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zhaor816

[大专公共课] 毛邓三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简答题
1.        (简答)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
(3)马克思主义的曲折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考验,将使马克思主义更健康地发展。
2.        (简答)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答]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B、坚持百花齐主、百家争鸣的方针。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D、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E、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4、[简答]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⑵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新生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5、[简答]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2006年3月,コキントウ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
1.        (论述)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原则。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服务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回答和解决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其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2.        [论述]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离,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和新要求。
(4)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3、[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公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4、论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首先,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的崇高感情的体现,历来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历史不断前进的世大力量和精神支柱。
其次,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再次,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和分裂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维护自己祖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统一,要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维护自己国家的车家利益、尊严和荣誉,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主义。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民族虚无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コキントウ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        (单选)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概念。
3.        (单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4.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
5.        (单选)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
6.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7.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8.        [单选]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是社会更加和谐。
9.        [单选]《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审议通过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        [单选]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领导人是コキントウ。
11.        [单选]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十六届四中全会。
12.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13.        [单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4.        [单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做到以发展为目的,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为基础。
15.        [单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坚持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7.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18.        [单选]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发展。
19.        [单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有顺利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平均增长事达到9%以上。
20.        [单选]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1.        [单选]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22.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3.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同构成“四位一体”战略地位。
2.        (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        [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4.        [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5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友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5.        [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充满活力是创造意愿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6.        [多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多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⑴以人为本,科学发展;⑵改革开放,民主法治;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⑷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简答题
1.        (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3)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        (简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历史上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3.        [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3)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4、[简答]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述题
1.        (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2.        (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4)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6)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        (论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杜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一个在矛盾运动中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全面,由单纯到复杂,形成不断变化、不断前进、不断上升、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的历史过程。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凝聚社会力量,不断消除社会矛盾中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实现社会进步的现实的实践过程,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我们党十分强调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即这个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而明确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概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突出了“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强调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才能使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反映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
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还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的近期奋斗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当前,我国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确实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因素和现名胜。主要再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也处在一个特别容易引民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矛盾凸显期”。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实事求是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积极性,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5、[论述]如何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第二,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家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第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第四,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第五,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仪器药品安全。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是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        (单选)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是在1894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
2.        (单选)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中国内战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3.        华社1949年3月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4.        (单选)1955年5月,在全国人大第15次常委会上,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5.        (单选)“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先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6.        (单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
7.        (单选)1985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8.        (单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9.        (单选)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邓小平称赞它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10.        (单选)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1.        (单选)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12.        [单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13.        [单选]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周恩来。
14.        [单选]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5.        [单选]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6.        [单选]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各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周恩来。
17.        [单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单选]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1983年。[单选]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        (多选)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2.        (多选)敌视新中国的美帝国主义所做的阻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事件包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派兵进入台湾,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列入其军事保护伞之下;美国至今仍未停止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
3.        (多选)英国侵占香港通过1842年8月签订的《南京条约》,1860年10月缔结的《北京条约》,1898年6月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4.        (多选)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标志着“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并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了示范作用。
5.        (多选)针对台湾局势新情况和新变化,2005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コキントウ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6.        [多选]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        [多选]英国强占香港岛是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8.        [多选]2005年3月4日,コキントウ提出对台工作四条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9.        [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它一方面坚持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方面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10.        [多选]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11.        [多选]两岸直接“三通”是指通商、通邮、通航。
12[多选]香港回归祖国具有重大意义:
⑴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化民族的百年国耻;⑵“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12.        ⑶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⑷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简答题
1.        (简答)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四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即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不派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        (简答)简述江泽民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强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举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什么都可以谈。
(4)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3.        (简答)コキントウ提出的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是什么?
(1)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2)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4)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
4.        [简答]“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5.        [简答]中共十七大报告是如何阐述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的?
(1)再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主张,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再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3)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6、[简答]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        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第二,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促谈,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解决台湾问题靠自己:发展是硬道理,大陆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同时寄希望于台湾两千三百万同胞。
7、[简答]台湾问题的实质及其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区别。
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于中国内占而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国家之间的问题,我们已经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谈判,解决了这些问题,收回来主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述题
1.        (论述)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2.        (论述)试述コキントウ在新时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3、[论述]试述コキントウ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第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4、[论述]“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它既适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利益,是有关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第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良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第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处理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就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意问题,这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好办法,是一个创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正因为如此,当“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一个最佳办法,是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单选)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2.        (单选)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        (单选)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
4.        (单选)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5.        (单选)1953年12月,局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6.        (单选)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7.        (单选)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8.        (单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9.        (单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0.        (单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11.        (单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コキントウ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12.        [单选]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3.        [单选]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东西南北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14.        [单选]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5.        [单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16.        [单选]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        [单选]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和平。
18.        [单选]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多极化。
19.        [单选]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20.        [单选]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21.        [单选]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        [单选]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コキントウ。
23.        [单选]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指出和平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东西南北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24.        [单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        (多选)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2.        (多选)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        (多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4.        (多选)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备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5.        (多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6.        (多选)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7.        (多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8.        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        (多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0.        (多选)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11.        [多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12.        [多选]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的、共赢的、共存的全球化。
13.        [多选]我国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其处。
14.        [多选]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树立新安全观;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        [多选]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6.        [多选]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17、[多选]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18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19多选[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次序必须: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政治(2)树立新安全观(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维护世界多样性
三、简答题
1.        (简答)为什么说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
(2)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3)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5)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        (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        [简答]邓小平对时代主题作了怎样的科学判断?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4.        [简答]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2)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5.        [简答]如何理解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1)这一新的理念是以コキントウ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
(2)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3)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6、[简答]简述党的十七大对国际形势的认识。
コキントウ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诡计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
7、[简答]如何理解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这一新的理念是以コキントウ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
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谐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利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8、[简答]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述题
1.        (论述)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3)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总之,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2.        (论述)试述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外交政策宗旨。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都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杜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事实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コキントウ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3、[论述]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间内维护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防止局部战争的问题。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是因为: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第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式越来越大的力量。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五,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发展问题是指经济发展问题。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第一,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第二,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第三,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其中发展问题是核心。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4、[论述]怎样才能做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与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事实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只有倡导新安全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第四,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        (单选)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2.        (单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        (单选)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4.        (单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5.        (单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6.        (单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7.        (单选)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7.        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8.        (单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        (单选)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10.        (单选)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1.        (单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
12.        (单选)立堂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13.        (单选)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4.        (单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5.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
16.        (单选)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着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        [单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
18.        [单选]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9.        [单选]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部问题。
20.        [单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21.        [单选]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2.        [单选]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
23.        [单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4.        [单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25.        [单选]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        (多选)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        (多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        (多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要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4.        (多选)加强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5.        (多选)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多选)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
7.        (多选)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        (多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10.        (多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        (多选)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12.        我国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社会主义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者。
13.        [多选]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14.        [多选]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有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5.        [多选]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我国消灭了民族压迫;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16.        [多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7.        [多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台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8.        [多选]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9.        [多选]杂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中,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0.        [多选]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三、简答题
1.        (简答)为什么说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2.        (简答)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3.        (简答)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4.        (简答)当前改善党的领导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5、[简答]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一是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二是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要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
三是必须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同时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使其发扬“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的承担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简答]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7、[简答]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述题
1.        [论述]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论述]试述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政治品格,在国内外风险考验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奋勇前进。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政廉洁、团结协商的要求,着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使之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着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要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政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各项建设的重要保证,并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首先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发完了!好累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占个沙发坐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1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邓论考了很多次,还是没过哎!想看看!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1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开楼主呜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3: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什么意思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6 00: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去用了,虽然这跟我去年买的试题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4-20 15: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