重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母亲一再受到历史重创的哀痛与今日重现光明的感奋。对祖国的热爱是人们永恒的普遍情感,而本诗则真实地传达了刚从文革劫难中走出来的一代青年的复杂心态,使这种爱国之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 文章的主要特点
新颖传神的意象运用是本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点。以第一节为例,“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所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败、贫瘠、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虽无一词一句的现实描述和直抒胸臆,读者却能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史实而深受感染。
“我”作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在各节中与作为祖国的“你”对举,具有灵活的象征含义,然而又都与祖国密切相关,是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意象代表,是诗人情感的倾诉主体。
全诗四个章节,情感逻辑层次清晰。从为祖国苦难的过去而悲伤,为祖国的希望未能实现而遗憾,到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的未来而欢呼,决心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献身,大致构成了一种逐层演进的关系,由沉重到热烈,由抑到扬,最后达到了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