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76|回复: 45

我们来上海的理由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1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京人在上海 摄影 /崔益军、李燕 文 /本报记者陈海燕   20年前,东京的街道上行走着许多怀揣梦想的上海人。   20年后,在上海的大街上,越来越多的东京人正与我们擦身而过。   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离开日本,想到上海打工,重新寻找人生目标。   濑谷孝一和太太从日本来上海打工的消息在家乡不胫而走,据说两人的告白正吸引着身边更多的日本人前赴后继,远渡重洋:我今年39岁,毕业于东京的一所大学,学的是经济。90年代初踏上工作岗位,在一家半导体商社做销售,不料才2年,商社面对大量MadeinChina的半导体的激烈竞争,几经挣扎最后关门。这是我毕业后遇到的第一次失业,没想到,这只是开始。   我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为一家计算机公司买卖各种计算机的零部件,可2年之后,公司又倒闭。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被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带到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去生产,返还国内之后,像我所属的这些小型公司自然经受不了价格的冲击,还是躲不过倒闭的命运。   我在一家印刷厂找到了我的第三份工作,可惜3年后,又因为差不多的理由,公司倒闭,我离职。   那年,我35岁,10年宝贵的青春经历了3次失业,眼睁睁看着3家公司倒闭,我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我和太太在日本的千叶县和山形县(相当于郊区)开了两家回收买卖旧书和DVD的店,自己做起了买卖,日子总算暂时安定了下来。今年3月,我们到中国进行了一次考察旅游,收获很大,我的想法再次发生了变化。   10多天的行程里,我们巡游了北京、海南、苏州和上海。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中国,我被中国,尤其是上海热热闹闹、蓬勃发展的样子惊呆了:街上有这么多人在逛商店,店铺里放着这么多商品在交易,人们来来往往不停地在消费。我想,这不就是多年前日本在经济腾飞时期的模样吗?遍地是机会,遍地是黄金。于是心里再也按捺不住激动了,我想,与其继续呆在日本经营我那家说不定哪天又要倒闭的旧书店,还不如赶早来上海找机会,碰运道。   明年我就40岁了,人生的重要时期已经过去了很多,许多与我同龄的日本人在国内都面临着和我一样的巨大压力,有时,报纸电视上会出现又有某某商社的老板跳楼自杀的消息,对我刺激很大。我甚至读到过的这样一个恐怖的数据:说这样的人每天都有数十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我觉得,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有决断的时期了。   “人有了腿,就能前往任何地方”———所以现在,我决定来中国挑战一下自己,我要移居上海,来上海找份工作,这是我的决断,哪怕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想法,我也一定会全力以赴……   濑谷孝一实现了他的“决断”,那次回国后,他花了两个月关掉书店,退掉了房子,4个月前,带着太太来到上海。   现在,他和他的太太正准备度过他们在上海的第一个冬天。   他们每天走在大街上。   寻找机会。 -------------------------------------------------------------------------------- 我们来上海的理由 文 /陈海燕花一华   铃木俊哉 年龄:30d’Arc美容造型师 刚来上海1个月   上海不错啊,虽然我才来1个月,但都有点乐不思蜀了。   我从16岁开始干这行,在东京有房有车,可总觉得没什么意思,好像人生到头了,再好也就这样了。我只有30岁,当然不能忍受没有目标、没有奔头的生活。索性跑来上海发展,这几天在楼里跑上跑下,忽然发现好多和我差不多年纪的日本人,一问,原来都是最近到上海打工的东京人。   在东京,人与人之间很冷漠,没人愿意和陌生人说话,哪怕是问路。可这儿不同,上海人对我很热情,也很友好。我还发现走在街上的上海女孩穿得很时髦,但好像不太化妆,看来我这个造型师大有前景,不用担心会失业了。   尾崎 年龄:30岁 仙霞网球中心网球教练 打工时间:1年零3个月   为什么要从东京到上海打工?答案两个字:存款。   来之前,我在东京一家著名的服装公司,当时的年收入是人民币46万元,现在在上海仅有七八万元。可东京的消费高得吓煞人,我在那儿工作近7年,每个月都捉襟见肘,存折上的数字是0。   算笔小账就清楚了:以人民币计算,东京的一日三餐最少要花230元,而这里50元一天的开销不仅能填饱肚子,还包括了交通费;日本男人有喝酒的习惯,从前每天下班去酒馆,一个月光是酒钱就要用掉2万多;还有房价,我在东京租了间单身公寓,每月租金6400元……可在上海生活,除去吃用开销,我每月都能往银行存上4000元。   在东京,一个大学毕业生想达到80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至少需要20年,但在这里,我相信只要再奋斗五六年。   现在我每周都在仙霞网球中心教中国孩子打网球,越来越多的上海家庭走向富裕,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来学网球。我定期回东京,鼓励更多的日本人来这里做教练。我希望将来能在莘庄买房子、买车,然后找个上海姑娘结婚生子。   尾崎的上海老板告诉记者:雇佣像尾崎这样的日本员工其实非常划算。每年虽然要为他多支付3000元左右的费用用于处理护照等事宜,但完全不必担心他会把俱乐部里的客人拉出去干私活。日本人工作认真,不会动小脑筋,许多在俱乐部工作的本国教练“公私结合”,一个月闭着眼睛也能挣5万元。相比之下,尾崎6000元/月的工资连我也觉得太少,下个月得给他涨一涨!   本文的两个背景:   一、1983年,中国的赴日留学打工风起。短短几年里,到日本去的中国人从几百人跃升至数十万人,其中尤以东南沿海地区人士为众,上海占了近半。90年代,一大批记录上海人在东京的文学、影视作品出现。他们艰辛的奋斗史一时广为流传。日前的统计显示,赴日留学“热”已经平息。   二、日本于1979年对华经济援助,25年来日本共向中国提供资金援助3.3万亿日元,合300亿美元。2000年,日本开始大幅削减对华ODA额度。   2004年11月26日,日本外囝逍判⒈硎荆悸堑街泄木檬盗θ战ピ銮浚毡窘诮谀谥鸾ネV苟灾泄恼⒃?br>  11月28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回应了日本政府有意终止对华援助的说法。他说:“没有日本援助,中国也行。”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表示,日本减少对华贷款援助事件,不会影响中日关系。武大伟说:“在中国改革发展时期,日本的借贷援助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心存感激。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重大发展,日本有意见指是否仍需要为中国提供贷款援助,我们就让事情顺其自然吧。”   11月30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对华经援曾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日本对华经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指出的是,以日元贷款为主体的援助促进了中日间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这种合作也给日本企业带来很多好处。 -------------------------------------------------------------------------------- 上海的日子 我们很舒适 文 /本报记者陈海燕 摄影 /崔益军 李燕   一个小时40元   濑谷孝一夫妇在茂名北路的一栋老式公房里安了家。4个月过去,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会看地图去超市买切菜用的案板;会用地铁站内的自动充值机为交通卡充值……   “上海和东京太像了,设施这么便捷,物质那么丰富,生活这么舒适,只要能找到工作,这里就是天堂。”   现在,独缺这个“只要”。为了寻份工作,夫妇两人一下飞机就去了浦东一家日本语学校申请教师的职位,但因没有考过教书资格证书,校长只答应给他们安排一周3次,每次3小时左右的日本文化口语课,一个月,每人2000元人民币。   没有犹豫,濑谷孝一夫妇养成了每天在家备课的习惯,把肚皮里关于日本社会文化的所有知识都掏出来,在最多7人,最少1人的教室里卖力地和中国人交流日语。   上星期,校长介绍孝一的太太去给一家公司上礼仪课,十几个人的大班,一个小时40元,太太二话没说,高兴地答应了。   大公司我去不了   在教室里给打算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上课,濑谷孝一常常会遇到那个他回答了无数遍的问题:“我们要去日本挣钱,你却为什么跑来上海打工?”   濑谷孝一摇摇头,一言难尽。学生不放过,“你为什么不去日资企业,我们的本科生毕业,好多人都会涌到那里争着当白领。”   濑谷孝一还是摇头———这是个听起来不错的选择:在日资企业干和中国人一样的活,却享受日本方面的高薪水准。濑谷孝一觉得,拿这部分薪水的日本人“很幸运”,因为如果他们在国内,想找一份能拿同样薪水的工作,恐怕要“挤破脑袋才行”。   所以归根结底,不是濑谷孝一不想去,要进这些公司,他必须过三关,一是会讲中文,二是有相关专业背景———濑谷孝一的本行是销售,公司必定要求他在国内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即便退一万步,公司愿意降低前两道门槛,招个本国的门外汉,那么他也已经40岁了,没有公司愿意招一个40岁的门外汉。   “日本老板都精明得很,他们既然能花更少的钱雇到既懂日语又精通业务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花大把钱请同样条件的日本人?”濑谷孝一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去日资大公司投递简历这条路。   反正我失败惯了   一晃,冬天来了。早上6:00,濑谷孝一就和太太准时起床———夫妇俩要在星巴克会见一个早于他们来上海的日本人,对方带了些产自云南的咖啡豆,他们想看看,能不能在这方面生意上有所拓展。   “喝杯咖啡要30元,实在太奢侈,在日本,相当5元人民币一杯的咖啡店比比皆是。”除了想开廉价咖啡馆,濑谷孝一和太太还有许多不成型的想法:在上海的郊区租地、雇农、种粮食,然后销回日本,据说已有日本人很成功地做起这档买卖,“在日本,4万元人民币每个月只能雇两个工人,在这里20个都不止”。   他们还想从吴江路批点拖鞋手套围巾回去卖,因为现在日本流行的“100日币小店”(合人民币8元),大多数产品都印着MadeinChina的字样。   “有眼光的大企业现在都到中国来发展了:‘优衣裤’在日本起家时只是家很小的店;日本旅游公司在中国一直亏本还是坚持,因为他们都看好中国的前景。大公司这样想,我们老百姓也要这么想。大不了就是失败,反正我经历过数次失业,惯了,从头再来不算什么。”   过来人的教导   这天晚上,濑谷孝一和太太照例去逛了逛吴江路。他们今天特别高兴,因为认识了一个懂日语的上海新朋友———17年前赴日打工,靠教日本人汉语起家的上海人海丽。现在,她已在日本开了一家制作公司,雇了不少当地人,自己是总制片人,她告诉夫妇两人,日本的袋装米和咖喱在上海统统都能买到,不用费心再从日本邮寄;她甚至推荐孝一的太太,反正在家同样也要做家务,不妨到一些高级社区去做家政,赚钱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了解上海人、上海文化……   瞥见记者不可思议的眼神,海丽解释: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她回头又对两夫妻说:17年前,20岁出头的她孤身闯日本时,心里始终坚持一条———去外乡闯荡的人,在心里,永远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夫妇两人专心地听着,连连点头。   记者发稿时得到消息:濑谷孝一的家乡又陆续来了几位日本人。一位是25岁的男士,尚未有明确工作目标,但是决定在上海发展;一个24岁的女孩,想在上海从事人才中介的工作;一位40多岁的男士,工作目标是翻译,他有志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一对60岁的夫妇带着积蓄来上海寻找商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1 13: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15: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16: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日本人的确多,一不留神就能听到一两句日语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1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sanzo_310于2004-12-27 17:30发表的: 上海日本人的确多,一不留神就能听到一两句日语的说
是啊,在古北那里走几步就会碰都日本人,特别是在麦当劳,有不少带孩子的日本爸爸,每次去看到这番风景都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2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这样啊?真的啊,深圳的日本人也越来越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5 10: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岛也有很多日本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5 11: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现在上演《日本人在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5 12: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這麼具有誘惑力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6 15: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有很多这样的日本人的,别以为日本人就很了不起,有很多的日本人也像我们一样奔波找工作的!!!日本人选择在上海,应该是上海离日本很近吧!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受到上海那种文化底蕴的影响啊,我的老大自己也跟我说,他要是回到日本没有工作比我们还要惨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6 15: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上海也只是表面繁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6 15: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深圳也很多日本人啊!但是我想还是没有上海的多!可能上海在日本人的心里比较根深蒂固了吧!!上海人确实是对日本人很友好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友好!!!!!!对自己国家的人也没有这样啊,也让我们感到那种愤愤不平!!!前年去上海看望一个在上外念中文的朋友,就受到这样的"礼遇"了,朋友送我到地铁口,一路上我们用日语交谈,一个上海人就一直跟着,很热情的跟我们搭腔,以为我们都是日本人,谁知朋友送我地铁口就不去了,我一个人买票上车,本小姐不知地铁到那换乘,开口用中文问,谁知他道,原来你是中国人啊,完了一脸不屑,快马加鞭的跑了,留下本小姐在原地感叹上海人!在上海可以遇到很多这种事,听你说普通话啊,也不想理你!!!!郁闷!!!跟她买东西,还得求她买给你,郁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6 17: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的日本人好像没有那么多。有的话,也大多是留学生和外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 13: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人确实不敢恭维.除了外国人(包括香港,台湾等)其他全是乡下人.这种思想在年轻人心中可能要好一点点,但上年纪的人,就不能说了.有的年纪大的人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更别说讲了.若不是逼不得已,打死我也不来上海.日本人来上海当然好啦,简直是平民到贵族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 22: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残念啊~~~~~~~~~~中国人想去日本....日本人想来中国........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6-4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