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日本青年在中国火速成名
时间:2011-04-18 10:01:08  来源:  作者:

加藤嘉一

 他有着太多身份:中日交流的民间大使、专栏作家、活动策划人……

  他被冠以很多头衔:“当代遣唐使”、日本“韩寒”甚至“草根鲁迅”……

  有人说,他勤奋、充满能量;有人说,他高调且八面玲珑,总是说媒体和大众最想听的……

  他究竟是谁?递上来雪白的名片上仅有四个字加藤嘉一。

  17日,加藤嘉一应邀在深圳少儿图书馆演讲。讲座之前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称:“不要给我太多的标签。我就是在你面前,你所看到的我。”

  自觉“扮演”精英

  2003年非典时期来到中国的加藤嘉一从来没“闲过”。最开始当然是忙着学中文、适应中国的生活。2005年4月,他亲历反日游行,从此开始了在媒体的高调亮相。加藤在央视、凤凰卫视、NHK电视台、朝日电视台等以“中日问题专家”的身份发表各种言论。他还担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看天下》等专栏作家。的确,26岁的日本青年加藤成名了。

  14日,从日本地震重灾区返回北京的加藤开始了主题为“日本震后反思”的巡回演讲。15日、16日广州两场,17日来到了深圳。当然,演讲的同时,他也不忘顺道宣传即将面世的新书《中国的逻辑》。

  《文化广场》:在《中国的逻辑》这本书的自序中,你反复强调自己是个“草根观察者”。但是在很多场合,你却又毫不掩饰自己“强烈的精英意识”。如何看待这种矛盾?

  加藤嘉一:我是草根出身,但我是精英。我出生于日本的农村,从小就一直很艰难。经过勤奋与努力,我现在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我承认且自觉扮演“精英”角色。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公众意识,并不影响我与大众之间的对话。

  《中国的逻辑》是草根的。我亲自去观察体悟,我的素材来自当地的居民。城市、经济、改革、绿坝、奥数、蜗居、学费、红包等关键词是我深入草根、走进草根所提炼出来。我要做的就是让大众尊重身边发生的故事。因此,你们会看到,这本书书名很“正”,但是内容很“软”。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不过是一个比较关心中国问题的草根观察者,仅此而已,但却足够。

  希望与村上春树同类

  在中国成名后,加藤嘉一有着太多身份,诸如中日交流民间使者、活动策划人、主持人、同声传译等。此外,媒体还喜欢用 “当代遣唐使”、“日本韩寒”甚至“草根鲁迅”来形容他。不过,加藤并不“买账”。这一点从他递过来的只有名字而没有任何头衔的名片可以看出来。

  《文化广场》:关于你的这些身份和头衔,你觉得哪种评价最为中肯?

  加藤嘉一:都是媒体给的,那些都不是我。我从来都不希望有太多标签,正如我递上的名片,只有我的名字。因为“名字是一个人的第一尊严”。很多人往往为了些莫名其妙的身份而忘了“我是谁”。我希望大家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我。即使我递上的名片,没有任何身份的标签,它也是有血有肉,有丰富内涵的。

  《文化广场》:就你本人而言,更愿意如何描述和界定自己?

  加藤嘉一:我是个“奔跑者”。我是个专业运动员,跑“马拉松”的,每天早上四五点起来跑步,即使出差在外,也从未间断过。因此,我希望自己是个“行动中的人”,深入草根,而不是在书斋里坐着。从人生态度来说,我希望与村上春树是同类。村上春树也跑步,我希望和他一样在跑步中修行,运用跑步来经营和调节自己。并且,通过写作来提出问题、观察社会。

  “有策略的”高调

  在《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中,加藤嘉一描述了小时候的艰难生活。他从13岁起开始半工半读。为了躲避债务,四处搬家。作为长子的他还要学会与黑道要债的人周旋谈判。有次家里只剩300日元,他只能带着弟弟妹妹去超市的“试食角”填饱肚子。

  《文化广场》:你总是充满了表达欲,你高调且八面玲珑,介意这样的评价吗?

  加藤嘉一:八面玲珑也好,高调也罢。不管如何,“出名是结果而不是目的。”我的高调是有策略的高调。我的言论和文章是中庸、温和、辩证的。我的专栏文章从来没有被“毙掉”过。因为如此,大家也就能看到更多实实在在的草根的表达。我受欢迎,是因为我了解中国。这种了解,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敬重。

  《文化广场》:这种“温和”是特地迎合?

  加藤嘉一:我是一个在中国谋生的人。不“迎合”哪有市场?但是大家不必从负面的角度来看。表面上看来,我似乎在高调地表达,甚至是迎合中国人。但实质是:不在于我怎么样,而在你怎么看。“观察加藤,反思自己”或许是大家所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传达的是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我代言大众的痛苦,也传达希望。我敢说,我在做很多公共知识分子没有做也做不到的事情。


咖啡日语 Ver.7 Created by Mashim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