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3|回复: 15

恭亲王・奕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1 09: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恭亲王・奕䜣

    我想为恭亲王・奕䜣立个传的想法,早在一年前听单田芳评书《百年风云》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最近班车上看隋丽娟教授的《慈禧》,真的很感慨,这就给这位悲剧式的王爷立个传吧!
    恭亲王・奕䜣生于1833年,是清朝道光帝的第六个儿子,咸丰帝的异母兄弟。咸丰帝奕詝是道光皇帝的四子。奕詝10岁的时候,母亲病逝,道光帝觉得奕詝挺可怜,就把10岁的奕詝带到奕䜣的母亲那里抚养。奕詝和奕䜣相差1岁。就是说哥哥10岁的时候和弟弟9岁的时候就在一起长大。儿童时代感情很好。但是随着岁月的流失,老皇帝道光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于是就有立储的想法。道光皇帝共生9子,老大老二和老三都在年幼的时候就夭折了,老五出生后不久就过继到道光皇帝的兄弟家中。老七老八和老九都还很年幼,所以,可以竞争储位的只有老四奕詝和老六奕䜣他们俩了。
老四奕詝为人平庸,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心地还算善良;而老六奕䜣,才貌过人、文武双全。所以老皇帝道光就一直为难到底传位给老四好呢?还是传位给老六好呢?老六德才兼备,理应传位给他的,但是老四现在是长子,封建皇位的惯例是立长不立幼的。而且老四心地也比较仁善。所以老皇帝一直很为难啊!于是,决定考察一下诸位皇子。
两次测试考察:

满族的先辈女真族是从关外发家的,所以骑射对于满清的皇族都一直很重视。每年春秋两季,皇帝都有去木兰围场打猎的习惯。在一年的春天,道光皇帝提出去木兰围场打猎,要考察诸皇子的骑射能力。老四奕詝有一个老奸巨猾的老师叫:杜授田。得知父皇要考察诸皇子,于是老四奕詝就去求助他的老师杜授田。杜授田这个老贼就给奕詝说:“就算你使出浑身的解数,打的猎物也肯定没有老六多啊!你去打猎要这么这么办。”于是,众阿哥都去打猎,打完回来,连老七、老八、老九都多少打到一些猎物,当然老六的猎物是最多啦!可是老四奕詝身前一个猎物都没有!这时,老皇帝道光就暴怒,喝骂道:“瞧瞧你几个弟弟,人人都有猎物,你再饭桶不至于一个都打不到吧?”这时,奕詝就跪倒哭诉:“现在正是春天,真是动物繁衍交配的时期,每次看到它们成双成对,我刚要开弓的时候心就软了!不忍心射杀它们啊!”老皇帝道光一听,心中一动,真是仁爱之主啊!

到了老皇帝道光病危,趟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老皇帝想考察一下诸位皇子治国安邦的道理。要召见诸位皇子畅谈各自的治国安邦的策略。老四奕詝又找到他师父杜授田,老杜对他说:“你奕詝就算长了8个嘴巴,也说不过老六的!这样吧,你去说治国安邦的时候,你这么这么办!”等到老皇帝召见诸皇子,在病床前,让诸皇子一个一个说治国安邦道理,其他皇子都说得头头是道,尤其是老六更是说得滔滔不绝,轮到老四奕詝的时候,奕詝就跪在父皇的床前,一个劲地哭泣,眼泪鼻涕一大把一大把!哽咽道:“我看到爹爹病成这样,我心乱如麻,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想随爹爹于地下!”老皇帝道光一听,心中又是一动啊!心想:那么多皇子,还是老四懂得孝道啊!和我最贴心啊!
于是老皇帝道光传位于老四奕詝,但是心里还是很喜欢老六奕䜣的,封奕䜣为恭亲王,世袭罔替。清朝皇帝一共封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爷共8位。其余的几位几乎都是努尔哈赤开国时候的功臣和皇子。

老皇帝道光驾崩,老四奕詝登基,就是历史上的咸丰皇帝。老四奕詝这个人,昏庸无能,天性懒惰,就喜酒色!懒到什么程度?懒到连奏折都不高兴看的批阅,交给懿贵妃(就是慈禧)来批阅,这样直接导致了皇权落入了一个平庸的败国又败家的女人手里。咸丰皇帝在位的短短11年里,处处防范打压德才兼备的奕䜣,而自己极端昏庸无能,和列强签订最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最多的皇帝都是他了!而且英法联军打到天津了,他还在做30岁生日。打进北京就逃跑到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直接导致了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和火烧圆明园。从这点来看,皇帝不忠于职守,外敌打来就逃,连明朝的崇祯皇帝都不如!咸丰不仅政治治国昏庸无能,而且身体极差,就好女色。31岁的年纪就一命呜呼了!

咸丰帝驾崩前,由于自己的唯一儿子才6岁(后来的同治),就立了8位故名大臣(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辅佐小皇帝。结果就在8大臣任命后的一个月,由奕䜣和慈禧在承德密议后达成联手。由慈禧和小同治现行回京,8大臣在护送咸丰的梓宫(棺材)回京的路上的时间差,发动著名的“辛酉政变”,仅3天时间一并扫除了故名8大臣,实现了慈禧的第一次垂帘。

慈禧利用了奕䜣,也给予了奕䜣巨大权力。但随着奕䜣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恭亲王奕䜣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于是慈禧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奕䜣一直浮浮沉沉。同治四年(1865)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䜣,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䜣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同治八年,奕䜣支持杀掉慈禧亲信安德海,为慈禧所恨。同治十二年,奕䜣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触怒了慈禧太后。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䜣更为孤立。反复浮沉磨平了奕䜣往日的棱角,挫折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䜣“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䜣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二十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于1898年病逝于北京。


我们今天来回顾恭亲王奕䜣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一生也正是中国最最屈辱的时代。奕䜣7岁的时候,正是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割地赔款,引起了不少当时爱国志士的激愤。纷纷对当时的政府表示了不满,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个有志奋发图强,才华横溢的人,处处遭到自己嫂子的打压,而最终出于封建礼教的忠诚,使自己也变的愚钝无比!可叹啊!

我有时一个人的时候,常想:如果道光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奕䜣,中国一定又是另外一个风景了。日本也是最初受到荷兰人的侵略,开放了长崎。也正是因为这个契机,日本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明治维新。通过变法维新后,使日本强大走上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奕䜣在同治初年也大力搞维新,重用汉人,大搞洋务运动。但是,慈禧觉得威胁到自己的权利通知,就借祖制的名义,硬生把留美的学生召回,把新兴的洋务运动给扼杀了!每当想到这些心中总有无限感慨,和惋惜!而每次在电视里看到,某某爱国华侨花了***万美金,买回了原来存放在圆明园中的**国宝,并捐献给国家。一方面对这些有钱人感到敬仰的同时,但是对160年前的中国那段历史感到痛惜啊!如果,立了奕䜣为皇帝,中国走上革新的道路。那就应该没有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世界博物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吧!要知道日本的明治维新是1868年起,而甲午海战是1894年,才短短的26年时间啊!而中国的鸦片战争是1840年,道光驾崩是1850年。足足比明治维新早了18年啊!日本的振兴用了20年左右。其实现在回想我们国家现在的改革开放,也就30年就那么强大办奥运会了!其实一个国家的振兴只需要几十年时间吧!

我读《史记》的《商君列传》和《韩非子列传》,商鞅在秦孝王时期为秦国变法,使秦国强大。但是他推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得罪了秦孝王的太子。后来孝王死,太子秦惠王继位,惠王公报私仇,全国通缉他,结果最终受困于自己所制定的法律,遭擒后不久受五车裂的酷刑。秦始皇看到《说难》《孤愤》《五蠹》等书,说道:“我要是能见到这些书的作者,让我立刻死了也值得!”。正巧李斯在旁,听到秦始皇的这句说后说道:“我知道这些书是谁著的,乃是我的同学韩非所著,我把他召见来怎样?”秦始皇大喜,命李斯找到韩非后,并把他带到了秦国。由于李斯出于私心和政治主张不同,于是当韩非来到秦国的时候就把他给囚禁起来,不久李斯赐毒酒,毒杀了韩非子。

我时常仰望明月,不停地自问:商鞅是自己亲眼看到通过自己的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了;韩非子虽然未亲眼看到秦始皇使用自己法家的思想而统一中国,但是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也该欣慰了!商鞅和韩非子都用自己的雄韬伟略推动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最后却没有得到一个善终,而恭亲王・奕䜣虽然最后得到了一个病逝的善终,但他的惊天才略始终都未得到施展和发挥,亲眼看到中国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败。到底这两种哪种更可悲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09: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化弄人。。。。。
不是杜授田,咸丰这皇帝还真悬,什么都不如老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09: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生俞何生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09: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也,命也,运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0: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为奕䜣立这个传,其实是对他特别同情和惋惜的!我个人觉得奕䜣这种情况,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莫大的悲哀!有才无用,眼睁睁看着局势的恶化,自己的挽救败势想法和策略而不能施展。这种痛苦可想而知!

我个人比较认可易中天先生的历史观吧!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有两点:一是是否推动社会时代向前发展,二是是否对广大人民群众造福。肯定是的英雄伟人,否定的是则相反。
从这个历史观来看,商鞅和韩非都是推动了当时社会时代发展的人物,而上文中的慈禧、咸丰等人不但没有推动社会时代的前进,而且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无比的祸害。而奕䜣和光绪等人的可悲可泣也正是有这个改变旧势,发展新制度的想法,被传统势力所打压不能成器的这种无奈和痛苦吧!所以我认为奕䜣和光绪这样的人是及其郁闷,十分令人同情的!

就有关是否善终的这个问题。
我认为,人在这个社会上,一定要顺势而行,这样一般能善终,逆势而行一般都不能善终!这个观点尤其适用于搞政治的人。
比如明朝李成梁吧!在张居正推行新政,改革朝纲的时候,李成梁作为辽东边关总督,屡立战功,打击蒙古和海西女真。但是随后时局改变,万历怠政时期,他二任辽东总督,也就顺势贪污腐化,假报战功,拉拢亲信,行贿受贿等等。结果以93岁的高寿寿终正寝!

所以,有才也能寿终,就看这个有才的人怎么做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0: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恭亲王帅照 送给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1: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哈!

还有张年轻的,更加帅!好像在骑马的样子,年轻时期,英姿勃发!

这张已经是老年愚钝的时候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1: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把,据说恭亲王年轻时的照片仅此一张啊,能不能贴上来看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1: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三张!哈哈!

俩年轻,一个老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1: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你的都没有我的年轻

  此照拍摄于1863年。其时尚为醇郡王的奕譞,在朝廷担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可见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时年24岁(虚龄),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原文如此);左右是奕譞的两个贴身侍卫,分别肩扛火统,手握长枪(实际是一种铁矛),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朝禁卫军的风貌。这也是宫廷秘照中至今保存的最早的一幅照片,为研究我国军事史,为研究我国摄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至为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1: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老了才有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很喜欢听单田芳的说书。往往听的饭都忘了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的24岁看起来真老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2: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命定的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4: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mch 于 2008-7-21 11:54 发表
哈哈哈,你的都没有我的年轻

  此照拍摄于1863年。其时尚为醇郡王的奕譞,在朝廷担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可见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时年24岁(虚龄),这是迄今保 ...


你这个是奕譞,是他的7弟,也是光绪他爹!我写的是奕䜣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7-26 16: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