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日本旅游 > 历史文化
《东瀛奇葩》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女子的故事(3)
时间:2008-03-06 14:54:25  来源:网络|  作者:

    津田梅子 

    明治初期,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近代化政策又称为文明开化政策,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近代化。在教育及思想方面,引进了西欧的近代思想,开展启蒙运动。当时,福泽谕吉著的《劝学篇》和《男女平等论》等引起了众人的注目。同时西方化的潮流波及整个日常生活。
    自从1870年(明治四年)9月政府颁布“剪发令”后,短发同西服一样,成为文明开放的标志,迅速流行开来,风靡一时,出现了“敲打短发头,听见文明开化声”等歌谣。短发由男性开始倡导实行,以后波及女性。但一旦在女性中开始流行,立即引起社会舆论的非难。第二年5月,在东京都发布了“禁止女性剪发令”,禁止女性剪发。这件事说明了文明开化政策的实质还是男女不平等,即在这个年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占有统治地位。
    在同一时期,即1872(明治五年),政府制定了新学制,发布了“关于奖学的被仰出书”,宣布“村里不许有不学之户,家里不许有不学之人”为全民皆学方针。它意味着不论地位和男女都要接受义务教育,从而否定了女子不必受教育的旧观念。这也意味着虽然在教育方面还不完善,但文明开化之光已开始照亮女性的世界,对未来和新时代的到来抱有期望者不在少数。新学制的具体措施体现在设立女子学校、派遣女留学生等方面。但不久,政府就以财政困难为理由,女留学生的派遣只进行了1次即中断,官立女子学校也只办了5年就关闭了。另外,虽说是全民皆学方针,在学制上规定的女子教育是以培养文明国民的贤妻良母为重点。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明治政府公派女留学生是在新学制开始的前一年进行的,即1871年(明治四年)12月。以政府高官岩仓具视大使为首的赴欧美考察团一行,乘轮船美利坚号从横滨出航。根据新学制选拔出来的5名公费女留学生也同在这艘轮船上,其中有7岁的津田梅子,她是留学生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1864年(元治元年),梅子出生于江户(东京)牛南町的江户幕府将军直属武士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津田仙曾学习荷兰学和英语,曾作为德川幕府的外交官的翻译赴美。回国后当了明治政府的官吏,后来成了农业专家,致力于西方农业技术的推广。当他得知政府招收女留学生的时就让梅子报了名。根据当时的情况,把7岁的女儿送到国外,无疑是相当不容易的决策。此举不仅仅是父亲津田仙作为学者的先见之明,也与少女梅子身上已经显现出的不负众望的倔强气质有关。她生来就具有刚毅的性格。
    到旧金山的海路走了23天。5名少女和考察团一起来到华盛顿,在驻美日本公使官邸卸下行装,并和岩仓大使告别。第二年,5名少女分别住进美国人的家庭。虽说性格倔强,但独自一人进到人生地疏、语言不通,又从来未知的世界里,此时此刻8岁少女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梅子住在华盛顿郊外的美国人琅门夫妇家里。在那里上小学。琅门夫妇没有孩子,因此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梅子。梅子敬爱他们胜过亲生父母在虔诚的基督教徒琅门夫妇的影响下,梅子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在神的面前人类一切都是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对梅子的近代自我的形成和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882年(明治十五年)11月,梅子结束了10年的留美生活回国。在5名少女中,坚持到最后的留学生只剩下津田梅子和山川舍松二人。当梅子到达横滨时,她日夜怀念的母亲和弟弟、妹妹到横滨港来接她,她面对亲人无言可对,只是行礼。实际上她已把日语忘了,就连问候的话一下子也说不出来。
    1885年(明治十八年)日本政府设立了华族女子学校。学校成立前一年(1884年),政府制定和颁布了“华族令”。此时的华族不仅包括了过去的公卿与诸侯,而且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被授予伯、子、男等爵位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人、官吏及实业家等,并给予种种特权,华族女子学校的设立就是其中特别恩典之一。
    梅子由明治政府的实权人物、首届首相伊藤博文推荐,担任该校的英语教师,当时梅子才21岁。在华族学校,学问只不过是名门贵族小姐装点门面的教养之一而已。因此这个学校的教学不严谨,要求也不高,但梅子反对这种做法,她不顾偏见,严肃执教,她的英语教学十分严厉而认真。人们背地里议论她是可怕的教师。
    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7月,梅子第二次到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大学里学习生物学,又在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和教授法。在留学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为设立“日本妇女在美奖学金”制度而奔波。这一制度是以收集美国人的捐赠作为基金,为每4~5年派遣一名日本的女留学生提供学费和活动经费。这个制度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在中等以上的妇女教育只能依靠民间力量的时期,这种奖学金制度对于日本妇女的高等教育无疑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和光明。
    津田梅子结束了3年的美国留学生活,重新回到华族女子学校,此时日本又成立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梅子从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5月开始兼任该校的教授。就在这时期,“万国妇女联合会”的世界妇女会议在美国召开,津田梅子作为日本妇女代表出席了该会议。在会议期间,她接触到了欧美先进的妇女教育观和女子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 ,深深感到振兴日本妇女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当时日本虽然有高等女子学校,但在那里所进行的教育是为了培养“贤妻良母”的“女子所必需的高等普通教育”(高等女子学校令第一条)。具体而言,修业年限为4年,外语作为自由选修科目,学也可以,不学也可以。数、理、化的授课时间很少,大部分的时间被修身、家政、裁缝等科目占去。也就是说所谓的高等教育实际只限于“贤妻良母”主义教育罢了。女性通向真正的学问和研究的大门是关闭的。
    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7月梅子辞去了任教15年的华族女子学校的教学,在东京麴町一番地开设了女子英学塾(女子英文学校)。时年梅子36岁。
    在依然是重男轻女的社会里,以女人的身份开设并经营学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开学时,报名入学的人数仅为10人。但就是这个女子英学塾,成为日本真正的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在这个学校里从基础英语开始,开设有英国语言学、英国文学、历史等科目,进行专业性的英语教育。在梅子严格的教学带动下,实行了高水平的高等教育。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学校升级为专业学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所以10名学生起步的私立学校就是现在著名的女子大学——津田塾大学的前身。
    津田梅子为普及英语教育和振兴日本妇女的高等教育倾注了全部精力。她终生未婚。
    1929年(昭和四年)7月20日,津田梅子离开了人间,享年66岁。
    女子英学塾虽失去了创始人梅子,但她的治学精神和严格的教育方针却被代代继承下来,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学员人数也不断增加。1933年(昭和八年)学校迁至东京郊小平市津田町的兴建校舍,改名为津田英学塾。1943年(昭和十八年),因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禁止使用敌对国语言——英语,学校改称为津田塾专门学校,仍坚持办学。战后,即1948年(昭和二十三年)成为正规的津田塾大学,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女学者和女专家。在毕业生中有翻译家、新闻记者、外交官等,她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第一线。
    在社会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为追求近代文明和进步而远航到国外的7岁少女所创下的业绩如今更加辉煌,并向着未来继续发展。


    樋口一叶
    奇迹般的人

    明治时期的女作家樋口一叶因患肺结核于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11月23日离开人世。她生于1827年(明治五年)5月2日,不满25岁就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樋口一叶饱尝了作为女人和作家的艰辛,使人不能不为她的过早凋零而感到遗憾。
    在不到25年的岁月中,她决定当作家是在1891年(明治二十四年)她19岁的时候。她拜《朝日新闻》的文艺记者半井桃水为师,开始从事创作。1892年(明治二十五年)3月她20岁时,经半井桃水的推荐,在同人杂志《武藏野》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暗樱》。半井桃水不仅在文学创作上,而且在生活方面都是一叶的好朋友,终生帮助了一叶。但《暗樱》无论从文体还是内容方面来说都是脱离现实的一般性作品。一叶在这个期间,虽然接二连三地发表了几个短篇,但还没有形成她独自的风格。
    1893年(明治二十六年)樋口一叶21岁时开始与《文学界》杂志的同人结识、交流,而且同年在《文学界》杂志上发表了《下雪天》、《琴声》两篇作品。1894年(明治二十七年)她22岁,这以后她的作品主要刊登在《文学界》上。她在《文学界》年轻而崭新的环境中,文风逐渐发生了变化,写出《花洞》、《暗夜》等。同年12月还写出了《大年夜》(《文学界》24号)。普遍认为在她21篇作品中,《大年夜》、《浊流》、《十三夜》、《岔路》、《青梅竹马》为最优秀的作品。《大年夜》在当时博得了大作家们的高度评价。
    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23岁时,她一面在《文学界》上连载她的代表作《青梅竹马》、一面着手写《行云》、《经文几案》、《蝉蜕》、《浊流》、《十三夜》等,并陆续发表于各种刊物上。《青梅竹马》共连载14回,最后一回是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初发表在《文学界》37号上。24岁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年,《末紫上篇》以未完成的命运发表在《新文坛》杂志上。此后樋口一叶的病情越来越重,但她并没有停止写作。除了《清醒草》、《咎由自取》等小说外,还发表了散文、诗歌等。《清醒草》得到了明治时代的文豪森欧外的高度赞扬。同年9月9日,经森欧外介绍,请来青山某医师会诊,医生诊断病情危重,希望不大。果然,两个多月后樋口一叶便离开了人世。
    只要回顾一下她的作家足迹,就可以发现,在她不足25年的短暂生涯中,19岁才开始创作,而她的那些至今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吸引了许多读着,具有文学生命力的代表作都是在她23岁至24岁时创作的,也就是在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的短短14个月的时间内,这不能不说是奇迹般的壮举。就是放下其他一切事务,把14个月的时间全部用于写作也是十分不易的事情。然而她根本不具备专心写作的条件和环境。由于家境贫困,她只读到小学五年就不得不退学,从此失去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不得不学习缝纫。15岁时樋口一叶加入诗人中岛歌子创办的诗歌创作组织“荻舍”,学习诗歌、古典文学和书画,为她的文学休养打下了基础。
    在她17岁时,父亲因家业败落,不久去世。应继承父业的哥哥也患有肺结核,比父亲死得还早,二哥已成家分居,姐姐也已出嫁。刚刚17岁的一叶成了户主,担负期照顾母亲和妹妹的生活重担,并开始替故去的父亲还债。
    19岁时,她在东京本乡租了一间房,与母亲和妹妹三人一起住,靠她做裁缝和拆洗和服面料来维持生活。洗面料完全用手工,和凉水打交道,活儿很艰辛。工作之余,她抽出时间从事小说创作。
    22岁的夏天,她从朋友处借了一笔钱,加上卖家具和衣服的钱,搬到离烟花巷“吉原”不太远的贫民街,因为那里的房租比较便宜。因为稿费收入微薄,不够生活费的支出,她不得不开了个杂货铺谋生。她让母亲站柜台,自己出去采购,同时还要写作,况且写作比生意还重要。这种经营不可能兴隆,生活越来越贫困,债务也越来越多。
    樋口一叶23岁时完成了小说《大年夜》,并刊登在《文学界》上。就在她在文坛的名声日渐提高时,还不得不为生活费到处借款。她曾向一个熟悉的风水先生借款,他说如果委身于他,做他的妾,便可以得到每月的生活费,遭到一叶的拒绝。   
    这种羞辱使她受到难以消除的心理伤害。这种与她在文坛的盛名相反的穷苦日子和沦落境地,更使一叶深省人生,她决心战胜伤感,勇敢地面对现实与之战斗,并把这种观点渗透于创作中去。她以高洁的抒情性笔法,将现实中在不讲人道的封建意识下女性难于医治的悲哀和无处发泄的愤怒凝结在作品中。只因为身为女人就要承受生活的艰难,这并非只是樋口一叶一人如此,也不是樋口一叶生活的时代独有,更不是只是日本才有。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具有普遍的价值正是源自与此。
    明治时代的女作家并非只有一叶一人。相反明治时代还出现过所谓“闺秀文学时代”的时期。从1889年到19世纪90年代,很多女作家的名字在文坛上热闹了一番。明治二十年代初,以田边花圃、中岛湘烟、木村曙。若松贱子为开头,稍后是大塚楠绪子、田泽稻舟、北田薄水、小金井喜美子、濑沼夏叶等作家和翻译家辈出,出现了从数量上看仅次于平安王朝的女性文学时代。她们的共同点是出身于富裕家庭,接受过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或女子高等学校、教会女子学校等当时人们视为最时髦的高等教育,因而她们也是最时髦的女性。她们大多是对男女平等思想、女权主义等有些觉悟的女性们。她们的作品,虽然多数是以在陋习和旧道德的矛盾纠葛中走向毁灭的恋爱悲剧为主题,但故事结构流于一般化,流露出伤感请调而缺乏写实功力,与现实矛盾对抗的思想很弱。她们虽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有名字,但她们的作品不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在众多的女作家中,能与优秀的男性作家匹敌的惟有樋口一叶一人。
    一叶不同于明治“闺秀文学时代”的女作家们,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生活贫困,连职业也没有,即使在文坛成名后也未能摆脱贫困。这一切使她善于用冷静的目光正视自我,正视现实。通过观察社会和自己的人生,她终于发现,不论你的地位和处境如何,只要你是女人,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某钟束缚而不能自拔。
    《大年夜》的主人公阿峰是位温顺、正直而规矩的少女。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缺点的好姑娘,最后也被逼无奈不得不去偷窃。《十三夜》的阿关嫁入显贵人家,当了名阔太太,被人们一致认为过着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实质却相反,由于丈夫的粗鲁野蛮,肉体和心灵均受到践踏和创伤,一度决心离婚,但一想到父母和孩子,又回到地狱般的夫妻生活中。另外,还有《岔路》中由于贫困而去当姨太太的姑娘阿京。《青梅竹马》中由于漂亮而被卖到妓院的美登利。《浊流》中沦落到最后被杀害的富有魅力的奔放的女性阿力。以及那些虽然表面上过着幸福的夫妻生活,却热衷于婚外恋,陷入情网的少妇们等等。一叶通过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控诉了女性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怎么也不行的生存困境。从中人们不难看到,无论处于什么时代,在由男人和女人构成的人类社会中,由于生为女人而产生的性和生存的悲哀。男女平等和女权思想的光芒不知何时才能照到女人宿命的深渊的最深处。一叶的文学作品预见了那一天的到来只能是遥远的未来。凡事优秀的文学作品均有预见性,她所预见的并不是光明的未来,而是迂回曲折的,需延续相当一个时期黯淡的未来。点缀人生的悲哀和黑暗,这也是人间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她的文学才能够继续生存下来。
    樋口一叶在24年短暂的生涯中,一边与贫困进行斗争,一边从事写作。除了小说以为,还留下许多散文和4000首诗歌,以及自15岁开始精心写下的日记四十多卷。
    樋口一叶并不是天才,但是她和她的文学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真正的奇迹。
[next]

    平塚雷鸟
    青之人

    1750年左右,在英国某城市的莱埃·蒙特娇沙龙里,女作家、女诗人、女学者等举行的聚会十分热闹。到这里来聚会的女性们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这里不仅限于文学活动,它已成位争取妇女自由解放的活动中心。有一天,有位穿着蓝色长统袜子的女性来到沙龙。从此大家都模仿她,穿上了蓝色长统袜子。后来蓝色长统袜子成为自我觉醒的新女性的象征。这些女性成为在欧洲广泛争取妇女解放运动的源流。
    欧洲女性文学的新潮流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动向,由日本旅欧留学生传到了日本。
    1911年(明这四十四年)9月,平塚雷鸟和参加她所创办的文学研究会的5位女作家,共同创办了文艺组织“青社”,并创刊了文学杂志《青》。青是蓝色长统袜的译名,包含有“新女性”的意义。
    《青》的同人有平塚雷鸟、物集和子、保持研子、中野初、木内锭等5人和赞助会员与谢野晶子、野上弥生子、田村俊子、长谷川时雨等女诗人和女作家。从创刊当时的照片中看,她们的发式都梳成日本明治时代所流行的西式发型,穿着和服。虽然没有穿蓝色长统袜,但为了表明新女性的自尊和决心,将杂志冠以“青”。《青》以文艺杂志起步,后来逐渐具有很强的女性问题启蒙刊物的性质。争取自由平等的女性们的呼声,自然带有批判社会和反政府的色彩,从创刊到1915年(大正四年)初被无限期停刊的5年间,曾多次受到政府禁止出版的处罚。强大的男权社会的屏障,冷酷无情地挡在觉醒了的女性面前。
    平塚雷鸟原名平塚明子,雷鸟是她的号。她于1886年(明治十九年)2月出生于东京。父亲平塚定二郎是明治政府的高级官员。母亲的娘家在明治维新前是纪州和歌山藩主家的御医,维新后自己开医院。出身名门,在富裕的环境里长大的母亲,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她深深理解求知欲旺盛的女儿。平塚雷鸟是个从小聪明,但体弱内向的孩子。从御茶水师范附属女校考入日本女子大学,毕业后又上了九段英语女校,学习英语。从欧洲留学回来的文艺评论家生田长江在该校任教。雷鸟从他介绍的欧洲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性文学潮流中受了很大的启迪,决心组织女性文学研究会。但是到《青》杂志创刊时,却经历了艰难的道路。
    在学生时代她就读过关于基督教的书和尼采的哲学,也去禅宗寺院坐过禅,为专心追求灵魂的深化和自我发现而独自徘徊。不久她接触了欧洲近代思想。民主思想使她觉醒,由内向的女性转变成了积极行动的女性。但她仍是个多梦多恋的女性。她在文学研究会与作家森田草平相识,落入了情网。森田草平是明治时的文豪夏目漱石的弟子之一。当时森田草平已有妻儿。平塚雷鸟和森田草平都意识到今生她们难以结为夫妻,只好企盼来世实现他们的婚姻,企图殉情,结果未遂。对这件事,《朝日新闻》以“绅士淑女情死未遂。情夫是文学士作家,情女士女子大学毕业生”为题,于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3月25日报道了这件事,将他们置于世人的好奇目光和谴责之下。不论是年轻人的一时感情冲动还是由于年轻而出现的失误,雷鸟的恋爱彻底失败了,被世人背后议论,遭受无情的打击,不得不过着痛苦难熬的日子。3年之后,她经过种种的严酷考验,终于站起来了,以“青”之女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
    雷鸟在《青》的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原始女性是太阳”的发刊词。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原始女性是太阳,是真正的人。现在的女性成了月亮,依靠别人而生存,依靠别人的光才能发出光辉,是有着病人那样苍白面容的月亮。”她向着社会充满信心地呼吁:“在古代,女人是太阳,现在女人已成为像病人似的惨白的月亮。但是在女性中潜藏着伟大的可能性。我们要冲破旧的封建社会非人性的束缚,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把隐没的太阳再次唤醒,毫不动摇地确立自我,重新夺回自由和尊严!”雷鸟的发刊词作为最早的出自女性本身的妇女解放宣言,对日本男女平等思潮的起步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作为新女性的进步组织,引起新闻界的瞩目,在整个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声援。但另一方面也遭到了诽谤中伤。
    《青》本是以培养女性文学家为目的的文学杂志,后来逐渐以妇女解放运动为主题,增强了政治色彩,并刊登社会主义思想和批判政府的文章。这在加强天皇制国家体制的思想统治政策中是决不相容的,因此多次遭到查封的处罚。同时也遭到坚持传统的“贤妻良母”教育的旧势力的反目和嘲笑,平塚雷鸟在这种艰难条件夏并没有屈服,她对以父亲掌握绝对权威的家长制进行了批判,并提出积极的挑战。她的具体行动是,她和比自己小5岁的画家奥村博史恋爱结婚,但她为拒绝改姓入丈夫户籍而不办婚姻登记。她同奥村生育了两个儿子。由于生产、抚育孩子和照顾患病的丈夫奥村等原因,平塚雷鸟积劳成疾,病倒了。1951年,她不得不暂时脱离《青》的活动,主编之职也让给了伊藤野枝。次年2月,《青》终于被迫无限期停刊。
    然而平塚雷鸟重振旗鼓的日子很快又到来了。她经历过结婚育儿等生活体验后,作为女人、作为女性思想家更成熟了,又回到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舞台撒谎那个。1920年(大正九年)12月,她和市川房枝、奥牟玫鸥等人组织“新妇人协会”,提出妇女参政、男女机会平等、男女同校、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争取世界和平等口号,开展了积极的活动。但是,后来她因在组织的经营管理方面与市川房枝意见分歧,对组织产生怀疑,离开了组织。但是她作为文艺评论家,仍继续开展以实现妇女的自由和合法权益、男女平等为目标的启蒙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站在反战和平运动的第一线进行斗争,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权威,她担任了日本妇女团体联合会会长、国记民主妇女联盟副会长等职务。平塚雷鸟终于获得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信任和爱戴。
    平塚雷鸟的长相很有个性,高鼻梁、眼角细长的眼睛,嘴大一些,虽然不能列入当时美人的范围,但她那高雅的气质和风度,加上整齐的衣冠和适度的修饰,足以使她充满柔美的请调和魅力。平塚雷鸟与束缚女性的旧道德和陋习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她没有忽视女性的美和温柔。她的一生贯穿了“明治新女性”的风采。
平塚雷鸟于1971年与世长辞,享年85岁


    与谢野晶子
    黎明的明星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年轻的女诗人带上自己的处女诗集,如同彗星一般登场,不仅冲击了明治的诗坛,而且还冲击了社会。这就是诗人与谢野晶子和她的诗集《乱发》。

五尺秀发水中飘柔
有谁知,隐而不露少女心。

那女子二十华年,
君不见,青丝秀发美如盛春。

春思之国恋情之邦,
曈曚发亮,幽香来自梅花发油?

稚嫩皮肤含热血,
只懂说教,岂非寂寞。

留人欢悦春宵夜,
覆琴乱发复乱发。

    在诗集《乱发》中,充满着少女甘美而忧伤的恋情,是一部大胆而直率倾吐感观性的诗集。在旧的封建道德横行于世、女人处于半奴隶性质的时代,能够如实地歌颂自己的青春和甘美的恋情的晶子的诗歌引起人惊叹。而且她不仅把自己的理想表现在诗歌创作上,而且还实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晶子身材高大,脸的下部稍宽,不能说她是美人,但目不转睛地凝视对方时的黑黑的大眼睛十分迷人。
    1878年(明治十一年)12月7日,晶子出生在大阪府市的日本点心老店铺“骏河屋”,在富裕的家庭里,除了父母、姐姐和哥哥,还有佣人。晶子从幼年开始学弹琴、跳舞、插花、茶道等,顺利读完高等女子学校,毕业后,在帮助家业之余贪婪地阅读日本古典文学,她格外喜欢而爱不释手的是《源氏物语》、《落洼物语》等平安王朝的文学。绚烂的带有忧伤请调的王朝物语世界,使她的感受力和审美意识受到浸染,给她的诗歌世界以华丽的色彩。但仅仅凭着以上的出身和古典文学的熏陶,还不会有她后来的作为新诗人的觉醒。
    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适应于新时代潮流的以诗歌革新为目标的杂志《明星》创刊。它是以把诗歌从风花雪月的旧框子中解放出来,自由地歌颂人间的真实感情,给诗歌以新的生命为目标。该刊物由当时明星派浪漫主义的诗人们始创,成为当时崭新的罗曼蒂克诗歌的创作阵地。《明星》杂志的主编是与谢野铁干。他不仅是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明星派诗歌革新运动的领袖。这年,晶子第一次见到应关西青年文学会邀请到大阪进行演讲的与谢野铁干,这是决定晶子今后命运的会面。那时晶子才23岁,那是一个8月的夏日。以此为界,晶子的诗歌创作出现了惊人的变化。在此以前,晶子的诗歌虽然能感觉到热情的一面,但那还是十分腼腆的流露。与铁干的相遇把她的诗歌和人生一起解放出来了。
    她和铁干相爱了。本来她已经有了恋人,铁干也有妻子,但是晶子放弃了自己善良的恋人,铁干也舍弃了妻子,为自己的理想和情爱牺牲了一切。在封建旧道德统治的时代,她的行为是无法被社会所容忍的,但她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晶子24岁,即最早的诗集发行后不久,她不顾父母的反对,离家出走,进京来到铁干的身边。铁干也深深爱上了晶子,他和妻子离婚,选择了晶子。
    如果没有同铁干的相遇,可以说不会有晶子这位日本文学巨星的诞生。同时与谢野铁干是在能力和才干上超过晶子的诗人,他作为优秀的诗歌革新的领袖对于晶子在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晶子从24岁发表第一部诗集《乱发》到51岁写完第二十部诗集《心灵的远景》这段时间里,除了诗集以外,还发表了和诗集近于同数量的散文集和数篇小说,同时还在自己家里开办了《源氏物语》的讲习班。她在35岁时出版了《新译源氏物语》,以后又出版了《新译荣华物语》和《新译紫式部日记》、《新译和泉式部日记》、《新译徒然草》等古典文学的现代语译本。她不仅从事文学活动,而且在创立新女性文学者的组织“青社”时,作为赞助会员参加活动并投稿。另外她还参与《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和自己的文集、全集的编辑工作。以上成就仅属于她履历中有代表性的事情,若细看更能发现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丰富多彩不胜枚举。向社会奉献如此大量的诗集、著作、编著和译著,如果没有相当的体力和精力是实现不了的,但她并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学活动上,相反,她从和铁干结婚后的第二年开始(25岁)到42岁的17年里,共生育了12个孩子,其中一人夭折。扶养11个孩子沉重的担子压在她一人身上。生活不但不富裕反而十分贫困,她常常是为了明天的粮食赶写文章养家糊口。谁也想象不到理应沉湎在罗曼蒂克的诗歌世界里的晶子的现实生活是湮没在日常琐事的堆积中。
    即使是在家庭充斥着电气化生活用品的现代生活中,既要扶养11个孩子,又要创作出那么多的作品,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在没有电气商品也没有快餐食品,居住环境不如现在,交通也不发达的时代,她却成功地把家务和事业的矛盾统一起来。她的文学成就固然令人瞠目,但她作为实际生活者的能量之大,之旺盛,不能不使人发出惊异的感慨,而且她所从事的还是文学这种极为优雅的工作。
    1935年(昭和十年)3月6日,她心爱的丈夫铁干因病离开人间,享年63岁。
    晶子在女人的生存还十分艰难的社会状况下,作为诗人、作家、妻子、母亲,如同驰骋纵横的烈马,激烈而强壮,并且以极大的耐力生存下来。1942年(昭和十七年)她65岁时永远离开了人世,时值太平洋战争刚开始。
    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的男人们被赶到邻国的战场。曾经保护过背叛父母、离家出走的晶子的弟弟寿三郎也应召出征。晶子怀念从军去旅顺口的弟弟,曾写了一首《你不要死》的诗发表在《明星》杂志9月号上。

你不要死
叹旅顺围剿军中的弟弟

啊!吾弟,我为你哭泣,千万不能送死去。
你是雁序最末之子,爹娘宠爱于一身。
春晖庭训遵正道,难道教你去杀人?
二十四载恩情重,讵料天涯成亡命。

市老铺新主人,百年祖业要续承。
为何你要去送死,旅顺存亡何关情。
你可知,吾家时代陶朱业,
背祖远征无先例。

吾弟不要去送死,君王消遥复消遥。
让你替他去洒血,让人殉在虎狼道。
血染沙场为哪般?难道此谓光荣死?
君王若有爱民心,如何想象这一切。

啊吾弟!你不该去征战死。
去秋娘送爹长逝,悲叹未息今送你。
肝肠寸断佳无依,孤苦伶仃常饮泣。
人言圣代多“安康”,谁怜老母白发丝。

门帘后边恸声咽,袅娜新娘生死别。
恩爱无比才十月,不忍从此成永诀。
试想可怜少女心,本欲青藤绕树依。
你是她唯一依靠人,啊吾弟!你不要送死去。

    这首诗流露出对战场上的弟弟的思念之情,真切动人。这首诗当时被视为是批判日本战争政策的反战诗,处于社会诽谤之下,有的漫骂她为逆贼,但她毫不屈服。她说:“除了如实倾诉真实的心境外,不知道还有别的创作法。”就这样,她与那些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她始终如一地用真实的声音讴歌真实的心情,创作出打动人们心灵的艺术世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与谢野晶子这颗近代黎明的夜空上闪烁的明星,在尚未完全天明的空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咖啡日语 Ver.7 Created by Mashimaro