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成为金融业的恐龙(下)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特约编辑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突变和物种形成通常根据环境和竞争来进化,自然选择决定哪些新特性会普遍传播。不过,进化过程一直取决于周期性的外因破坏,其表现形式为地缘政治冲击、金融危机和监管干预(或失误)。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70年代的大通胀,是重大断代时期,并造成了“大规模灭绝”——例如30年代的银行恐慌,和80年代的储蓄及贷款危机。
在我们目前的时代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吗?显然,2007年夏季信贷环境的急剧变化,给一些对冲基金的策略带来了严重问题,使这些基金面临投资者的赎回。但是,最近这次信贷危机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是各银行所承受的压力。
次贷危机总损失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
--------------------------------------------------------------------------------
被过滤广告
--------------------------------------------------------------------------------
迄今为止,全球领先银行已承认的资产减记规模超过了600亿美元,但人们普遍猜测,最终浮出水面的次级抵押贷款相关亏损将高达3000亿美元。一些银行面临的压力正不断加剧,它们不得不将其它新业务(管道工具和策略投资工具)的资产重新放回资产负债表内。不过,鉴于给这些流动性极差市场内的资产定价较为困难,加之维持资本充足率的需要,使得这一点做起来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举例而言,欧洲目前银行平均资本占资产的比例不足10%,而20世纪初这一比例在25%左右。一些银行迟早必须在提高其资本金与限制放贷之间进行选择。
那么,抵押担保证券市场的情况如何呢?有些人认为,风险来源与资产负债管理相分离的做法,可以最好地分散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而今年的事件显然给这种希望泼了冷水。自8月份以来,美国资产担保证券的发行工作已经中断。债务抵押债券(CDOs)的发行也是如此。债务抵押债券是另一种相对较新的金融产品形式。
不过,银行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大型对冲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来说同时也是机遇,特别是那些在股市活跃时抓住时机上市的对冲基金,以及那些以看似划算的价格收购知名银行股份的主权财富基金。
金融业进化的“智慧设计”
不过,自然界与金融界之间存在一个重大区别。生物进化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其变化基本上是随机的(牛津大学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盲眼钟表匠”形象便由此而来),而金融服务领域的进化发生在监管框架之内,用站在达尔文对立面的创世论者的话来说,“智慧设计”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监管环境的突然变化,与宏观经济环境突变截然不同,后者类似于自然界的环境变化。二者的区别在于,监管变化有内在因素,因为那些责任人通常是“由偷猎者变成的猎场看守者”,他们对私人领域运作方式有着很好的洞见。不过,其净影响与生物进化中的气候变化相同。新的规则和规定可能使原来的“良好”特性突然变得不利。例如,美国储蓄和贷款机构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监管环境的变化。
多数金融监管机构的首要重点,是维持金融领域的稳定性,从而保护作为银行服务对象的消费者和该行业所支撑的“实体”经济。非金融领域的企业对经济不具有这样的基础作用,对消费者的生活也没有如此关键。领先的金融机构倒闭,零售消费者的存款因此蒙受损失,是任何监管者(和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希望避免的事件——今夏抵押贷款银行北岩(Northern Rock)的挤兑事件,以一种痛苦的方式,提醒英国当局关注这一事实。
最近数月,一个老问题再度露头:为银行纾困的含蓄保证,会造成多大的“道德风险”——即会鼓励一家金融机构承担过高的风险,因为它认为,如果一家机构被视为规模太大(即政治敏感性太高,或者其倒闭拖垮许多其它公司的可能性太大)而不能倒闭,那么政府将出手干预。不过,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问题略有不同。事实上,人们不希望将任何机构归入“规模太大,因此不能倒闭”的类别,因为如果没有偶尔发生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说的“创造性破坏”,进化过程将遇到阻碍。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历给立法及监管机构发出了一个警告:如果业绩不佳的金融机构也能得到支持,那么整个银行业领域可能成为经济的死角。
物竞天择
金融系统的每一次剧烈震荡都会造成损害。任其自生自灭,“自然选择”会迅速发挥作用,淘汰市场上最弱的机构,它们通常会被成功的公司吞并。但由于立法及监管机构会匆忙稳定金融系统并保护消费者/选民,多数危机还会导致新规则的产生。关键在于,过分严苛的预防性监管规定,不能(也不应当)消除金融机构灭亡的可能性。
正如熊彼德70多年前所写道的:“这个经济系统不能没有彻底毁灭那些生存者的最终手段,这些生存者不可挽回地与那些没有希望的不适应生存者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创造性的毁灭只不过意味着“那些不适合生存的公司”的消亡。
未来的几个月,将决定当前这场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真正的“冰河世纪”,还是仅仅是一个严冬。它还将决定在全球金融机构中谁是恐龙,而谁又是最适合生存的哺乳动物。
本文作者为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和英国《金融时报》特约编辑。他和奥利弗•怀曼(Oliver Wyman)合著的新书《金融服务业的进化:理解过去,迎接未来》(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king Sense of the Past,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本周将由Oliver Wyman出版。
译者/何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