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8 1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读解详解
问题10
文章总体分析
这是一篇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实验性说明文。文章共由八个自然段构成。
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主旨-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具体的和抽象的,外在的和内在的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段到第五段:行动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实验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式。
第六段到底八段:作者对这项试验的感受和从中悟出的道理。
试题具体分析
59問
答案:4
解析:问:让猴子按杠杆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道细节题。文章从第二段开始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整个实验,而做这项实验的目的恰恰是第一段所提出的问题。第一段所讲的是有些人认为心灵和意识是看不见的,不用去研究,我们只要观察看得见的行动就可以。而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当文章以大众观点或某些人的观点开头,作者的观点往往是和他相反的。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做实验的目的就是选项4:目的是通过猴子的行动研究看不见的动物内心世界和意识形态。选项1训练猴子让猴子明白人的意图;选项2训练猴子,开发只有动物才具有的看不见的能力;选项3通过猴子的行动,探索对待动物的人类的内心变化这些都是错误的。
60問
答案:4
解析:问:在实验室内所进行的训练中,人是怎么对待猴子的?
这是一道细节题。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设计了一道问题,做这种题一定要仔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成为陷阱。选项1当中的把猴子带到杠杆旁边“サルをレバーの近くに連れて行き”是不对的。文章提到了两处,第二段当中的“実験室につれてこられる”和第七段当中的“サルがレバーに近づく”乍一看和选项比较像,但它们分别表示“被带到实验室”“猴子接近杠杆”。选项和原文是有差距的,做题不能扩大范围,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去做题。选项2当中“餌を指し示し”是错误的。文中用的是“餌やり”。选项3当中的“レバーを指し示し”文中并没有提到。文中提到要等到猴子自己注意到杠杆,猴子自己去按杠杆,并没有说要指给猴子看。
61問
答案:2
解析:那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这是一道指代关系题。根据定位我们要注意“そんなとき”前面的句子。前一句“しかしそれがつかめたとき、手の中にサルの心があるように思えてくる”中又出现“それ”很明显“それ”指的是前一句的“心”。整句话的意思是“当我明白了猴子的内心,我仿佛觉得猴子的内心就在我手中”。这句话的重点是明白猴子的内心。因此正确答案是2。选项1指的是人和猴子的行为差异,选项3指的是猴子明白了作者的心,选项4指的是“通过按杠杆训练,明白了教科书上没有提到的猴子的行动这些都是错误的。
62問
答案:2
解析:问:通过训练,作者明白了什么?
作者的领悟就是试验结果。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领悟。作者发现行动和内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训练过程当中是需要内心的沟通,而这些道理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过。符合这一内容的是2。选项1“通过投食动物和人亲近”文中没有提到。选项3“首先要按照教科书内容去事件很重要”也不符合文章内容。选项4“要想抓住动物的内心只关注看得见的行动很重要,这些教科书上没有提到”很明显是错误的。
参考译文
内心世界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客观认知。如果这样的话,与其思考内心和意识这些繁琐的事情,还不如光思考看得见的,可以用尺子测量的东西。就算有这种思维的人也无可厚非。
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这一流派,训练猴子和老鼠等动物按杠杆,从这些动物的行动探索动物的内心。但是不能跟动物说“你先按按看”。比如,第一次被带到实验室的猴子,根本不会注意到杠杆。
那么,如何让猴子按杠杆呢?有两个要点。静静等待。接下来一点点靠近目标。
比如,哪怕猴子瞄了一眼,马上给它投食。重复几次的话,猴子慢慢会注意到杠杆。到了这个阶段停止投食。接下来猴子会左右徘徊,东张西望,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这时你要静静等待。在不断摸索的过程当中,猴子的手会伸向杠杆。一旦手伸向杠杆,马上投食给它。
用上述的方法,在恰当的时机投食给它,慢慢接近目标。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从助教那里学会了这个方法。这跟教科书上所写的一样。但,亲自尝试却发现异常艰难。
右手握住投食按钮,透过黑白监视器,盯着猴子的行动。我心里默默对猴子说“转过头来看看杠杆”。我明白猴子听不到我说的话,但我还是默默祈祷着。突然,猴子靠近杠杆。我马上投食给它。这的的确确是一种交流。
我一直做这项训练,慢慢掌握了猴子的内心。掌握它的内心后,训练非常顺利。虽然说的是光看行动,但其实,要想好好训练它必须要掌握猴子的内心。内心只能通过行动来掌握。但是,当你掌握了它,你会觉得猴子的内心在你的手中。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科书上没有写做学问最重要的东西。
问题12
文章总体分析
这篇文章是有关社交方面的人文科学性文章,结构清晰,层次明确。
第一段到第四段:举出公司职员论田的例子,提出了“信息占有率”和他的重要性。
第五段:进一步举例说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六段:表示作者的观点,指出人际交往方面的重要性。
第七段和第八段:进一步阐述作者的观点,并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掌握分寸方面的要领。
第九段: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将会产生的问题。
第十段:作者的观点,如何面对不熟悉的人。
第十一段和第十二段:对整个文章的概括,再次强调作者的观点。
试题具体分析
66問
答案:4
解析:问:根据作者的观点,那种情况下,在上司心目当中,论田君犯错的“信息占有率”将会提高?
这看似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但考查的是对于前四段的理解和把握。文中提到了一个核心词“信息占有率”。我们首先要明白“信息”和“占有率”所指的内容。就拿文中的情况解释:如果过去论田君的正面信息是100,当他犯下一次错误时信息占有率是1/100;如果犯下三次错误则是3/100。如果没有过去的正面信息,犯下一次错误时信息占有率是1/1;如果是犯了三次错误就是3/1。在第四中情况下论田君给人的印象是只会犯错误的人。所以要选择4。
67問
答案:3
解析:问:真实的自我指的是什么?
这是一道细节题,当题干中出现的所有单词非常简单的时候字面意思不会是正确答案。“うそのない”很多人一看没有谎言,就以为是不说谎,一不小心选择4“不说谎,老老实实说话”,但决不是字面意思。另外还有一个干扰选项是2,第11自然段当中题干和“自分の正直な姿を伝えるとはどういうことか?”并列出现,看到“正直”一不小心选择2也是错误的。因为后面的单词是“考え”而不是“姿”。没有谎言的姿态就是真实的姿态真实的姿态就是你的本色也就是“いつものどおり”因此正确答案是3。
68問
答案:2
解析:作者为什么说对第一次见面的人要小心谨慎?
这又是一道因果关系题。此题干出现在文章第10自然段。“初対面の相手、まだ付き合いの浅い相手には、少し慎重になって考えてほしい”。根据因果关系定位方式我们要看离这个句子最近的上下两个句子。我们发现第12自然段内容和上一段有所脱节,是一个独立内容。因此答案在上一段。上一段当中出现了“普段”“その日”“年に一回”“たまたま”等这些表示普遍和特殊的强对立单词。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答案2:“也许对方会用有关你的一部分信息来判断你的一切”。
69問
答案:1
解析:对于自己的“传媒力”,作者认为应该怎么做?
这是一道作者观点题。由于这篇文章以例子开头,所以观点必然会出现在最后一段
另外文章第6自然段也出现了作者的观点“~といい”是一个很明显的主观建议。选项2和选项2和4都是第7,第8自然段出现的具体例子。一定要记住:问观点例子当中的细节永远不可能是正确答案。选项3不用在意留给对方的印象,保持一颗平常心文中并没有到。
因此正确答案是1。
全文翻译
比如,3年来从来没有犯下错误的论田君第一次犯下了错误。
三年来对他的工作态度有目共睹的上司和刚刚调到这个地方突然看到论田君的错误的上司,他们俩对论田君的印象会一样吗?
双方心目中对错误的“信息占有率”是不同的。也就是说,3年的交往过程中错误所占的比重和在仅仅一次的接触中错误所占的比重的不一样的。
对方不是以过去到现在所累积的所有信息来判断你的。他只是用此时此刻他所得到的信息来判断你的。这些信息当中,好的信息占有的比重大,你就是“好人”。
就算你是很“温柔的人”在过去10年当中从来没有发过火,对于偶然遇见的初次见面的人来说,你突然的一次暴怒就是100%的信息量。他会认为你是“可怕的人”。
为了给对方留下适合你的“传媒力”,最好考虑一下“信息占有率”。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重要的是从见面到对方感觉到你的“传媒力”的那段时间。也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此时,最理想的状态是不需要刻意摆出某种感觉,把真实的你展现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工作能力非常出色,第一次去上班的时候,绝不能降低你的工作质量。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人,在初次见面的人面前不用可以表现得很活泼,像平常一样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不要弄虚作假,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向温和的你,那天接连遇到不好的事情,变得很不耐烦。为了表现真实的自我,说了一些难听的话,情况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对你来说可能是一年一次的“刚好不开心的一天”,但对于对方来说是关于你的100%信息量。
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还不是很熟悉的人,你最好注意一点。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自我呢?传达自己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你平时是99%的温和,比起1%的异常情况,把平时的样子传达给对方就是传达真实的你。因为留给对方的是最接近你自己的“传媒力”。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第一次见面的人,表现出平日的你才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