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9|回复: 10

[使用心得] 文科的日语辞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8 2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在图书馆里都能看到很多专业的文史哲的日语辞典吗,这些原版的辞典,有人愿意把它们做成epwing吗?比如
1.中村元,『佛教語大辞典』,東京書籍
『日本史文献解題辞典』 加藤友康・由井正臣編 吉川弘文館 2000 (210/03R/145)
3.望月信亨,『望月佛教大辞典』,世界聖典刊行協会,全10巻
 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0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仏教をご研究でしょうか
すーご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01: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基本否定创造,唯心主义过于强烈.
全民信佛,基本亡国!

偶并不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02: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ohin 于 2007-1-28 17:21 发表
佛教基本否定创造,唯心主义过于强烈.
全民信佛,基本亡国!

偶并不喜欢!

呵呵,有点极端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02: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rrywx 于 2007-1-28 15:58 发表
大家在图书馆里都能看到很多专业的文史哲的日语辞典吗,这些原版的辞典,有人愿意把它们做成epwing吗?比如
1.中村元,『佛教語大辞典』,東京書籍
『日本史文献解題辞典』 加藤友康・由井正臣編 吉 ...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09: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研究是真正的绝学,日本是目前佛学研究最好的国家。出版的专业字典就有300种以上,

有关大陆佛学研究的答客问

龚隽

1、 大陆佛学研究的现况。

我个人对大陆佛学研究的现状是比较低调的。从学术立场观察,大陆目前佛学研究的知识团体主要集中在大学的相关系科和社会科学院系统的一些专门研究所。由于宗教问题在大陆历来比较敏感,从纯粹宗教意义上探究佛学的研究,在学术机构内尚未起步。

一般学术型的佛学研究可大致析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哲学型的佛学研究;一为历史学进路的佛学研究。这两类研究大多都局限于自身既定的规则内进行写作和从事学术评价,很少进行有创意的对话,那怕双方研究的是相近或相同的课题。作为佛教文献和历史学方面的研究,由于能比较系统地接续近代以来,包括国外,尤其是日本学界佛学研究的知识积累,因而在研究的问题和方式上相对要规范得多。克实而言,较有分量和典范性的研究成果,大多出于历史学类型的研究。哲学形态佛学研究的滞后,有其历史和社会的成因。如大陆哲学长期沦为某种特定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的奴婢,无法提供必要的解释资源。八十年代以来,中、西方哲学研究的发展本来应该为佛教哲学的研究带来希望,但佛教哲学的研究一直比较保守,大多设定在相当陈旧的模式内,仍然因袭着含义并不明确,而又特定历史形成的解码,作为理解经典文本和事件的前语言。与当代新儒学的研究方式相比,大陆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普遍拒绝了形而上学,特别是先验哲学的方法,于是,他们所面临的佛教中大量心性等性理学的问题,就只有还原到非常经验的层面上来读解,从而可能遮蔽了佛教经论中某些最显精神的方面。另外,佛教哲学研究界对西方哲学成果的普遍无知,也使他们的义理开展无从获得现代意义的敞开。我把大陆的佛教哲学研究看作是在封闭的语言规则中,从事于一种类似于自言自语的游戏。从哲学的立场说,这种没有先验进路,也缺乏技术分析的"半掉子"哲学,似乎还无从构成哲学的规则所要求的"值得追问"的问题。

从佛学选择的研究对象来看,大陆专门的佛教学者由于大都缺乏梵、巴等语文学的严格训练,故只能以中国佛学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印度佛学、南传佛学等研究都还是伏流,远未形成规模。

正如我上面所说,大陆佛学研究由于习惯在封闭的环境下作业,故稍有起色的研究,也只能消化一些日本人的研究成果(这实际上做得还很不够),而对于西方学者佛学研究的问题和方式,了解得相当不足,至少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远没有得到反映。佛学界的不少同仁中甚至流传着一种毫无理由,却又叫人哭笑不得的观念:西方人不懂佛学。

可以说,大陆的佛学研究要走向规范还有一段艰难的路,如果现在就呼吁建立自己的学风和特色,未免还为时过早。

2、 基础佛学教育的现状。

在目前的建制中,基础佛学的教育课程,主要是由大学的哲学系、历史系来承担的。宗

教学专业在大陆近年来的许多大学虽有所起步,但实际上主要还是依附在哲学系科的下面来运作的。印度佛教的教育似乎远远不够,只停留在非常概论性的一般介绍上,真正的研究还说不上。因此,佛学教育的主流还局限在汉传佛学及佛学史的方面。佛学的基础语文学教育情形更令人担忧。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如梵、巴等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放在东方语言系,而精通语言的,未必对佛教的学理有亲切的体会和兴趣。佛教的教学机构,尽管多少有一些梵、巴、藏等文的课程设置,但无论从规模和质素上讲都远远不够。

由僧界开办的佛学院系统,侧重于从宗教的意义上研究佛教的问题,但仍属起步阶段,与台湾僧界所主办佛学研究机构的规模和学术水平相比,还相距甚远。

3、 对于两岸三地未来佛学研究的看法。

由于两岸三地佛学研究的处境、背景不同,故于未来的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会不太一

样。如台湾佛学研究的资源较为集中,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佛教学者的学术规范、资料和语文学的基础也相当不错。因此,我认为,台湾佛学研究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学理输入、综述研究和译介阶段,而应形成有自己优势的学术话语和问题,并直接接轨到国际同行研究的对话中。尤其是对汉传佛学的研究,更应有一种主体的意识。从我目前比较肤浅的外部观察来看,台湾的佛学研究数量相当的可观,但有穿透性问题研究的学术精品并不多。

大陆佛学研究自八十年代以来有一些起色,但与其它学科,如中国思想史的研究相比,还显得很不够成熟。学术规范的问题,大陆学界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才提上意识日程来加以讨论的,而佛学研究至今似乎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因此,对于大陆佛学研究而言,先学会现代学术的规范,可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与此相关,我觉得大陆佛学研究的提高,应大力提倡输入学理,组织把日本和欧美佛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系统地译介过来。翻译,在现有的情境下,绝对比一般泛泛之作有价值得多,这对汉语世界的佛学研究,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至于香港地区的佛学研究,由于人力较少,而且也比较分散,一时还很难作出判断。

在此,我想就两岸佛学研究的交流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近年来,两岸佛学交流最直接地表现,是通过举办会议的形式来进行的。应该说,这对于沟通两岸佛教学者的对话,提供了最直接的途径。但问题是,会议的议题往往过于宽泛,很难构成专门性的学术话题。而受邀者,也大多是浮在表面的学术名流,要正式切入专门的话题,也未必都有深度的研究和足够的学术背景(特别是国际同行学术研究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术交流就难免变成只是一种场面上的学术活动和传媒效应,而于学术问题的本身,可能并无实质性的推进。我希望今后两岸的佛学交流,能创造更有学术实效的形式和成果。

另外,就两岸佛学研究界近来发生的一些学术批评,我个人是饶有兴趣的,因为此中有不少问题值得两岸学者反思。如海外学术界经常批评大陆佛学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大陆学术的不讲规范。平心而论,这是一个相当中肯的批评。大陆学者对此批评最通常的反应,是作一种情绪性的反抗,而缺乏自省的意识。深一层分析,问题可能更加复杂。

大陆的佛学研究,过去一直是寄存在极其不规范的学术体制内讨生活的,规范的淡出不是学者个人的无知,而是旧有学术体制所造成的一种学术集体的无意识。从这一历史的背景看,海外的批评虽然切中要害,却也缺乏同情的了解,颇有隔岸观火的意味。而作为大陆学者,我认为,也该把这一批评看作增上的助缘,痛切反省而不是一味地深固坚拒。借库恩(Thomas Kuhn)的话说,大陆的佛学研究已势必进行"范式革命"的时候了。形式上的规则调整,如注释、引文等体例的规范化,并不难完成。现在学术界对规范的强调,似乎还停留在这种非常常识化的"经验规则"上。而于两岸佛教学者来说,今后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学术规范应是内涵上的,即如何进入有真正"问题意识"的佛学研究。更进一层,对于人文性的宗教学研究,宗教性的面向如何在研究中表现出来,这可能有必要重视到"先验规则"的问题,即在文本的读解中带出形上学的关切。忽略这一方面,就造成目前有些看似规范佛学研究,实际无法进入宗教问题的核心,这只能说明我们理解力的贫乏。这方面,西方现代神学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范例。

4、 个人对佛教学术的兴趣方向和道路。

我个人的佛学研究还是刚刚起步,远不形成气候。就兴趣而言,仍然是在佛教哲学,特

别是汉传佛教哲学和具有哲学意义的观念史的方面。但我对于近代以来,汉语语境下佛教哲学的研究很不满意,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上能有一些突破。我想必须先对近代以来中国佛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一些清理,才可能明确自己的研究方法,并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学术问题来进行研究。我个人比较重视欧阳竟无和吕秋逸为代表的内学院传统及印顺法师的研究。在汉语世界,他们的研究方式能在文献和义理两面兼顾,并在严格学术史的研究中带出佛教宗教性的面向,保留了宗教伦理性期望的空间。这在现代性的世界中,有相当的价值。同时我对于西方佛学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也相当观注,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以消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1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任何宗教学术之所以能立足,是源于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
当然,也不能说我对佛学抱有偏见,它是个客观存在,但总的来说我不太接受说教层面的一些东西.

如果仅仅是道德的高尚,那也不能称为文明,若是那样,我们都将成为居住于陋街僻巷的颜回.

我非常欣赏赞同明治维新时代的大思想家福沢 諭吉的这段话.

追求个人的修养,道德的高尚其实并非唯一的目的.过于热中与强调这些,等于把一些原本底线的东西刻意放大了.


个人看法

[ 本帖最后由 kohin 于 2007-1-29 10: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18: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2 09: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相关资料的开发,楼主列举的几本辞典是学术上的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2 1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有佛教相关的epwing辞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7: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并不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5-3 18: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